高佳
摘 要:對唐寅的才能都給與了中肯的評價。他的繪畫成就有多方面的影響,風流不羈,恃才傲物的他經(jīng)歷了親人的離別;昨夜還風光無限,今日便一落千丈的社會地位落差的巨大打擊;儒家入仕的絕望;道家歸隱生活的艱難等等,這獨特的才子個性和人生經(jīng)歷才造就他獨特的繪畫風格和在美術(shù)史上的獨特地位。
關(guān)鍵詞:唐寅 仕途 儒道佛 意境
唐寅(公元1470—1523),明代江蘇吳縣人(今江蘇蘇州),字伯虎,又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是著名的書畫家,吳中四子之一。唐寅的一生可謂是坎坷曲折,他從不屑官宦之位到一心求仕,又從求仕到求仕不得,再到歸隱的這一系列打擊中卻還摻雜著親人的一個個逝去,他也從恃才傲物的風流才子到佯狂買醉的落魄才子,也許正是因為這特殊的人生境況才使得唐寅成為了吳中四子中最為出色,又流傳千古的人物。
唐寅的很多繪畫作品中都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和對人生的考慮,在“科舉舞弊案”事件之后,山水畫面中總會有一兩個高士形象的男子或在談?wù)?,或是在思考,在冥想,畫面飄渺,靜謐。人物畫更是別于當時時代,這源于他對“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法的蔑視,主張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人物作品有表現(xiàn)風塵女子,也有歷史人物,他大肆提倡和鼓勵自己筆下的人物事跡,似在同當時文化和制度做斗爭。這也是他的人物畫在當時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原因之一。
一、獨特的人生境遇和性格造就別樣的繪畫意境
明代是一個以儒家讀書、入仕、光耀門楣的思想為主,唐寅出生商戶之家,父親唐廣德雖是做生意,但深知參加科舉、博取功名才是改變家族地位的最好途徑。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天資聰穎的伯虎身上。唐寅在他30歲之前還算是順利,13歲時與文征明、祝枝山交友,那時便已才名遠揚,因才傲物且與張靈等交友。但由于父母親、妻子和妹妹的病逝。再加之好友祝枝山的勸說,才使得唐寅從不屑八股科舉,到整裝待發(fā)邁向仕途的道路。
果不其然,在明弘治十一年唐寅取得鄉(xiāng)試解元,這可謂是更加聲名遠揚,他的繪畫才能也是令當時的文征明父親文林及其要好友人所賞識,大小文人宴會等均會帶唐寅去參加。在明代當時也是聲名遠在,若一直這樣順風順水恐唐寅也難載入史冊。就在1499年,唐寅參加會試,不料卷入徐經(jīng)“科舉舞弊案”中,誰是誰過也無從說清楚,有學(xué)者說唐寅是政治斗爭的替罪羊,也有人說唐寅確與徐經(jīng)茍合,還有人說唐寅受徐經(jīng)案件牽連種種說法,無論是哪種說法,對于唐寅來說都是摧毀,不單單是他仕途的盡頭,更多的是對他精神上極大的毀滅,父親對他的期望也成為泡影。唐寅無論在街里鄰居、親朋好友還是在在文人墨客那里都是放蕩不羈、風流才子的形象,如今卻如此狼狽,這心理的落差所帶來的不是一般滋味。他給文征明寫的信中說道:“海內(nèi)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边@就足以讓唐寅感受到天堂與地獄的落差。他給文征明的信中還講到: “童奴據(jù)案,夫妻反目;舊有獰狗,當戶而噬”,妻子的無情更是讓唐寅痛徹心扉。
從此事件他便決定開始他的遠游之旅,他的的畫作有,山水、花鳥、人物及詩詞中都有幾分借古喻今之意,運用古人的事例來與自己的內(nèi)心契合。但唐寅內(nèi)心似乎并不想真正的遠離官場,在他45歲時寧王向唐寅與文征明伸出橄欖枝,或許是文徵明家境富裕,或者依照他的家境可以自然而然的在官場某個一官半職,亦或是在官場上別無他心。而唐寅卻從開始拒絕到答應(yīng),可見風流前衛(wèi)的才子也逃不出的當時社會的儒家入仕思想。然而,歷史沒有讓他一展抱負,因為寧王的“異志”,唐寅佯狂就退,免于卷入政治風波里,這是他真正的仕途絕路。這一連串的人生悲苦逆境,再加上在一個保守的年代有唐寅的因才傲物、張狂不羈、任性的獨特性格才使得唐寅的繪畫總能體現(xiàn)人的本真,他通過對歷史的反思,對人生的思考。畫面體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他的繪畫思想和精神,觀看者在他的畫面中也常??梢钥吹剿岩粋€人物放到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中,那種無奈,人生的悲涼和生命的渺小。
二、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響下的繪畫意境
唐寅一生受到儒家入仕,道家歸隱,佛家“諸多無?!盵6]思想的影響,從對仕途的不屑到求仕不得,再到歸隱,到后來的諸多無常,及時行樂思想,可謂是一身才華得不到賞識與施展,對當時社會而言他是一個功名未豎的落魄才子。在他的內(nèi)心,儒家入仕思想確實一直存在,對他的人生而言或許是終身的遺憾。否則也不會45歲時還有心跟隨寧王博取功名,且在他歸隱后的詩詞歌賦作品中可以折射出他對仕途的牽掛。
如唐寅的《落霞孤鶩圖》,他的提詩云“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鶩渺無蹤。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币话阏J為這幅畫是他在赴寧王之招,不料發(fā)現(xiàn)其有“異志”,從南昌返回途中所做。唐寅同作《滕王閣序》的王勃一般,年少氣盛,聰慧過人,但天妒英才,南海返歸時,即于路途中溺水而亡,一腔鴻愿盡付空茫。唐寅自身也三番五次地求仕不得且與仕途正道已經(jīng)絕緣。畫面中一文人若有所思眺望落霞孤鶩,畫面建筑破舊蕭條,完全與《滕王閣序》相差甚遠,畫面寂靜而充滿失落,似是自身的處境和內(nèi)心的寫照,讓觀看者也感同身受。
唐寅經(jīng)常畫一些風塵女子,致使很多人誤以為是源于唐寅風流成性,整日出入在風花雪夜中,殊不知他畫的《紅拂女圖卷》,《李端端像》和《王蜀宮妓圖》等是在書寫自己的人生際遇,文徵明題唐寅《李端端像》時云: “六如居士春風筆,寫得娥眉妙有神!展卷不禁雙淚落,斷腸原不為佳人”文徵明看到唐寅所畫的風塵女子,不禁雙眼淚流,可見他所畫人物不同于當時其他畫家,他畫的是美女,亦是身懷抱負的君子,畫他自身的經(jīng)歷。所以唐寅在人物畫上的成就是當時其他人所不能比的,源于他獨特的人生遭遇。
唐寅的《秋風紈扇圖》更是千古流傳的絕代佳品,也是唐寅的代表作,畫中人物的畫法干凈利落,線條起伏較大,轉(zhuǎn)折處也方正遒勁,畫中人物手持紈扇,站立在荒野的半坡上,衣帶隨風飄動,眼神憂郁,加上寥寥無幾的幾只竹葉更顯凄清蕭瑟。這幅畫是唐寅敘寫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是一位德才貌全的女子,深受漢成帝的寵愛,但年華易逝,漢成帝戀上年輕貌美的趙飛燕,不再寵愛班婕妤。這幅畫把班婕妤復(fù)雜的內(nèi)心描寫得淋漓盡致。
在蕭瑟的半坡上站立著,被微風吹著,雖然畫面更多的是凄清之色,但女子眉眼之間卻不嬌弱,回眸中似有堅定的意念在冥想什么。畫中不單是班婕妤似是有唐寅的靈魂。唐寅的美人圖雖畫了很多風塵女子,但也都是杰出的才人和性情中人,多多少少對她們都有惜才之意,也是借他人之事表己之意,抒己之情。
再之他的思想也受到道家的影響,道家歸隱山林、逍遙自在的生活方式在唐寅的一生中也是不得已要選擇的道途,或許是他想逃脫別人的指點,亦或許是想遠游,平復(fù)自己受辱的心情,再或許是文人不得志的不得已選擇。
在唐寅的山水作品中如《悟陽子養(yǎng)性圖》就體現(xiàn)出道家的思想,畫面分三個層次,前景是較為溫潤的石頭,不見他犀利而干脆的斧劈皴。畫面中間一層是一老者靜坐在茅屋中,似在思考人生哲理,無心卻有意地眺望遠方飄渺的景色。他的視覺方向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似有似無深遠遼闊的遠景。此畫面中不難看出唐寅在“科舉舞弊案”和南昌歸來后的心境,他此時此刻向往道家所提倡的避世歸隱,去過那逍遙、快活閑適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畫面雖在敘寫別人的事,但總是透露出自己的思想。
浪蕩才子唐寅受到道家思想影響的同時,佛教思想又在“科舉舞弊案”后給他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諸多名號和印章都來自于佛家思想。自“科舉舞弊案”事件后他深知人生“諸多無?!钡牡览?,但又不全吸收佛家思想,唐寅與佛家倡導(dǎo)的苦行相反,提出人生在世不易,要及時行樂的思想。這三種思想貫穿在唐寅的生活中,同時在他的繪畫作品中儒道佛三家的思想也都有所折射。
他遠游歸來后四處借錢堅持建筑桃花塢,與好友在此吟詩作畫。這段時光過得看似舒暢,但常常在他的詩詞中能看到他的入仕情結(jié),官場生活常常出現(xiàn)在夢境里等。在他的畫中,也總是透漏著生命的本真,給人啟發(fā),這也是他的畫與眾不同和最值得欣賞的地方。
總地來看,令人對唐寅的評價,越來越公正,越來越接近事實,對他的才能都給與了中肯的評價。他的繪畫成就有多方面的影響,風流不羈,恃才傲物的他經(jīng)歷了親人的離別;昨夜還風光無限,今日便一落千丈的社會地位落差的巨大打擊;儒家入仕的絕望;道家歸隱生活的艱難等等,這獨特的才子個性和人生經(jīng)歷才造就他獨特的繪畫風格和在美術(shù)史上的獨特地位。
參考文獻:
[1] 曹海榮.從唐寅生平看其儒家精神內(nèi)質(zhì)[J].聊城大學(xué)學(xué)報,2009,(02):248-249
[2] 朱良志.論唐寅的“視覺典故”[J].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2001,(02):39-51
[3] 張春萍.佛教與唐寅詩歌思想內(nèi)涵[J].河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0,(02):56-60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