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舉芳
春節(jié)假期去鄉(xiāng)村游玩,借住一農戶家。
吃過晚飯,我們坐在小院里與戶主聊天。戶主是個30歲左右的男子,說起話來輕聲細語,有著女性的溫柔,又不失男子的豪放之氣。他說:“莊稼人平時和土地打交道,土地每時每刻都是安靜的,默默地滋養(yǎng)著莊稼。莊稼感恩著,但不用高聲去表達,那風過時的沙沙聲就是最動聽的語言。所以我與土地和莊稼交流的時候,也不大聲,能聽到,能聽懂,何必去大聲呢?”這個憨厚的鄉(xiāng)下人的言詞很樸實,卻令我們耳目一新,對他刮目相看。
鄉(xiāng)村的夜晚相當安靜,我們怕驚擾了這份安靜,也不敢高聲語了。每個人都細語輕言,心里的浮躁不知道去哪兒了,變得安靜、平和。
女主人輕聲地為孩子誦讀著一首《輕輕》的詩歌:“云兒飄過,輕輕,輕輕,它怕吵醒星星的夢;風兒吹過,輕輕,輕輕,它怕迷了花的眼睛;小雨點落下,輕輕,輕輕,它怕把嫩嫩的小草敲疼?!?/p>
輕聲細語里,彰顯出的是平和與尊重。
曾經讀過一個小故事:韓國曾有一位名叫黃喜的相國,微服出訪路過一片農田。坐下來休息時,看見一個農夫駕著兩頭牛正在耕地,他便問農夫:“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農夫看看他,一言不發(fā)。等耕到了地頭,牛到一旁吃草,農夫俯在黃喜的耳邊,低聲細氣地說:“邊上那頭牛更好一些。”黃喜很奇怪,問:“你為什么用這么小的聲音說話?”農夫答道:“牛雖是畜類,心和人是一樣的。我若是大聲地說這頭牛好那頭牛不好,它們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里分辨出我的評論,那頭雖然盡了力,但仍不夠優(yōu)秀的牛,心里會很難過?!?/p>
讀罷這個故事,我不由對該農夫肅然起敬,因為他的輕聲細語里,傾注了他對牛醇厚的愛,更是一份珍貴的尊重。
輕聲細語是一種有意境的和諧。曾經見兩個女子爭吵,不知道事出何因。一個明目猙獰,大聲吵嚷著,罵街潑婦般,完全沒有優(yōu)雅矜持。而另一個不急不惱,面對憤怒的“對手”,略帶微微笑意,輕聲細語,以至于一旁“觀戰(zhàn)”的我們都聽不清她說了什么。但不一會兒,憤怒的女子臉色漸緩,漸漸露出了明媚的笑,一場“硝煙”歸于平靜。
輕聲細語是沉靜不是沉默,是內斂而不內向,讓言行變得大方得體。冗長的歲月里,輕聲細語的生活充滿了情調,如一首朦朧詩,輕盈細膩,卻給人春風一般的陶醉和沁人心脾的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