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念光
最好的收藏
“坐擁書城,南面而王”。這是我諸多夢想中的一個夢想,說來它大有淵源。
棲身湖南時期,我曾在圖書館工作數(shù)年,雖然是一個規(guī)模不足二十萬冊的學院圖書館,但可以參與采購圖書、訂閱雜志,還是讓我享有了一段時間的“榮華富貴”。圖書館有各種功能的諸多房間,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書庫,一共五層,有著淡藍的墻壁和朱紅色的地面,人跡罕至。我和當年的同事謝欣翔有時會在星期天鉆進去,他在那里練習滑旱冰,主要是咕咚咕咚地摔跟頭,我則在開放的鐵書架間逡巡,看一排排長達十幾米碼放齊整的書脊,意得志滿,不時從中抽出一本,撫摸一番,放回去,接著尋找下一本。如果有特別中意的,就帶出來,放到床頭案邊。但書庫我并不常去,就像皇帝不常光臨后宮,平時開放的閱覽室已經(jīng)足夠我左擁右抱了。那里有花枝招展的兩百種雜志,從《橋梁建筑》到《大眾電影》,有一萬種常備圖書,從十幾冊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到席慕容詩集《七里香》,基本可以滿足我當年復雜的口味。
等我離開圖書館去當教師,隨便看書、大量買書的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卻再無機會像一個暴發(fā)戶一般成批采購。因為金錢有限,周末去書店逛幾個小時,翻看幾本喜歡的書,卻經(jīng)??帐侄鴼w,心中恨意難平。長沙五一路新華書店、袁家?guī)X新華書店、名著書店、古舊書店、黃泥街圖書批發(fā)市場、定王臺書市、若干小書店……我就像一個游擊隊長,攥著不多的銀兩,袖手出沒其中,眼紅著別人的江山。在占有書這件事上,我不可能像梭羅那樣,看過一遍風景,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擁有了目之所及的土地。
那些年我還常去好友王開林那里,一是他的散文寫得極好,北大才子,年少成名,至今已經(jīng)出版二十部書,獲獎無數(shù),當時就已經(jīng)是中國青年散文家的代表人物,與他的交往讓我看到了一個好作家的勤奮與才華;其二吸引我的就是他不但讀書極多,而且有極豐富的藏書。他自言在北大上學期間有一個讀書的“魔鬼計劃”,四年讀完一千本書,雖然沒有最終完成,但讀了有六百本,這其實已經(jīng)夠嚇人的了。他的藏書之多是我當時僅見(據(jù)他說李元洛先生藏書更多,但我一直沒去過李先生的書房),他書房的其中一面墻是一排直達屋頂?shù)臅?,圖書分門別類排列,滿滿當當,又極為齊整,不染一塵,與他一沓紙、一只筆、一杯水的干凈書桌相映成趣。每次見面,除了打球、吃飯,他都會說最近在讀什么。
一次他說,剛讀完《全唐詩》,讓我大為吃驚,也大受刺激,于是回去也找出《全唐詩》,用了近兩個月從頭到尾過了一遍;一次他說,又讀一遍《蘇東坡集》,像這樣的作家是至少要讀兩次的,而且要讀全部作品!我又很受刺激,回去找了《李商隱詩醇》,讀了兩遍,其實蘇東坡有四大本,而李商隱只有一小冊;一次他說,讀完了《資治通鑒》,我只能倒吸涼氣,心里直恨他為什么讀那么多,回去后買了一冊《諸子文萃》……
但我?guī)缀鯖]有借過他的書。每次去他書房,我都會把書架從頭到尾、從上到下檢閱一番,想來我的眼神相當貪婪。他見我這樣,就陰笑著給我講郁達夫的故事,說郁達夫在他的書架上寫有一句話:“唯書與妻不外借。”我當然知道他的意思,不就是不讓我開口借他的書嘛!他還給我說錢鐘書,說那么大一個學問家,卻沒有什么藏書,只有兩個小書架,其實什么書沒讀過,過目不忘,根本不需要藏書。我明白他的意思,你藏書雖少,也可以像錢鐘書一樣讀盡天下書,不需要眼紅??梢韵胍娢耶敃r受的刺激,我當然不是錢鐘書那樣的天人,所以我還是要藏書!早晚,我會超過王開林的藏書數(shù)量!最好擁有一個圖書館,并且也通告大家:書不外借,請免開尊口!
離開湖南,到北京做出版,因為工作的緣故,也因為經(jīng)濟條件改善,我的書迅速增加,十年時間,數(shù)量早已超過一萬冊,辦公室加上自家書房,已經(jīng)放不下了,但似乎離我的“一座圖書館”夢想越來越遙遠。這種感覺來自書的蕪雜不整、良莠不齊,也來自我越來越高的期望以及現(xiàn)實條件的限制。首先,按我不斷演變的標準,現(xiàn)有的書起碼二分之一要淘汰掉———過于疏淺的、迎合暢銷風氣的、非原創(chuàng)的、錯誤頻出的、既無知識又無觀點的,等等,這樣一來,我的藏書數(shù)量就會是一個大大縮水的數(shù)字。其次,書需要認真整理,分門別類,呈現(xiàn)應有的體系感———不一定按照中國圖書分類法,但要有一個獨特的標準,比如托馬斯·杰斐遜,就是那個“神圣美國精神的締造者”,以培根的知識結(jié)構(gòu)為基礎,發(fā)明了一套四十四個主題的圖書分類系統(tǒng),比如某個作家以作者姓名的首個字母為順序排列藏書,某個殘忍的讀書人把讀過每本書的封面都撕掉,以知道自己征服了多少本書,而某個人書架上放書的標準就是一個:兩本相同顏色的書不可以挨著放……我的書在擺放上至今沒有定規(guī),整理的工作看起來依然遙遙無期;再次,我所能使用的狹小空間遠不能滿足一個圖書館所需要的空間了:家中書房兩個書架已經(jīng)塞滿,辦公室書架上的書都排了雙層,還有一大批書打成包堆放在一起。
基于“一個完整圖書館”的想法是如此強烈,我至少有三年時間都在謀算,是不是可以開一家圖書館性質(zhì)的書店,一來以書養(yǎng)書,喜歡的書可以統(tǒng)統(tǒng)買來;二來可以讓更多人享用我認為的好書。為了這個想法更具體,我考察了不少有特點的小書店,列出了這個設想中的書店的主題、特色和經(jīng)營策略,甚至談了幾個可能的合作伙伴,看了幾個有可能落腳的書店地址……在妄想癥發(fā)作的終端,我還設想出圖書館式書店附屬的咖啡館和我大為熱衷的重慶風味火鍋。這個想法幾乎是、也僅僅是到達了實現(xiàn)的邊緣———有次我和兩個朋友幾乎就要定店面了,有次一個企業(yè)家慷慨表示他可以建一個圖書館并由我來主持……
往往,人生的熱烈夢想就像生活中的感冒,它以高燒的方式致使出現(xiàn)連綿的幻象,但在持續(xù)一段時間后,病會痊愈,夢會醒來。由于工作環(huán)境、個人精力、經(jīng)濟預期以及其他原因,這個想法被擱置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被徹底否定:可以吃魚為什么非要有一個大海?可以有米吃為什么要有一塊水田?可以有蘋果吃為什么要有一座果園?可以有鮮花采為什么要種一個花園?同樣道理,有書可讀、可藏為什么非要有個自己的書店……除了精神上得到解脫之外,現(xiàn)實的考慮是,我只有退出現(xiàn)有職業(yè)并且基本退休后才可能完整實現(xiàn)先前的想法,但是我最近最新的愿望是安靜讀書、不停出發(fā)、云游四方,有一個需要費心費力每日打理的書店,怎么可能完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終極理想呢?
有一次喝酒喝暈了,我忍不以邏輯推理的方法議論道:夢想,就是設想沒譜的事情,所以有夢想的人是不靠譜的人,而沒譜的人生是不可預料的、一眼看不到底的人生,它每一步都充滿了意外和驚奇,所以不靠譜的人生是有意思的人生,所以有夢想終究是好的。這個“擁有一座圖書館”的夢想,以及圍繞它所進行的一切思慮和行動,我不認為它浪費了生命,反而覺得,我似乎已經(jīng)擁有過一座圖書館了,在想象之中,它屋宇儼然,光線明亮,熏香繚繞,來客們氣質(zhì)高雅,低聲談著奇妙的話題。當然,除了這個想象中的圖書館之外,我另有直截了當?shù)慕鉀Q方案,那就是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個相當大的空間當作書房,讓我的藏書和我的夢想有一個實在的安放之所。
我一直在說“坐擁書城,南面而王”以及一座圖書館,其實這個夢想最核心的部分是書,只有書,我的書,我收藏的和想要收藏的書。
我們時代的收藏熱正在高燒當中,升值和致富的故事,引得眾人在各種物品的搜集上投入了大把精力和金錢,希望一夜巨富。書幾乎是我唯一的收藏,在書上的花費最多,也擁有最多,但我從沒考慮過收藏的書如何升值這件事兒,而是直接把它們看作無價珍寶,類似于將軍看待他的軍隊,國王看待他的領土。
瓦爾特·本雅明也是一個狂熱的圖書收藏者,我更認同他對收藏這件事的認識,他把收藏者的態(tài)度理解為一種與革命家的熱情相近的態(tài)度,收藏者“夢想著他的路不僅通向一個遙遠的或者消失的世界,而且同時通向一個更好的世界,在那里,可以肯定的是,人們所得到的不僅僅是他們?nèi)粘I钏璧模?,事物從單調(diào)乏味的有用性中解放了出來”。想一想,一個因為自己的藏書而可能到達的更好的世界!還有比這更具有價值、更值得擁有的財富嗎?
英國作家阿道斯·赫胥黎,就是那位《天演論》作者老赫胥黎的孫子,他說:“對人類最好的研究就是書籍?!彼妓髟偃蚁嘈诺拇_就是這樣,除此之外好像沒有更恰當?shù)拇鸢噶?!那么,我是否可以就此推論說,“人類最好的收藏就是書籍”?我的確已經(jīng)品嘗過它奇異的甜蜜了,那里有美好的靈魂,也有美好的身體,和風吹拂,萬物盛放,讓我在貧窮時猶感富可敵國,在黑夜時猶可見藍天麗日,我長期渴飲著其中的醇醪與泉水,并且隨時筑起自我的空中樓閣……
每人一幅地圖
我愿意套用一句毛式語言,來樂觀展望生命的前景:“人生是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地圖?!?/p>
事實上,每個人自打具有自我意識開始,就有一張自己的地圖了,它根據(jù)每日的所觸、所感、所想,用愿望繪制出來,引導生命日日前行,但它會一直晦暗不明、變化不定。而每一個人真正屬于自己的那張生命地圖,需要完整的一生才能完成,是否又新又美,成色如何,不到終老之年是看不到全貌的。或許年少時鮮花著錦,中年卻渾沌蹉跎,到老來又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比如,末代皇帝溥儀幼年即登帝位,中年身陷囹圄;姜太公八十歲之前,一直是個無所事事的垂釣者,此后卻與周文王共同打下了江山;齊白石五十多歲之前,只是一個喜歡畫畫的精明木匠,直到八九十歲才畫出了中國美術史上偉大的作品;羅納德·里根五十歲之前,是出演過五十部影片的好萊塢二流演員,五十一歲后成為政壇新人,兩任加州州長,近七十歲成為美國第四十九屆總統(tǒng)并連任至第五十屆……
人們并不確知,自己的生命將走過怎樣的道路,將經(jīng)歷什么樣的事件,遇到什么樣的轉(zhuǎn)折,完成什么樣的事功。我覺得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對自己到底有什么樣的期許,這構(gòu)成了地圖的底色與坐標。惟其如此,在永遠面臨未知的人生長途中,你才能不停探索并找到出路,不停詢問并做出回答,將體驗過的黑與白、苦與甘、鮮艷與淡漠描繪出來,將經(jīng)歷過的山峰與深淵、輕盈與濁重、曲折與流暢標注出來,并終于成為你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地圖。
“生年不滿百”,那么,在這塊有限的版面上,一個人到底能完成一幅什么樣的地圖呢?在我們之前,已經(jīng)有數(shù)以百億的人完成了地圖的描繪,它們千奇百怪,無一相同,構(gòu)成了人類歷史的長夜和夢幻的大地。像深遠的夜空中有繁星閃爍,在所有星辰中必有我們心儀的幾顆,像遼闊的大地上永遠有花木盛放,所有花木里必有我們中最喜愛的幾株,我們也可以選擇幾幅生命地圖,展膝閱讀,驚奇于它們的復雜,迷惑于它們的斑斕,來滿足我們探知的樂趣,一邊忍不住臨淵羨魚的長嘆,一邊暗起照貓畫虎的賊膽。
今天我將抽取的計有三幅,暫且簡便地掛在這里。
第一張最接近地圖的本意,他就是中國明代的徐霞客。這位生于一五八七年的江蘇江陰男人,一生壯游名山大川,成為中國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探險家。他少年時遍讀詩書,二十歲時放棄致仕之途,踏上獨特的人生道路,以探索者的勇毅和發(fā)現(xiàn)者的眼光,記錄山川形勝、風土人情。三十多年間,履險要峰顛,入絕境之地,飽覽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觀,撰寫了二百六十多萬奇異文字。雖然后世遺失了近兩百萬字,但從所剩下的六十多萬字《徐霞客游記》中,仍展示了其獨一無二的精細、豐盈和優(yōu)美,以一己之力,開辟了中國地理學系統(tǒng)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方向,讓天地大美從此有言。僅把徐霞客視為“游圣”也許是不夠的,基于文化的中庸與對安定的追慕,中國自古而今,缺少偉大的探險家與行動家,他的姿態(tài)與作為,建立了一個精神殿堂,成為中國文化地圖中一個孤絕的山峰。
第二張地圖最是色彩錯落,他就是眾人皆知的蘇東坡。這個宋朝的男人,幾乎可以出現(xiàn)在自〇一三七年一月八日以后的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地點,自然隨意,迎風微笑,寫下一千四百首詩歌,三百四十首詞,數(shù)百信札和幾十篇文章。在這個地圖上,可以標注的名稱有:頂尖的散文家、最好的詩人、最佳詞作者、真正的書畫大師、美食家兼特級廚師、宗教愛好者、辯論會二流辯手、隨和的老師、和藹的官員、聽話的下級、親切的兄弟、喜歡惡作劇的朋友、有情趣的游伴、逆來順受的倒霉蛋、深情的丈夫、好好先生、一個完整的人……常常自以為是,歡愉縱情,又常常憂時傷世,暗懷宿疾,但是即使是陰沉時刻,也葆有著天真爛漫的情趣。我以為,蘇東坡這幅地圖,似乎寫遍了中國文人情懷的峰巒和溝壑、流水與山林、長吁及短嘆。
第三張地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可能最為推崇的一張,就是清代的曾國藩。這個人所得到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彼滦泻弦唬朗露疵?,替清朝平了太平天國,并且讀書浩瀚,寫得一手好文章。他“誠心正意”,告誡自己:“功可強立,名可強成。不為圣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逼饺绽铩罢R嚴肅,無時不懼”。他有著一個人幾乎全部的好習慣,為自己立了一系列的規(guī)矩,一執(zhí)行就是一輩子,比如讀書“每日圈點十頁”,從不茍且;他還有一個人最好的心境,“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實際上他所有不求的東西最終都自動找上門來。除他之外,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找不到第二個人,如此堅執(zhí)地走通了一條自我完善之路。
每一張個人地圖都是不可復制的,但觀賞他人的豐美圖景,則能給我們帶來許多啟迪,讓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生命的可能性有多么巨大,理解雪萊為什么會說,“人是一種志存高遠的存在”,而不是一個隨時、隨便的存在,甚至能幫我們認清,目力所及,什么是偉大并且值得為之付出的事情。它們的細節(jié)與軌跡會告訴我們,一個人要達成愿望,實現(xiàn)夢想,好的習慣、嚴格的自律、堅忍不拔的行動力是多么重要,你要在思索之后,立即行動,用雙腳、雙手、頭腦和筆,高效率完成眼前的事情。
在已經(jīng)完成和正在進行的人生地圖的描繪中,我們可以看到最明顯的事實:盡管有許多外部條件在產(chǎn)生影響,但決定性的因素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你自己。每個人都只能自己完成自己的那張地圖,所以,無論多么苦惱,無論多么困難,你都應當承擔起自己的命運,奮勇行動,去獨立面對世界,而不僅僅是獨立面對世界地圖。
駟馬窮追
從“駟馬”這個詞的本意來看,我們很容易想到當下的奔馳、寶馬和奧迪。古人們所說的駟馬,另有“駟馬高車”一詞,實際上指的就是由四匹馬拉的豪華大車。它在春秋時代的交通工具排行榜中所處的地位,堪堪相當于現(xiàn)在排量在四點零以上、售價逾百萬的高級轎車。公卿巨賈之類的成功人士,每每乘坐著它招搖過市,顯示出優(yōu)越、恣意、凌駕、迅疾的精神特質(zhì)。但“駟馬”一詞由春秋到如今,延傳百代,華麗麗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漢語辭典》中,并不是因為車子高級,也不是因為上面坐的多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大人物,而是因為它經(jīng)由孔子門生的引用,從形而下到了形而上,變成了一個具有豐富文化意味的象征和比喻。雖然奔馳E、寶馬7和奧迪A8等等轎車的加速性能和舒適度比駟馬大車不知強過多少倍,但在意義能指和形象流傳上,它們卻幾乎永遠無法企及,而且在速度、追逐、乘坐這些關鍵詞所構(gòu)成的關于車的語境里,可以預計,在相當漫長的時間里,它們會一直生存在“駟馬”的陰影之下。
以“駟馬”為核心詞匯,并被人們常常引用的有兩個句子,其一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其二是“薄酒可以忘憂,丑妻可以白頭,徐行不必駟馬,稱身不必狐裘”。它們都通俗易懂,但都極難施行。后者常常是失意者自己對自己的勸說,少有人以此自勉。當一個男人在彊人生的某個域遇挫時,當平淡和乏味成為固有狀態(tài)而無力改變時,他需要以這種犬儒主義的灰塵來遮蓋自己的欲望之火。對于世俗的男人們來說,權力、美女是他愿望中永恒的主題,酒要酣暢,妻要美貌,車要高級,衣要光鮮,并且為了實現(xiàn)這一切不擇手段、德行無忌,在他們看來,自己不這樣做,人類和社會是不能進步的。數(shù)千年來,情況一直是如此,連孔子這么見多識廣的人都感傷地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p>
至于人人張口就來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句俗話,大多是在沒有簽署有效合同的情況下,站在道德的角度要求他人做到言行一致,或者在被別人懷疑或擠兌時,情急之下拿這句話套住自己的頭,并非對自己言行的主動承諾。所以,用得上這句話的承諾,幾乎都當不得真,因為,其一,他可以讓你的駟馬去追,追多久都沒關系,反正對他來說非?!暗吞肌?;其二,他可以不是君子,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邏輯,你要放馬去追就不是君子,既然都不是君子,為什么他不可以食言。因此之故,放眼天下,都是食言而肥者。從生理學上說,食言而肥是有道理的,人的年紀越大,食言必定越多,食言越多就越肥,我們注意到,隨年齡的增長,許多人發(fā)福了,比例最高的是官員和商人,他們嘟著胖臉,端著肚子,作為無數(shù)謊話的呈堂證供。
在諾言構(gòu)成的世界里,要牢記著名詩人北島的那句著名的詩:“我———不———相———信!”你不必相信許諾,即使他信誓旦旦,你可以感謝他那份拳拳之心,卻不要等待結(jié)果,萬一對方兌現(xiàn)了,那么恭喜你彩票中獎。尤其是男人向女人的承諾,更應作如是觀。有閱歷的女性對另一句更俗的俗話心知肚明,叫做“男人的話靠得住,母豬都能爬上樹”,就程度上說,母豬上樹比駟馬追塵難度更大,但是豬上樹是有可能的,一是在大洪水中偶爾有豬從水中上樹,二是豬變成了臘豬頭掛在樹上。有閱歷的女性一定明白,現(xiàn)實生活中的豬已然上樹是如何發(fā)生的。相對而言,駟馬的追逐卻始終只是一項虛無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