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 王子健
摘要 模糊語義是文學作品中用來描述情感、情節(jié)等事物的,使文學產(chǎn)生模糊性,是文學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會存在一定的模糊語義,這些語義豐滿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并確保了故事本身的戲劇性與感染力,就文學創(chuàng)作而言,是極具魅力的表現(xiàn)手法。因此,本文將結(jié)合尤金·奧尼爾所著《榆樹下的欲望》中如何使用的模糊性語言及其所起到的作用進行分析探討,為了解小說作品通過模糊性語言表達的內(nèi)涵及其創(chuàng)作的主題思想做些有益的研究論述工作。
關鍵詞:模糊性語言 榆樹下的欲望 奧尼爾
模糊語義是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為媒介的,但同時也是交流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只要有交流,就會有模糊語義。所以,對于模糊語義的理解,可以幫助人們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
一 《榆樹下的欲望》作品內(nèi)容概述
《榆樹下的欲望》(Desire under the Elms)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文學作品,它是由美國最偉大的劇作家尤金·奧尼爾所著。奧尼爾的作品不但包含的題材相當?shù)膹V泛,他的表達方式也較為獨特,是奧尼爾作品的一大特點。雖然奧尼爾的作品可以根據(jù)題材的不同分成不同的作品類別,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大多數(shù)都運用了模糊語義的表現(xiàn)手法。在作品中,奧尼爾多次運用模糊語義,這樣不但使得作品中情節(jié)的表現(xiàn)增強了,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變化等,使得作品更加的真實自然、貼近生活,為作品增添了不少光彩。因此,本文將通過小說作品中的模糊性語言的運用從情感、情節(jié)兩個層面進行探討。
二 《榆樹下的欲望》中蘊含的模糊語言
1 情節(jié)中對模糊性語言的運用
模糊語義存在文學、數(shù)字等各個領域,但由于文學領域與生俱來的語言性,所以,模糊語義在文學方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我國引入模糊語義后,其在文學方面的作用遠大于其他領域。由于在文學中,人類生活交流中本身就是一種模糊性的存在,所以,運用較為準確的表達方式是不太合理的,這也是模糊語義的模糊性發(fā)揮作用所在,能夠表達出人類交流中的真實情感和情節(jié)。在《榆樹下的欲望》一書中,奧尼爾多次運用模糊語義描述其情節(jié)和人的感情起伏變化,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輔助作者表現(xiàn)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還有利于傳達作者的更深層次思想。這些囊括了作者豐富感情的模糊性語言,令故事耐人尋味的同時,令其意境也大大的提升,從而為觀者的思想及對后世的影響都構(gòu)成了較大的作用。模糊性語言的使用,是文學史及戲劇史上偉大的創(chuàng)舉,因此其分析《榆樹下的欲望》在情結(jié)中的模糊性語言,將使觀賞者與閱讀者更好體會到戲劇大師奧尼爾借由《榆樹下的欲望》所傳達出的個人情懷與價值理念。
我們從《榆樹下的欲望》中可以輕易地找到帶有模糊語義的描述,如該劇開頭的一句情景描述,“一八五零年初夏的一個傍晚……屋頂上面的天空呈深紅色,榆樹綠蔭正濃……”,通過這句話,讓我們聯(lián)想很多,尤其是針對 “初夏”、“傍晚”、“深紅色”模糊詞語的使用,給人很多以瞎想的意境,當天這也提升了小說作品的文化含量。如“初夏”是指夏天的剛開始,但是并沒有指明是夏天的具體哪一天,別人也不可能知曉,但是在劇本中,有個大概的日期就已經(jīng)滿足了作者表達的需求,也就不需要具體明確了?!鞍怼焙汀俺跸摹钡谋憩F(xiàn)手法相似,因為都是時間上的模糊詞語,表達的也是一天中的下午至晚上這一階段,是太陽即將落山的時刻,但是又沒有具體到哪個時間點,但這也足夠作者表達情節(jié)的需求,因此,沒必要確定在某一時刻?!吧罴t色”和“綠蔭正濃”都是描述顏色的模糊性詞語,由于顏色本來就具有模糊性的特點,顏色因深淺程度不同就可以算作不同的顏色,但是卻又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什么程度的顏色為標準,所以在描述顏色時也只能模糊不清。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紅色”,也就是非常紅的顏色,而“綠蔭正濃”正是綠蔭非常濃綠的意思,“深”和“濃”的運用,不但是對景色的描述,通讀全劇可以了解到作者是借這種模糊性來表達出文中主人公的希望與失望并存的情緒。
在這模糊表達在第二幕中也有經(jīng)典的存在,如第一場中的一句“……這就是大自然……使你越長越高大……像那兩棵榆樹一樣?!边@是愛碧夸贊伊本的一句說辭,不但表達了伊本的身高,也在深層次上說明了愛碧對伊本的欣賞和愛慕。但是如果這句話中的模糊語義變成確切的表述,則會成為不合實際的荒唐之言,如果真實的描述伊本的身高和榆樹的高度,并進行比較,不但表達上出現(xiàn)了問題,最根本的是愛碧對伊本的愛慕之情就會消失,無法表達作者的深層次用意。而且這一句還有著為整篇劇本的悲劇性埋下伏筆的作用,因此文章一開頭,就出現(xiàn)了寓意不詳?shù)挠軜?,也暗示了下文情?jié)的不詳和悲傷。
2 小說人物情感中蘊含的模糊性語言
模糊詞語在表達人物的心理情感變化上的作用最為突出,因此奧尼爾也在劇本中大量使用了模糊詞語進行人物情感變化的描述,一方面表達了文中主人公負復雜心里的變化,另一方面以此來輔助情節(jié)的發(fā)展。縱觀整個劇本,奧尼爾多次用到的模糊詞語有“美”、“我老了,像只熟透的果子”和“真冷”這三個?!懊馈笔潜娙藢ηf園景物的感慨;“我老了,像只熟透的果子”是農(nóng)場主凱勃特感覺時光易逝,對自己即將衰老的評價。這三個模糊詞語在文中不時出現(xiàn),較為強烈的反映了任務的情感變化和情節(jié)發(fā)展。
首先來分析模糊詞語“美”。雖然伊本是農(nóng)場主的孩子,但是卻和兩個哥哥一樣,不得不去干一些繁重的農(nóng)活來生活,這是由于他的父親只關注金錢,并不對他和他的哥哥們感興趣,也不會白白的養(yǎng)活他們,再加上他的父親對他去世的母親比較冷淡和蔑視,以至于他得不到一個農(nóng)場主的兒子應有的待遇。對于父親的行為,伊本已經(jīng)是相當?shù)脑购?,幾乎到了詛咒他早點死去的念頭,同時,對于父親新娶的年輕女子愛碧,一方面由于其有意奪走自己的土地和財產(chǎn)而對其保持著警惕,另一方面,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而深深地愛上了愛碧。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里,相互之間不斷地轉(zhuǎn)變,可以說明伊本強烈的矛盾心理。全文多次出現(xiàn)的模糊詞語“美”就能反映出這一矛盾心理的變化。
“美”這個詞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如小說中伊本對于秋天落日的感嘆“天?。《嗝腊?!”,這在情感上深化了其小說人物的美好心情,因此“美”本身就存在模糊性,沒有準確的標準能夠判定“美”的意思,只能加上修飾詞,如本句中的“多”,就是在修飾美的程度,同時,“多”這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更加深化了“美”這一詞的模糊表達。在全劇終,這一詞的出現(xiàn)就有11處,而在原版劇本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竟然達到了20多次。“美”這一模糊詞的出現(xiàn),串聯(lián)了整個劇本,可謂是對整個悲劇的反襯,表達出眾人幾伊本雖然對生活存在著強烈的不滿,但是還是能夠在生活中找到能夠鼓勵他們繼續(xù)生存的美好事物和憧憬向往。這也在更深層次表達了伊本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愛碧的愛慕。
“我老了,像只熟透的果子”這一模糊語句是本劇中的第三個重要人物的自我評價。在劇本中,用來描述男女主人公以外的伊本的父親、愛碧的丈夫的語句也是相當?shù)木?。農(nóng)場主凱勃特雖然已經(jīng)七十五歲,但是卻對美好生活有著強烈的欲望,不但執(zhí)著于自己的財產(chǎn),還渴望更加美好的生活,并娶了年輕的愛碧。他對自己的生活可謂是永不滿足,但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就連自己的孩子,伊本和兩個哥哥都沒有太多的照顧。但是對于自己的年紀,還是不時的有些惋惜,經(jīng)常發(fā)出自己變老的感嘆。
農(nóng)場主凱勃特是在第一幕第四場出現(xiàn)的,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春天來了,可我卻變老了……”?!袄稀北旧硪彩蔷哂心:缘脑~語,因為人的年齡沒有具體的分界,沒有明確到了什么年齡才為老,更何況老并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時間段,一直持續(xù)到人的死亡。凱勃特感嘆自己老的句子又多處,又如在于愛碧對話時,愛碧詢問他的土地歸屬時,又不免讓老凱勃特感嘆自己老了,土地要更換所屬了,“我老了,愛碧。我像只熟透的果子快從樹枝上掉下來了”。這一句涵蓋了兩個模糊性詞語,分別是“老”和“熟透的果子”,“熟透的果子”和“老”有著相似的道理,因此也才能相互類比?!笆焱傅墓印笔怯脕肀硎龉右呀?jīng)相當?shù)某墒?,但是卻沒有明確說明成熟的程度,這也是無法具體說明的,因此只能用模糊的界定詞“熟透”來描述。從全文看,農(nóng)場主凱勃特本是個老當益壯的人,但是在多次自我感嘆“我老了”中,可以反映出凱勃特自己年老的清醒認識已經(jīng)強烈的不甘心,他也存在屬于自己的渴望,但是,直到悲劇發(fā)生,才有人注意到了這個老人的內(nèi)心需求和渴望。
再分析模糊詞語“冷”。“冷”這一模糊詞語也是在農(nóng)場主凱勃特的話中表達出來的。凱勃特不僅感嘆自己年老,同時還不時感覺自己“冷”。在凱勃特和愛碧談到伊本時的這一情節(jié),凱比特說道:“……我老是覺得又冷又孤單一即使外而熱得要命,里而還是冷……”?!袄洹笔且粋€模糊性概念的詞,是一個主觀感受,沒有標準的界定范圍,只能說明感覺冷,溫度低。這里的冷以及下文中提到的兩次冷都是奧尼爾精心策劃的,本意并不是只指冷本身,而是從冷這個方面反映劇本中人性的冷漠和內(nèi)心的壓抑,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凱勃特渴望溫暖和關懷的心。這種表現(xiàn)手法不僅合乎情節(jié),也側(cè)面反映了悲劇的性質(zhì)。
由此可見,模糊性作為藝術(shù)形象的主要特色之一,其同時也貫穿于整體人物形象之中,并將任務形象同等的模糊性化。而在奧尼爾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模糊性更是渲染于其全部作品之中,并形成了本身的獨立風格。這種風格渲染并留存于《榆樹下的欲望》這部作品之內(nèi),將主人公的性格、所生活的環(huán)境、思維的善惡表現(xiàn)及由此衍生的悲劇性結(jié)局詮釋的淋漓盡致,展現(xiàn)的真實而又深刻。
三 結(jié)語
模糊性存在人們的一切語言中,真實的語言離不開模糊詞語。在分析解讀奧尼爾的《榆樹下的欲望》這一劇本時,運用模糊語義來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以及清潔的發(fā)展,并能夠較好的理解劇本的悲劇結(jié)局。因此,通過本文的論述,為了解文中運用模糊性語言表達的潛在內(nèi)涵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也為了解小說闡述的主題思想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喬:《模糊語義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2]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5期。
[3] 管舒:《評尤金·奧尼爾的〈榆樹下的欲望〉》,《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Z1)期。
[4] 宋林立:《欲海中的精神救贖——探析〈榆樹下的欲望〉中的藝術(shù)情感構(gòu)建》,《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第8期。
[5] Floyd,Virginia.The Plays of Eugene ONeill:a New Assessment,1985.
[6] 陳果:《借由〈榆樹下的欲望〉語言分析為例,探究尤金·奧尼爾情感劇中的模糊語義》,《語文建設》,2014年第12期。
[7] 黃玉秀:《〈榆樹下的欲望〉的模糊語言語義分析》,《語文建設》,2015年第23期。
[8] 吳宗會:《異化與本真:尤金·奧尼爾戲劇荒誕特征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9] 楊松:《文化操縱視角下對尤金·奧尼爾戲劇作品在中國譯介情況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袁文,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講師;王子健,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