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信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閱讀”,在綜合性學習中也提出“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其本質也就是要求老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多元化思維方法和能力,其實也就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盡管很多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也有很多語文老師在這方面做了可貴的嘗試,然而現(xiàn)實教學中把已成共識的精神理念付諸實踐的時候,卻并不盡如人意,亦即目前階段我們初中語文教學中,在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仍缺少可操作性的方法。
本文立足閱讀教學的實踐,引導學生多元化多角度的發(fā)散性思維,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再作一些探討。
一、營造氛圍,尊重個性的多元化閱讀
美國學者羅吉爾·馮·奧赫在《創(chuàng)造學思想錄》里說“人們對重大的事情態(tài)度嚴肅,但事事都板著臉孔則無此必要”。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就要在教學中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和藹信任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對老師和書本說“不”,說出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想法。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下學習,就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活躍思維,發(fā)展個性。如果老師還是沿襲刻板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作出一副儼然像聲譽卓著的學者一般的嚴肅表情”,學生只會噤若寒蟬,思維僵化,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了。
網上曾流傳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話”。幼兒園給孩子們出一道試題“彎彎的月亮像什么?”本來答案可以有成百上千種,可是老師只允許“像小船”的“標準答案”,這就談不上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把學生的想象空間限死,殘酷的扼殺了他們的個性,何談創(chuàng)新思維!
閱讀中由于讀者的社會身份地位,生活經歷,立場角度的不同而必然有不同的閱讀感受,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允許對文本有獨立的,多元的認識和見解,鼓勵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
二、聯(lián)系生活,轉變角色的多元化閱讀
學生雖然生活經歷比較單純,社會身份地位基本相同,但毫無疑問畢竟有各方面的個性差異,有時甚至還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們老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密切聯(lián)系學生個人生活,引導學生轉變角色,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從簡單單一化向復雜多元化方面引導發(fā)展。
我在教學魯迅的小說《社戲》“月夜歸航”中孩子們偷豆、煮豆的歡快浪漫場面時,在初步品味語言文字的精妙后,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動用各種感官,讓情景再現(xiàn),感受文本所描寫的孩子們熱情如火的生活和歡快浪漫的情感。角色互換體驗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并不陌生的孩童生活,把曾經的童年趣事與同學們交流,整個教室此時就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沉醉在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中,暢所欲言。創(chuàng)設屬于學生自己的角色和情節(jié),一定是有聲有色,既更真實也更富創(chuàng)新。這樣,學生不但體驗到了文本中“橫看成嶺”的感受,還體驗到了多角度聯(lián)系自己生活“側看成峰”的妙趣,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多文比較,遷移拓展的多元化閱讀
烏申斯基說起比較的重要性:“比較是一切理想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北容^是同中求異或者異中求同,是認識鑒別事物的方法,它能揭示事物的相互關系和差別,使我們對學過的內容更清晰更透徹。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進行多篇文章的作家、背景、題材、文體、表現(xiàn)手法、結構特點、語言風格等多元化的比較,來進行知識遷移或者向課外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多文比較,遷移拓展的多元化閱讀習慣和能力。
如閱讀《孔乙己》和《范進中舉》時,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兩篇小說的“同”:主題相同;都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主人公身份相同;社會環(huán)境相同等。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兩文的“異”:清末的時代沒落期與清初的上升期的背景不同;科舉制度的失敗者與科舉制度的成功者的命運不同。同中有異:在熱衷科舉的相同性格中,有迂腐與圓滑的不同,清高與自卑的不同,善良與虛偽的不同;在世態(tài)炎涼的相同社會環(huán)境中有民眾麻木冷漠與趨炎附勢的不同等等。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對文本理解更深透,既進一步激發(fā)了閱讀的興趣又找出了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日積月累,就能遷移拓展到更高層次的閱讀,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
四、設疑質疑,展開想象的多元化閱讀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在學習中“疑”是多么重要,有疑才有創(chuàng)新。然而現(xiàn)實中,我們的學生長期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束縛禁錮下,失去了靈性,失去了自我,怕錯怕失分,不敢“疑”,不敢挑戰(zhàn)老師和書本,不敢張揚自己獨特的見解,努力使自己的看法與書本與老師或者與大家一致,此種嚴重抑制學生思維活動的狀況不打破,何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老師應把發(fā)問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沖破束縛,解放思想,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問題,大膽對書本對老師設疑質疑,展開想象,活躍思維。
如閱讀《陋室銘》時設疑,作者通過“室陋”來反襯“德馨”,然而如今也不至于有如此“陋室”,那么如果真實的寫“室不陋”該怎么來表現(xiàn)“德馨”?如果極寫室的“富麗堂皇與華美”會怎樣?這便是引導學生逆向思考。又如閱讀《小石潭記》時質疑,作者描寫了“清”:水清,境清。這“清”當然是小石潭的特征,是否還有其他含義?不妨引導學生跳出固定思維的框框,由事物到人來思考問題。
學生還要自己學會設疑質疑?!耙伞蔽谋局械淖衷~句含義,“疑”文本中的事物,“疑”文本中的寫作方法,“疑”文本中的作者情感,“疑”文本的背景,“疑”老師的講析,“疑”同學的“質疑”,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哪怕是誤讀了,都應該加以鼓勵,以保護學生的勇氣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元化閱讀,“橫看成嶺側成峰”,在多元化閱讀的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并使之得以鍛煉提高。當然,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還涉及很多方面,這就需要我們有“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文昌實驗中學校。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