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偉
琺瑯彩瓷正名為“瓷胎畫琺瑯”,是中國陶瓷藝術(shù)的瑰寶。它是專為清宮御制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由于燒造難度較高且數(shù)量稀少,故多是帝王獨享,僅有小部分用于犒賞功臣。其創(chuàng)燒于康熙晚期,雍乾兩朝日漸盛行,清后期僅有少量燒制。尤其是發(fā)展至鼎盛期的乾隆朝,其數(shù)量不但遠超康雍兩朝,深得乾隆爺?shù)南矏?,而且器型更加豐富多彩,僅瓶類造型就有雙連瓶、葫蘆瓶、蒜頭瓶、象耳瓶、玉壺春瓶等多種?,F(xiàn)今筆者精選館藏乾隆琺瑯彩瓷瓶十八珍品,與百姓讀者共賞。
清乾隆·琺瑯彩景州塔紋瓶
高26厘米,口徑12.1厘米,足徑12.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瓶花口,口內(nèi)施松石綠釉。束頸,溜肩,圓腹,足微外撇。整器有多層裝飾:蕉葉紋、如意頭、夔龍等凸印彩飾頸和脛部,腹部以豆青釉加金色乳釘紋為地,四開光內(nèi)繪景州開福寺塔、四周山景及墨彩隸書乾隆御制詩。其中一首名為《河間道中》:“問風略悉農(nóng)桑候,覽古欣過禮樂邦。毛氏詮詩真詣獨,獻王得士果無雙。韶開店春光靄,雪化溪橋野水淙。憶我書齋訂經(jīng)義,幾多景仰在明窗?!?。鈐兩方朱文篆書印“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底部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青花篆書。
整器不僅在紋飾上以多色琺瑯彩與粉彩相結(jié)合,而且采用了軋道、凸印、彩繪等多種裝飾工藝,完美體現(xiàn)了乾隆時期制瓷水平的高超。
清乾隆·米色地琺瑯彩洋花瓶
高20.5厘米,口徑4.9厘米,足徑5.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米色釉又名“米黃釉”,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黃釉。其呈色淡雅,黃中泛白,極似小米顏色,故名。此瓶通體以米色釉為地,琺瑯彩繪紋飾多組。瓶底金彩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器吸收了西洋文化藝術(shù)中的圖案特點來裝飾瓷器畫面,十分新穎,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在清乾隆時期漸入華夏。
清乾隆·琺瑯彩纏枝蓮紋雙連瓶
高17.5厘米,口徑6.8~4.8厘米,足徑7.5~5.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連體式雙身瓶體。頂帶蓋,金彩涂于蓋鈕、邊和口。洗口,束頸,溜肩,圓鼓腹,下腹內(nèi)收,圈足微外撇。瓶外以藍、紫為主色通體彩繪,色彩從蓋到足處相互交錯于左右兩邊,瓶體所繪黃、白、紅、綠等色,折枝花則采用軋道工藝。瓶內(nèi)及足內(nèi)施豆青釉。外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單行六字款青花篆書。
整器造型秀美,工藝精巧。尤其是于軋道色地上繪花卉畫面,極富銅胎畫琺瑯的奇效,妙不可言。
清乾隆·琺瑯彩勾蓮紋象耳瓶
高14.4厘米,口徑5.3厘米,足徑6.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撇口,短頸,圓腹,圈足。金彩繪七道弦紋于外壁,瓶內(nèi)施松石綠釉。鎏金象耳銜環(huán)鋪首對稱置于肩部兩側(cè),瓶體金彩錦紋地上繪寶相花紋作為主題紋飾。圈足書“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款青花雙方欄篆書。
與雍正朝白胎琺瑯彩清新典雅的風格相比較,乾隆晚期的琺瑯彩工藝多采用色地軋道、百花地和仿鎏金工藝,富麗堂皇,兩者對比鮮明。此器華麗繁復,造型精美,反映了乾隆晚期琺瑯彩瓷的裝飾風格。
清乾隆·琺瑯彩花卉紋瓶
高20.4厘米,口徑4.8厘米,足徑4.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小口,短頸,圓肩,肩下漸收,圈足。月季、臘梅、天竹、蘭花和山石畫面以各色琺瑯彩料繪于外壁白釉上。墨彩“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五言詩兩句題于肩部空白處,配以引首為“佳麗”、下首為“金成”和“旭映”的胭脂彩方形印章。底部書“乾隆年制”藍料彩雙方欄兩行四字款。
此瓶胎體輕薄細膩,造型秀美端莊。畫面秉承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的中國繪畫傳統(tǒng)布局,于如雪似玉的釉面上,繪姹紫嫣紅的紅、粉、黃、藍、綠等色龍鳳花朵,嬌艷嫵媚,藝術(shù)感染力極強。
清乾隆·黃地琺瑯彩開光西洋人物紋綬帶耳葫蘆瓶
高10厘米,口徑0.6厘米,足徑長2.8,寬2.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葫蘆形。小口,長方形足,兩綬帶狀耳置于瓶身兩側(cè)。通體用琺瑯彩繪滿勾蓮紋,施黃釉。上下開光于瓶體兩側(cè),胭脂彩繪“山水樓閣圖”于上部橢圓形開光內(nèi),“西洋母子圖”繪于下部海棠形開光內(nèi)。足內(nèi)施白釉,底部藍料彩書“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楷書款。
整器紋飾描繪細膩,西洋畫的明暗透視技法,尤使開光內(nèi)的西洋女子衣著具有華麗的立體效果。而葫蘆器形、山水畫面又折射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韻,使得相互交融的中西文化和諧統(tǒng)一。
清乾隆·黃地琺瑯彩開光嬰戲紋瓶
高16.1厘米,口徑3.4厘米,足徑4.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直口,短頸,溜肩,圓腹,腹下收斂。黃地琺瑯彩通體裝飾,繪一周蕉葉紋于頸部與足上。腹部繪嬰戲圖,三面開光,花卉紋繪開光間隔處。瘦底,圈足。足內(nèi)帶綠地藍彩“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
整器紋飾層次清晰,繪畫精細。自然和諧的色彩搭配,陰陽向背的立體效果,完美無缺的胎質(zhì)、釉色和造型,不愧為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上品。
清乾隆·琺瑯彩龍鳳紋雙連瓶
高14.1厘米,口徑6.8~3.4厘米,底徑7.4~4.5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扁圓體,雙魚合體狀雙連瓶型制。直口,束頸,鼓腹??诘紫嘞?,結(jié)合處從上到下內(nèi)凹,器身兩側(cè)各繪一組琺瑯彩龍鳳紋圖案,有紅、黃、藍、綠等色。下為外撇足。底有藍彩青花雙方欄“乾隆年制”四字宋體款。
此瓶源于唐三彩造型,亦稱“連體瓶”、“合歡瓶”。因繪有左龍右鳳的畫面于瓶體白釉地上,故世稱“龍鳳呈祥”,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未完待續(xù))
(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