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對外貿易經濟的發(fā)展急需職校培養(yǎng)出適應性強的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人員。而目前職校教學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是理論與客觀現(xiàn)實脫節(jié),將案例運用于課堂教學,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參與討論,以及教師的總結歸納實現(xiàn)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課程的教學目的。案例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綜合判斷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案例分析教學中應注意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處理好師生的關系和案例辯論中度的把握問題。
關鍵詞: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案例教學實踐教學
案例一詞的英文為“case”,原意為情況、病例、案件、戰(zhàn)例,在生產管理領域一般翻譯為實例、案例。將案例運用于課堂教學,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參與討論,以及教師的總結歸納實現(xiàn)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教學的主流方向。教學實踐證明,案例教學在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專業(yè)實踐能力,發(fā)揮學生潛能和提高學生專業(yè)素質,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提高學生口頭、書面文字表達能力等方面,具有傳統(tǒng)教學不能比擬的優(yōu)越性。
一、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案例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對外貿易經濟的發(fā)展急需職校培養(yǎng)出適應性強的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人員。而目前職校教學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是理論與客觀現(xiàn)實脫節(jié),尤其在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的教學上,一方面畢業(yè)生不能適應社會,在招聘中因缺少工作經驗而就業(yè)困難,另一方面就業(yè)后難以適應業(yè)務拓展的需要。而案例教學法是使學生的綜合判斷能力得到培養(yǎng)提高的新型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法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并將其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判斷能力
傳統(tǒng)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課后學生做練習,再通過各類考試來鞏固和提高。這種情況下,教師填鴨式教學,學生則死記硬背,理論知識滾瓜爛熟而實際工作卻束手無策。而案例教學可以描繪情境現(xiàn)場,讓學生參與其中,探索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工作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并從中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深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判斷能力及分析能力。
2.案例分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發(fā)散性思考能力
案例教學法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鍛煉機會。因為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在實際應用中沒有模式可以照搬照套,所以不是讓學生去找正確答案,而是走出書本,開闊視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迷信唯一答案。因而案例教學法可以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性思考的能力。
3.案例教學可以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傳統(tǒng)教學為填鴨式,學生被動接受,而案例教學通過活生生的事例,甚至學生親身經歷的例子進行教學,使學生作為其中的某個角色,身臨其中地解決問題,并做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及積極性。
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
職校學生往往缺少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案例教學可以通過對案例的總結報告的撰寫,及對案例剖析辯論,提高學生的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
二、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案例教學的組織
許多高等院校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已很普通,而中等職校采用案例教學存在著學生理解能力及接受程度差的問題,因此,在案例教學中存在著是否適當的問題。
1.是否適合中等職校學生理解是重要問題
好的案例可以讓學生從中學到科學的分析和判斷方法,還可以提升理論層次,提高學生的營銷決策能力。開展案例教學,首先教師要根據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課程培養(yǎng)目標和大綱要求,精心選擇和編寫案例。案例來源于企業(yè)、公司的客觀調查和實踐總結,而不是信手拈來,一些案例專輯及500強大公司案例是針對高等院校而編寫,許多不能應用于中職學生。而中職學生的基礎只能用一些淺而易懂、平時接觸熟悉的、特別是家鄉(xiāng)經濟的有關公司的案例來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取得較好的效果。
2.是否適合于現(xiàn)階段是有無效果的判斷方法
案例教學法從提出到現(xiàn)在不過幾十年,但其變化是相當快的,哲學中的否定之否定原則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許多幾年前的正面案例在現(xiàn)階段可能會作反面例子來用了。所以在選擇進行案例教學時,教師應用案例是否適用于現(xiàn)階段,應作為判斷是否有效的方法。一些案例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很嚴重,滯后很嚴重,如外貿跟單中的提單詐騙案例,在2004年與2014年使用只能用在相反的理論內容上。所以,教師在進行案例分析時,應判斷其是否適用于現(xiàn)階段。
3.合適的教學應用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案例的選擇結束后,最后應用于教學是否成功,取決于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
(1)課前的準備。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和要求選好案例,先要求學生復習好理論知識,并針對案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理解。
(2)課堂上的辯論和總結。課堂上教師引導好學生討論和辯論,同時不應盡快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有針對性地講評學生的錯誤,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新見解,同時修正學生的觀點和不足之處,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課后小結。課后小結中的關鍵是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通過對課堂上討論分析的總結,全面回顧理論知識,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三、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案例分析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正確對待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
案例教學有許多的優(yōu)點,有許多是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教學中普遍認同,但它并不代表可替代其他教學方法,中等職校學生本身基礎欠佳,如果一味進行案例教學,忽略其他教學方法,會造成理論知識的欠缺。應采取有重點啟發(fā)、有難點突破,將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構筑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教學的最佳方法。
2.正確處理好師生的關系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所起的作用是點睛,不是參與其中作為辯論的一方,而是引導學生集中思想而非追隨學生的思維,但并不是左右學生的思維,否則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而學生則要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不是一味迎合老師的口味,教師通過總結及點評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創(chuàng)造性。
四、正確處理好案例辯論中度的把握問題
案例分析中,往往最后會出現(xiàn)偏激的結果,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基礎知識不夠,知識面不夠廣;另一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是教師把握不好,一些案例可能涉及意識形態(tài)或者道德規(guī)范,這樣教師在講解中應注意度的把握。首先從案例的選擇上把關,再次從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使學生學會依據理論知識分析具體問題,從而真正體現(xiàn)案例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寶良.外貿跟單與生產跟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但武剛.教育學案例教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梁士倫,姚澤有.管理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職業(y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