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凡是那些除了語文書之外什么也不讀的學生,他們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他還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差,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再閱讀。他所說的閱讀不僅僅指課本閱讀,同時也包括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能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提高表達能力,提高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課外閱讀的興趣應該從小培養(yǎng),從低年級抓起。
低年級閱讀指導閱讀興趣一、進行低年級課外閱讀指導,要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較少,閱讀能力較低,如何引導他們喜歡閱讀,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習慣?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我們不妨在故事上做做文章。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我就要利用每天早讀或者每周的班隊活動課的時間,聲情并茂地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看到老師講得有趣,也會無形中受到感染。我堅持每天講一個小故事,這樣耳濡目染,學生就會覺得書是那樣的神奇,慢慢地也會覺得書里有很多故事在等著他。有時候我還配上動聽的音樂和孩子們表演故事,時間久了,我便鼓勵孩子們自己上臺講故事,并不失時機的對上臺講故事的孩子進行表揚,故意詢問他是從哪里學到了這么好的故事,他們說出了故事書的名字,還說從書里學到了很多好聽的故事,可以講給同學們聽。于是,我就借勢引導學生自己回家多看看類似的書。在以后的日子里,學生們都迷上了故事,更迷上了故事書。飯后,孩子們總是喜歡把自己新學到的故事講給我和同學們聽,而且他們講起故事來個個情趣盎然。就這樣,讓孩子們在享受聽覺閱讀的同時慢慢走進書本,走向自己獨立閱讀,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孩子認真聽取他人敘述、邊聽邊想的良好習慣。
二、進行低年級課外閱讀指導,要精心選擇閱讀內容
1.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讀物
低年級學生的持久性比較差,他們的文化水平、認知水平也比較差,所以必須向兒童推薦一些淺顯易懂、通俗簡短、情節(jié)生動,符合他們口味的讀物。比如一些在內容上歌頌人類勤勞、善良等人格精神的童話、寓言、兒歌等注音精讀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促使他們健康地成長。
2.選擇有一定知識性的讀物
只靠在學校里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遠遠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需求。所以我向他們推薦有一定知識性的書籍,如《十萬個為什么》《藍貓?zhí)詺馊枴返劝莞鞣矫嬷R的讀物。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知識,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三、上好閱讀指導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把一篇課文讀懂不是目的,學會讀懂一篇文章,逐步做到自己能讀書,不需老師講才是目的。也就是說,不是要學生“讀會”而是要學生“會讀”。那么,要指導小學生會讀程度適宜的課外讀物,必須教給他們科學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夠把他們帶上路?!笆谌艘贼~,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益?!边@足以證明方法之重要,以不增加小學生的負擔為前提,我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法來進行指導。
1.反復誦讀法
盡量提供給學生程度適宜的課外讀物,它們大部分是全文注音,為指導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反復誦讀既培養(yǎng)了說普通話的能力,又起到了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低年級的學生識字少,缺少必要的知識和經驗,讀一兩遍,也許弄不明白其中意思,多讀了,意思也就搞清楚了。讀的形式也要多樣化,注意因文而異。總之以讀為本,充分利用漢語拼音,引導學生去讀,去體會。
2.定向思考法
低年級課本中大概有這么幾種不同類型的教材(漢語拼音、看圖讀拼音識字、識字學詞學句、課文、日積月累、口語交際)每一類型的教材我們都先下功夫,花時間“扶”著學生學習一、二課,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自學同類課文,從而又引導學生采用學習方法去閱讀課外讀物。如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根據看圖學文的特點精心設計讀書步驟,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課文。
(1)先看看課文里有幾幅畫,按順序看看每幅圖講了什么?然后連起來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大聲讀課文,遇到生字要多讀兩遍,再把生字詞用筆畫出來。
(3)輕聲讀課文,找找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圖上的內容并用序號標出來。
(4)默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
(5)想想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教學中我們先按這五個步驟一步步帶學生學習,再讓學生回憶學習過程,體會總結學習方法,接著安排學生按步驟自學《自讀課本》中的相關課文,讓學生在獨立學習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最后引導學生用這種方法去讀課外讀物。
3.符號標注法
課改后的低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內容豐富新穎,時代感強,貼近兒童生活,而且語言生動活潑,靈動優(yōu)美。學習時,我結合課文題材和內容特點,有意識地讓學生用橫線、圓圈、圓點等簡單的符號把優(yōu)美詞句,段落劃出來,讓他們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時也逐漸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掌握了這些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之后,這樣在他們拿到書的時候就可以用課內的方法指導課外的閱讀,當學生找到了開啟閱讀之門的鑰匙,打開閱讀這扇神奇的門時,那么他就會愛上書籍,就會自覺地去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四、開展靈活多樣的閱讀交流活動
低年級孩子最喜歡的是活動和游戲,為使學生們濃厚的課外閱讀風氣持續(xù)下去,應該圍繞課外閱讀開展閱讀交流活動,從而強化課外閱讀。讀書交流活動要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可以是專題性的活動。如猜字謎,安徒生童話故事會,也可以是定期性的活動。在我班,我結合課外閱讀活動,在班上定期進行“三講一貼”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并及時總結、判斷,給予恰當的評價,評出班級“讀書之星”。
1.古詩誦讀
每天的晨會進行古詩誦讀,做到每周一詩。古詩誦讀共分三個層次:先進行古詩的美讀和背誦;接下來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欣賞古詩;最后,進行為古詩配插圖或古詩表演等活動,這樣有機地將閱讀教學與藝術教學相結合,二者相得益彰。
2.講故事比賽
定期舉行故事會,讓學生講故事、聽故事、復述故事,或教師講,或學生講,大家在樂中讀,在讀中學,在講中練,不知不覺中加大了閱讀量,增加了知識的積累,智力得到開發(fā),還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總而言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學生在書的海洋里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讓我們一起尋求更科學、更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引領他們走進書的海洋、知識的寶庫,徜徉在人類的精神家園。讓他們都能找到打開興趣之門的鑰匙,都能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那就從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指導開始吧,有了良好的開端,并不懈地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帶來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