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人
李偉文是一個“不夠合格”的牙醫(yī),每天只接診十個人,從不加診。幾十年如此,從不破例。人生就這么長,還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怎么能因為賺錢而影響生活?那可是大大的不劃算。
玩出責(zé)任感
送走當(dāng)天最后一名病人,李偉文開始煮咖啡做西點?!跋掳鄷r間快到了,讀書會的朋友會從城市的四面八方趕來,怎能讓大家餓著肚子,只補精神食糧?”李偉文笑著說。暮色四合時,他和書友們的夜生活在書香里開啟。“宜蘭五十二甲濕地風(fēng)箱樹棲地在規(guī)劃……”這是今天大家都在關(guān)注的新聞,這樣的開頭往往意味著此后一段時間,他們要為那片土地的自然保護而奮斗。
除卻白日里的職場角色,讀書會中的很多人還是臺灣荒野保護協(xié)會的志愿者,而李偉文是會長。這個協(xié)會已經(jīng)二十歲了,擁有九千余名會員,且大多以家庭為單位,是臺灣最大、最有影響力的環(huán)保團體。這個協(xié)會的誕生地,就是李偉文的牙科診所。
1995年,愛讀書的李偉文在家里辦了個讀書會,參加的人從朋友發(fā)展到朋友的朋友,一個介紹一個,最多達七八十人。人員主要是醫(yī)師、律師、會計師等。每逢周末或有閑的夜晚,大家在一起談讀書心得、交流體會、聚會演講、討論問題。李家免費提供餐點、飲料。
一天,一位朋友帶攝影家、作家徐仁修走進了這個家庭讀書會,徐仁修告訴在座的各位,生活并非無憂。他展示了自己長年拍攝的生態(tài)攝影作品,并通過一張張照片記錄了臺灣自然環(huán)境迅速遭到破壞的過程。他說,每次拍攝完一幅美麗的景象后,過段時間再來看,就發(fā)現(xiàn)美景已然不在。他很心痛,雖然也努力勸阻,但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有限。
照片極具震撼力,徐仁修的演講激起了讀書會伙伴的共鳴,他們開始走出象牙塔,走進大自然,從靜坐、沉思、反省中,體會到“萬物都是一體的,別人就是我們”的生命真諦。正是緣于眾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他們決定成立“荒野保護協(xié)會”,為臺灣的自然生態(tài)盡一份力。
看到盛況空前的演講,看到人頭攢動的捐款,沒有人不被感動。但李偉文想得更深遠(yuǎn),現(xiàn)代社會的每一個人壓力都很大,有多少人有時間、有心情、有氣力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將一時的感動化作長久的行動?荒野在今后的活動中如何將這一感動化作長久的行動,進而影響到大家的人生觀,改變固有的生活模式?李偉文因此想到了“拯救荒野,要從拯救荒心做起”,因為,只有每個人身心健康了,環(huán)境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思考,荒野才有了十多個義工群組,從都市到荒野,從學(xué)校到社區(qū),從體制內(nèi)到體制外,從大人到小孩,從議題到靈修,無所不包,甚至還有攝影、登山、繪畫、音樂、電影等社團。他深信荒野的每一位伙伴,都會成為一片讓陽光穿透而過的玻璃,悠游在荒野的豐富里,在愉快的成長中,好好地善待環(huán)境。
自1995年成立至今,除了臺北總會,荒野在臺灣有九個分會、十一個聯(lián)絡(luò)處,一個海外分會與三個海外分會籌備處,擁有8800個會員家庭,可謂是臺灣最大的環(huán)保團體。
自成立以來,荒野通過在全臺四十八處自然觀察定點進行生態(tài)教育,完成了許多守護臺灣自然環(huán)境的工作——高山纜車停建;蘇花高速公路項目下馬;嘉義諸羅樹娃遷村,移地保育;控告臺泥公司違法傾倒廢油,并要求臺泥公司恢復(fù)土地之原始狀態(tài);成功爭取停建花蓮水璉火力發(fā)電廠,劃設(sh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huán)境;保護棲蘭山天然檜木林,并協(xié)助成立“棲蘭檜木國家公園催生聯(lián)盟”;推動并認(rèn)養(yǎng)臺北縣二重疏洪道北段規(guī)劃為“五股濕地生態(tài)園區(qū)”;成立濕地植物庇護中心,搶救瀕危之濕地植物……
何為家?在這一次又一次得來不易的保護行動中,再看臺灣,協(xié)會的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家的頂梁柱。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幾乎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協(xié)會里,他們的下一代,收獲了一份結(jié)實的美育,那將是他們受用無窮的財富。
玩出教養(yǎng)
而立之年,李偉文成了一對雙胞胎姐妹的父親。為了女兒可以每天清晨被鳥兒的鳴叫喚醒,李偉文將家搬到了山里。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補習(xí)功課,他給孩子們補起了快樂。休息時,帶她們溯溪、攀巖。孩子6歲時,沒人教過她們鋼琴,她們卻不時地主動走到鋼琴前,無師自通地彈奏,那音樂是從她們心里流淌出來的。
自從姐妹倆成為荒野保護協(xié)會的成員后,山野便成了她們的重要去處。山里的螢火蟲、樹娃、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吸引著她們,她們學(xué)著爸爸的樣子為自然做筆記,記錄下一個又一個“秘密花園”。李偉文經(jīng)常聽到女兒們的神秘對話:“你知道嗎?我花園里的小蜜蜂談戀愛了耶?!薄澳遣凰闶裁?,我的蟲寶寶馬上就要化蝶了?!焙芏喑醮蝸砑依镒隹偷男∨笥?,告別時,他們抱著李偉文的大腿,哭著說:“叔叔,你可以跟我爸爸媽媽說說,收養(yǎng)我吧,我要住在你家里?!?/p>
女兒們要寫作文《我最快樂的一天》,姐妹倆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每天都快樂呀?!崩顐ノ牡目鞓方逃娜怀雒?,于是有了《教養(yǎng)可以如此浪漫》這本書。在書里,李偉文深深感嘆:“玩著玩著,女兒們就長大了。真想告訴她們,其實爸爸還沒玩夠呢。爸爸對你們沒有什么期望,只希望你們一生都玩好,那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p>
活到老玩到老
多數(shù)人認(rèn)為要存錢才有安全感。然而,李偉文卻認(rèn)為,在人生的快樂存折中,錢不需要太多,朋友才是豐富生活的源泉。
2009年,李偉文又成立了“夏瓣生聚樂部”。為什么叫“夏瓣生”?李偉文認(rèn)為,由于成員們大多年紀(jì)50歲上下,這三個字的諧音就是“下半生”。 如果人生是春夏秋冬,他希望50歲還像夏天,仍像盛開的花瓣一樣燦爛活著。2012年開始,夏瓣生開始有了“蝸行臺灣”的構(gòu)想。意思是像蝸牛一樣慢慢地走,以徒步方式,走進臺灣的風(fēng)景中。更重要的是,蝸行不同于一般的旅行,乃在于它的公益性質(zhì)。每人每走一公里,捐出20元給當(dāng)?shù)毓娼M織、小區(qū)或?qū)W校。一邊旅行,一邊做公益,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有回饋的快樂。
一次臺南蝸行,也讓李偉文的好友們有了一起定居的想法。參加的成員對于那一次體驗到的臺南美食、巷弄文化與藝術(shù)人文氣息驚艷不已。于是,有人提議:“大家干脆到臺南蓋一棟退休后一起住的房子吧。”沒想到,有許多人響應(yīng),大家開始看地,一起走訪臺灣的養(yǎng)生村與老人住宅,并在臺南買了一塊空地,作為蝸居基地。
成員們計劃著死后,還要一起葬。他們愛好自然,希望選擇樹葬,將骨灰回歸于自然中。李偉文說,樹葬是最環(huán)保的方式,過去不合法,現(xiàn)在政府已積極推動。他與好朋友們,打算把葬禮的錢省下來,一起合買一塊自然棲地。只要把地買下來,當(dāng)?shù)鼐筒粫_發(fā),能保留美麗的大自然。
此外,李偉文認(rèn)為,倘若祖先都葬在相同地方,子孫自然會來這個地方祭拜。連祭拜都可以“組團”,孩子們也可以和他們的父母一樣,互相成為朋友。這才是名副其實的友誼長存。
李偉文能想到最浪漫的事,也是最開心的事,就是和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們,一起慢慢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