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強 張曉萍
內容摘要:儒家在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中起著主流的作用,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學說對后世的影響都是深刻的。禮文化,在中國很早就出現(xiàn)了。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禮的意義更是重大。本文從孔子的思想出發(fā),對中國的禮文化進行再認識。
關健詞:孔子 禮 仁 禮文化
一.孔子關于禮文化的內涵
在宗法等級社會,血緣關系決定了社會關系和社會地位,遵守孝悌之禮便是一心向著親族,不管對錯,這便是孔子那個歷史時代的局限性。為了維護周禮的地位,“孔子還提出了‘正名的主張: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保ā墩撜Z·子路》)“名”的意思就是指規(guī)定好了的人的身份地位,“正名”就是要使具備某種社會地位的人擁有與之相符的言論和行動。同樣,在位的人也無形之中享有相應的特權?!翱鬃诱f: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君者應當使言行符合君道,臣者要使言行符合臣道,身為人父要符合父道,身為人子要遵守子道。周禮作為一種上層建筑,是由社會物質生產實踐所決定的,孔子用“正名”去維護日益不符合社會實踐的周禮,有其自身歷史特點。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禮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孔子的仁禮觀
孔子的仁的人生哲學,是“禮”、“仁”相結合并以“仁”為核心,“禮”為形式的,其中禮以周禮為代表僅次于仁。禮最先出現(xiàn)在夏代,殷代繼承之形成殷禮,至周代則進而損益成為周禮。在孔子看來,禮在社會政治生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三代之禮中尤為贊賞周禮,周代的禮內容十分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幾乎涵蓋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春秋時期,天下動亂、禮崩樂壞,孔子極力認為需要重新恢復周禮治天下的地位,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守其本分。禮,是一種區(qū)分上下貴賤等級差別的政治規(guī)范。仁,則是從人道主義出發(fā),強調人與人之間包容、仁愛、關懷、體諒的思想。從政治方面來看,如果只重視禮而忽視仁,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激化很有可能造成社會動亂。如果只重視仁而忽視禮,出現(xiàn)社會各階層之間無差別的愛,上下貴賤的界限理論上會消失但也是很不實際的,社會的秩序很有可能因此紊亂。
三.孔子禮觀念的變化
春秋時期,人民對“天命”不再采取迷信的態(tài)度,而是更自由地進行理性思考,強調“人道”,在人們心中“天命”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這勢必減弱了建立在血緣臍帶基礎上的宗法制度的地位,在春秋動亂的年代,社會前進的腳步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在“尚力”原則上的“平等”打破了原來“尚禮”原則(宗法等級制度)上的不平等,“違禮”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禮”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周禮本是西周以來關于政治、倫理、道德的總稱,‘禮在開始時總是和‘敬天、‘祭祖的宗教儀式相混,而春秋時期開始了‘禮、‘儀分開的觀念?!笨鬃诱f:“禮云禮云,玉帛云哉!”(《論語·陽貨》)將“禮”和“儀”相區(qū)分,使得“禮”更具有政治含義。在孔子看來,“禮”是立國之本,它是發(fā)展的??鬃右灾芏Y為依據(jù),立足春秋社會現(xiàn)實,編寫了一部君子應具備的禮儀規(guī)范,稱之《禮》。孔子認為:“不學禮,無以立?!薄都臼稀罚┎涣私獠欢枚Y的人,無法立足于社會。不僅要學習禮的形式,更要明白禮的精神實質。
“古代儒家的禮文化是整體主義的,涵蓋政治、制度、文化;而近代儒家所強調的禮文化,其致力方向唯在‘家禮、‘鄉(xiāng)禮,在基層社群。”禮,作為一種規(guī)范、一種準則、一種儀節(jié),有其自身的精神體系。它不是法律,也不等同于道德。把禮作為風俗、習慣,把禮節(jié)化為禮俗,實現(xiàn)禮的社會管理模式,是禮文化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在一個儒家禮文化根深蒂固的社會,禮成為了個人進入社會關系的重要途徑。在中國古代,禮只限于士階層,沒有成為平民生活中的規(guī)范,禮的原始作用是對人的放任的約束,維護上下和左右的社會秩序。宋代以后,禮作為治國的一種制度面向平民,發(fā)揮著其社會文化的功能,成為了一種通過習俗、禮節(jié)、儀式來約束自我的秩序,對民主社會是一種積極的補充,在這樣的社會模式下,有益于促進人類社會迎接新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匡亞明.孔子評傳(上)[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5.146.
2.陳來.孔夫子與現(xiàn)代世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75.
基金項目:本文為杜志強主持的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點課題“教師權力策略研究(編號:2013-ZD-03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鄭州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南昌大學體育與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