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璞
摘? 要:象征性互動理論是傳播學中頗具影響力的一個理論,然而關象征互動理論的基本內涵學界似乎還沒有定論。本文從象征互動理論的緣起、發(fā)展和現(xiàn)狀等幾個方面對該理論進行研究梳理、分析論證,以期對進一步認識和發(fā)展象征互動理論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象征性互動;理論;理論綜述
中圖分類號:G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1-0172-02
象征互動理論(symbolic interaction)又稱為符號互動理論,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傳遞具有象征性符號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這一理論源起于英國注重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理論傳統(tǒng),由美國學者布魯默首創(chuàng)。
一、理論來源
在《論符號互動論的方法論》一文的開頭,布魯默羅列了數十位“芝加哥學派”的學者,在觀察和研究人類群體生活的方法上將這些學者的觀點統(tǒng)一了起來。
但是,布魯默自己也承認,他最直接的靈感來源于米德的實用主義哲學和庫利的人類學方法,還有帕克進入社區(qū)進行的直接研究。
(一)理論的先驅和直接貢獻者
齊美爾把這種符號互動理論觀點的許多原則應用在了社會學的分析當中,他認為社會是“無數次要的綜合物”的組成,在早期對象征互動論的發(fā)展產生過影響。帕克接受了齊美爾的觀點,同樣也認為社會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體系,并傳給他的學生和同事。自此,帕克的學生們開始使用自然主義的動態(tài)的方式考察正在發(fā)生的生活情景。
庫利認為“不存在個人和社會的分離,把二者分離是毫無意義的,而二者結合就是一切。”他研究的重大突破在于——指出“自我”是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體自己連同他人被這個個體看作是社會環(huán)境中的“客體”;“自我”這個概念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產生的。據此,庫利提出“鏡中我”、“初級群體”等概念。之后布魯默提出的“‘自我相互作用(象征互動論的核心)也是庫利的‘想象的另一個術語?!绷硗庖晃恢纳鐣W家托馬斯提出“情景定義”這一概念,強調的是“主體”和“客體”的結合才能理解人的行為。
上述幾位學者都是象征互動理論公認的先驅,但使這一理論形成體系的是米德和布魯默。雖然布魯默被認為是“象征互動論”的精神領袖,但他將這一點歸功于他的老師米德。
(二)米德的社會心理學
米德的社會心理學是關于社會現(xiàn)實的變動的觀念,而非靜止的觀念,他著重研究的是個人是如何變?yōu)椤吧鐣边@個組織中的一員。貫穿于米德符號互動理論的立場是“社會行為主義”,這一立場不僅是一種有關心理研究的方法和路徑,它還是一種觀念體系。
米德強調:“個體是一定社會群體的成員,他的行為只有根據整個群體的行為才能得到解釋”,他還提出了包括沖動、知覺、操縱和成就四個階段的人類行為的“活動的模式”。
要解決意識產生與人的行為之間的關系以及“自我”產生機制的問題,米德選取了“姿勢(gesture)”這一概念進行論述,成功地從本質上區(qū)別了動物和人。他認為“有意識的相互作用就是象征互動,它是一種手勢(姿勢)的交換,這種交換是同語言的存在相聯(lián)系的,并且對于對方具有同一含義。”只有根據意義交換,人才能做出反應行為。這種行為能力的獲取只有通過長時間的相互作用,在這一相互作用的過程當中,人們會既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又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行為所作的反應,這種“主我”和“客我”的不斷“對話”就是“自我”的發(fā)展,同時,“人們不僅要理解他人,也要有能力理解自身,人不僅與他人‘互動,也要參與自身的‘符號互動”。
與結構功能理論相對立,米德的社會心理學重視主體自我而非社會群體,該理論極大地影響著美國的社會科學發(fā)展。在米德之后出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共用一個名字的“象征互動主義”在后來的發(fā)展中不僅形成了兩派,而且都公開宣稱自己的理論得益于米德的社會行為主義的真?zhèn)鳌?/p>
二、兩種象征互動主義
(一)布魯默的象征互動理論
在1969年出版的《符號互動主義》一書中,布魯默給“符號互動論”(象征互動論)這一術語作了系統(tǒng)的解釋,把它上升為一種社會理論。以布魯默為代表的象征互動理論,沒有將社會看作是既成的結構整體,而是一種符號互動。這在結構功能理論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繼續(xù)捍衛(wèi)了米德的傳統(tǒng)。
該理論依賴的前提是: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產生了意義,而人是根據這些“意義”從事行動,但是意義又是由人來“解釋”的。在布魯默看來,“客觀對象除了向人們提供‘意義之外沒有別的東西”這種意義只能來自人際互動。他在解釋“象征互動”的含義和性質時認為,人類是有意識和反映能力的行動者,在一定社會環(huán)節(jié)中個人根據對他人行動的解釋采取相應行動,這個解釋溝通的過程被布魯默稱之為“自我標識”。因此,“象征互動論基本上是一種社會心理學的觀點。它主要關注具有‘自我意識的個人,關注人的內在思想、感情與他(或她)的社會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
通過分析米德的觀點,布魯默使自己的觀點得到發(fā)揮,但同時他也意識到有關方法論的問題被米德在符號互動研究中忽視了。在此基礎上,布魯默更多地把符號互動論“當作經驗性社會科學的一種視角、當作為了提供關于人類群體生活和人類行為的可以證實的知識而設計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研究論述”。他認為,公式化的理論、完美的模型、自然科學程序或是更精確的計量技術都無法走向經驗世界,布魯默提出,應該通過“探索”和“審視”的方式對這種經驗世界進行直接的自然主義考察。“探索”具有隨意性,目的是向人們提供社會生活領域中正在發(fā)生的事件的清晰畫面?!皩徱暋贝碇环N分析,分析工作重要的方法是比較、提問。
但是在此之后,同樣研究“象征互動理論”的“依阿華派”,與布魯默在理論上有所區(qū)別,但在研究問題的方法論上沖突更加明顯。
(二)“阿依華”符號互動主義
以庫恩為代表的“阿依華”派主張重視符號互動論與其他科學原理的聯(lián)系和標準調查技術?!皬膰栏褚饬x上說,庫恩的符號互動主義不是一種社會理論,而是一種對米德的社會行為主義如何研究的方法論?!?/p>
庫恩關于“自我理論”的解釋受米德思想的影響,但他沒有全盤接受。在實證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他認為研究的結果要用于實踐,這就要求研究數據及程序要客觀合理。社會學家所研究的對象在理論上可被稱為“符號性的互動”,為了保證研究數據的客觀,“阿依華”派舍棄了米德思想里的主觀的、不可預測的因素。對庫恩來說,重要的問題是怎樣才能科學地操作導致人的行動的意義,以及在研究“意義”時如何具有一個標準化的測量程序。因而阿依華學派對符號互動主義的最大貢獻在于能被有效運用。
在理論上,布魯默認為人類行為不可預測,因為個體具有創(chuàng)造性;而庫恩則認為個體的行為是社會規(guī)則內化的結果,是可以預測的。兩種互動主義孰是孰非難以定論。因為“對什么是社會科學什么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回答不同,必然要表現(xiàn)出對方法論要求上的分歧?!辈剪斈瑥娬{變動,采取觀察的方式;庫恩強調決定性,采取工具測量的方法,二者各具優(yōu)勢。因此在實踐中根據研究對象的具體特點在研究中結合二者的優(yōu)勢是研究者們應當考慮的問題,因為對社會科學研究來說,解決具體的研究問題才能使研究達到“實用”的目的。
三、“象征互動理論”對新聞傳播學的意義
“象征互動論”把“互動”本身作為分析單位,是最早提出如何運用文化進行學習的社會科學理論之一。但是直到20世紀70、80年代大眾傳播學者才開始重視“符號互動論”。作為傳播研究視角,最具代表性的是1978年福爾斯和丹尼斯寫的《傳播與社會行為:一種符號互動的視角》,在這本書中“傳播被界定為由參與者間不同程度地共享意義和價值而導致的符號行為。”同時,該書將“符號互動”與傳播相結合,認為傳播是一個復雜的互動,人們對環(huán)境的理解和感知依賴于傳播。這種定義打破了傳播形式的分裂,要求關注媒介在構建受眾現(xiàn)實生活中的呈現(xiàn),關注對話與共享。
除此之外,“象征互動論”還有一些方法論的啟示。要研究互動就要關注同一時空內,互動雙方做出的反應,這就要求打破線性效果模式。當然,觀察不失為恰當的方法,這也使“象征互動理論”成為質化研究的傳統(tǒng)之一。但在布魯默的傳播研究中并沒有量化與質化的絕對區(qū)分,布魯默一再強調使用某種研究方法的重點是要考慮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責任編輯: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