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劉旸
遭遇文化隔閡的“海漂父母”
隨著在海外工作學(xué)習(xí)的中國年輕人逐漸結(jié)婚生子,他們的父母也有相當(dāng)一部分被動“海漂”,負責(zé)照料孩子和孫輩的生活起居。與孩子們比起來,“大叔大媽”適應(yīng)當(dāng)?shù)厣钜y。山東省直機關(guān)劉女士就是如此,退休后到澳大利亞帶孫子,與兒子和兒媳之間的矛盾不說,單單與當(dāng)?shù)厝讼嗵幒彤?dāng)?shù)厝说纳盍?xí)慣,就令她天天撓頭。“咱喝粥吃饅頭長大,可來到這里吃的差不多都是西餐,真讓人受不了,幾次都想把孫子丟下一個人跑回濟南。”
廈門大學(xué)日本研究所所長王虹認為,文化習(xí)俗、宗教信仰、法律法規(guī)、生活習(xí)慣等方面的差異,讓海漂父母不得不在他們已很難改變自己的年紀時,面對全新的環(huán)境,他們?nèi)绾伪M快適應(yīng)當(dāng)?shù)?,減少矛盾和摩擦,逐漸成為一個嶄新人群的社會問題。
孩子教育方式成為導(dǎo)火索
4月的一個傍晚,同往常一樣,吃完晚飯,陳女士將母親送回公寓,自己慢慢走回家。
陳女士的母親來到芬蘭的前三年,一直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幫他們照顧孩子。最近,陳女士在家附近專門給母親買了套新房。為此,她每個月又增加了一筆房貸壓力。盡管這樣,相比住在一起她心里還是覺得輕松許多。
陳女士母親的新房離陳女士家很近,步行五分鐘距離,她每天都到女兒家“上班”——照看外孫,“下班”后再回自己家。她現(xiàn)在還是有點想不通,為什么住得好好的,女兒女婿非要浪費錢再買一套房子,讓自己搬出來?
來芬蘭已十幾年的陳女士與當(dāng)?shù)厝私M建了一個家庭,2011年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小凡,因夫妻倆都忙于工作,無暇照看孩子,陳女士便萌生了將母親接過來的想法。她從2011年開始為母親辦理各種手續(xù),出資雇用母親為自己照顧孩子,簽訂工作合同,并以此為由替她申請基于雇傭關(guān)系的芬蘭居住許可。然而,母親接過來同住后,新的問題產(chǎn)生了。
“作為一個外國人,我老公能跟我媽一起生活三年,真是不容易?!标惻恳荒槦o奈地告訴記者,“文化差異太大,無論是價值觀還是對孩子的教育理念都太不一樣。中國家長還保留著國內(nèi)那套家長式作風(fēng),講究等級,覺得孩子就應(yīng)該要服從、聽話。而芬蘭人講究的是民主、平等。媽媽和老公經(jīng)常會在小事上產(chǎn)生分歧,其實很多時候老公只是就事論事,但觀點不一樣的時候媽媽就覺得洋女婿‘不懂事,為什么對老人不能多遷就理解?”
陳女士隨意舉了一個例子——外國人喜歡夸孩子,中國老一輩家長喜歡批評孩子。每次老公夸孩子漂亮,媽媽就說丑,是個丑寶寶。老公就很不理解,覺得對孩子自信心、自尊心培養(yǎng)都會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事后陳女士母親解釋說,常??浜⒆訒狻疤於省保r(nóng)村很多孩子小名叫‘狗剩、‘二蛋就是這個道理。陳女士聽完哭笑不得,她也不知道應(yīng)如何向老公解釋。
讓陳女士的丈夫下定決心讓岳母搬出去的還是孩子教育問題。都說隔代親,中國祖母喜歡代勞,孩子吃飯一定要喂,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玩玩鬧鬧,過了飯點又吃不飽。陳女士的丈夫覺得孩子從小應(yīng)有很好的自理能力,哪怕吃飯開小差,過了飯點就應(yīng)撤走,餓兩頓就知道好好吃飯了。陳女士雖贊同老公的觀點,卻又拗不過母親。幾年下來,兒子養(yǎng)成了吃飯必須要人喂的習(xí)慣。陳女士的丈夫認為,妻子的母親對他們生活的干涉影響了孩子的教育和他們的正常生活,嚴肅地提出了讓丈母娘搬出去的問題。
本來想在請母親照顧孩子的同時實現(xiàn)母女團聚,面對新的家庭矛盾陳女士卻很為難,她覺得老公沒錯,卻又不知如何和媽媽溝通交流,覺得自己和媽媽越來越遠?!案杏X媽媽對自己的關(guān)心層面還停留在十歲,吃飽沒穿暖沒。其實,自己作為一個三十多歲的成年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和支持。媽媽認為自己付出了很多,覺得我變了,變成了外國孩子?!?/p>
分歧根源在于價值觀差異
陳女士母親的老家在湖北,在國內(nèi)時她很能干,但到了芬蘭,她卻變得不愛說話了。
芬蘭語被稱為最難學(xué)的語言之一,年輕人學(xué)起來都費勁。
語言障礙成為陳女士母親一道過不去的坎,她一出門就變成“聾子”、“啞巴”。陳女士母親現(xiàn)在的生活完全依賴女兒,自己連出門買菜都成問題,只能在家?guī)鈱O。潛意識中,她覺得自己成了包袱,心理壓力很大。
讓陳女士母親感受最深的是坐公交,在國內(nèi),要么有售票員在前面收錢,要么有熱心的乘客幫忙換零錢,可在芬蘭,大家都刷卡,連個投幣的口都沒有,也不知道該交多少錢。一次她試著自己坐車,站在司機旁邊茫然無措,司機看她是個外國老人,揮揮手讓她去后面坐,沒有溝通,也沒收她錢。即便坐上車,陳女士母親心里依然不是滋味。哪想到更難的還在后面,芬蘭很多公交車到站都不報站名,陳女士母親不認識路邊站牌,語言不通又不能問路,在哪里下車都搞不清。之后,陳女士母親再沒自己坐過車。由于語言問題,平時的生活圈子也很小,幾乎只能跟中國人接觸。實際上,陳女士母親雖在芬蘭生活了很多年,家里還有個洋女婿,但卻沒能真正接觸、了解芬蘭文化。
事實上,除讓母親到芬蘭生活,陳女士還希望父親將來也能到芬蘭養(yǎng)老。陳女士的父親今年65歲,已無法利用雇傭關(guān)系拿到永久居留,但如果陳女士母親能順利拿到永久居留,陳女士父親就能以夫妻團聚名義拿到芬蘭永久居留。三年后,陳女士父親還可領(lǐng)保障養(yǎng)老金。按芬蘭政府規(guī)定,以夫妻團聚名義后來的這一方到芬蘭的頭三年內(nèi)算移民融合期,政府還會提供移民融合服務(wù)。除移民融合補貼(大概五六百歐),還會提供免費芬蘭語課程,去上課的話每次還補貼9歐元(1歐元約合6.65元人民幣)的餐費和車補。
在芬蘭,像陳女士家這樣的移民家庭還有千千萬萬,對他們來說,父母養(yǎng)老問題成了一塊心病。這些矛盾和問題,究其根源還是文化不同,具體說就是中西方價值觀不同。中國人家庭觀是大家庭,要有父母、兄弟、姐妹和下一代,和父母住在一起天經(jīng)地義。而西方家庭觀是小家庭,由配偶雙方和孩子組成,長輩和兄弟姐妹都不屬于這個小家庭的成員。在芬蘭,祖父母幫著帶孩子的情況并不多,而父母年老后一般都會去養(yǎng)老院,在中國人看來,這也許是“冷漠”和“不孝”。
陳女士丈夫的話也許很好地解釋了這一切:“很多中國人作為一個個體在精神上都沒有獨立,需要依賴另一個人來尋求存在感,不管是夫妻關(guān)系還是子女與父母關(guān)系,都是這樣。必須付出對等,你對我好,我對你好,才有成就感,而西方人推崇的是一個人也要活得精彩?!?/p>
這提醒了游子們,接父母去海外“團聚”,應(yīng)該想想老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海漂父母”入鄉(xiāng)也應(yīng)隨俗
隨著在海外工作學(xué)習(xí)的中國年輕人逐漸結(jié)婚生子,他們的父母也有相當(dāng)一部分被動“海漂”,負責(zé)照料孩子和孫輩的生活起居。與孩子們比起來,“大叔大媽”適應(yīng)當(dāng)?shù)厣罡y。
山東省直機關(guān)劉女士就是如此,退休后到澳大利亞帶孫子,與兒子和兒媳之間的矛盾不說,單單與當(dāng)?shù)厝讼嗵幒彤?dāng)?shù)厝说纳盍?xí)慣,就令她天天撓頭。“咱喝粥吃饅頭長大,可來到這里吃的差不多都是西餐,真讓人受不了,幾次都想把孫子丟下一個人跑回濟南?!?/p>
廈門大學(xué)日本研究所所長王虹認為,文化習(xí)俗、宗教信仰、法律法規(guī)、生活習(xí)慣等差異,讓海漂父母不得不在他們已很難改變自己的年紀時面對全新環(huán)境,如何讓他們盡快適應(yīng)當(dāng)?shù)?,減少矛盾和摩擦,逐漸成為一個嶄新人群的社會問題。
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交通車輛中開設(shè)手機鈴聲;隨地吐痰吸煙,上車或購物加塞,亂扔垃圾等都被視作不文明行為,這在國內(nèi)還沒得到認知上的深刻檢討,還沒植入百姓常識和價值觀中?!昂F改浮眰兇蠖嚅L期在國內(nèi)工作生活,沒有意識,也沒能學(xué)習(xí)遵守,可能會遭遇當(dāng)?shù)厝说睦溆觥?/p>
不同國家在法律法規(guī)上的差異也會造成生活上的影響,不了解住在國的法律往往會造成較大麻煩。日本就勤工儉學(xué)制定了留學(xué)“資格外申請”,限定打工時間和不該從事的工作。有些人覺得無所謂就不去申請,結(jié)果被警方查到將其拘留?!昂F改浮辈粚で蠓山鉀Q途徑,仍搬出國內(nèi)的“托門子、找路子”那一套,想方設(shè)法變通,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復(fù)雜。
“海漂”請當(dāng)?shù)厝说郊依镒隹蜁r,父母行為有時讓當(dāng)?shù)厝藷o所適從。中國家長往往注重功、利、權(quán)、位,望子成龍,會為孩子進入名校、晉升提拔、獲得高薪而高興,甚至炫耀;總希望以菜肴豐富表達誠意,有時造成不必要的奢侈浪費。
有專家提示,長期“海漂”必須了解當(dāng)?shù)刂髁魑幕?,尊重住在國民間習(xí)慣和信仰,融入當(dāng)?shù)刂髁魃鐣?,要主動與當(dāng)?shù)厝舜蚪坏?、交朋友,深入了解這個國家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文化習(xí)俗,注意避免經(jīng)常自我扎堆,形成頑固的文化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