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瘪R致遠僅僅用28個字就把秋意深刻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好似漫不經(jīng)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哪個不是尋常季節(jié)尋常物?偏到了馬致遠手里,排列組合一下就通了靈竅,輕輕地掙脫而出,化身為龍了。
小令伊始,由近處著筆,在一株枯藤纏繞的老樹枝頭有數(shù)只寒鴉正哇哇枯叫。藤、樹、鴉,本是司空見慣的景物,并無特別之處,可一旦與“枯”“老”“昏”結(jié)合匹配,一股蕭瑟之氣立即從字里行間彌漫開來。像一朵漸行漸近的黑云,漸漸籠住人心。
若你是離人,道路無盡日已暮,鄉(xiāng)關(guān)尚不知在何處,又怎禁得住寒鴉的逼促,一聲聲叫得人心驚夢寒?歸途漫漫牽動鄉(xiāng)愁泛濫,腳步沉重的離人該如何涉水而回?
歸途中突然看見遠處有繞水而居的村戶;天空有炊煙飄蕩,像游子羈客身體里按捺不住的鄉(xiāng)愁。于是,他牽著一匹瘦馬走過小橋。溪水清透,他看見自己的臉,皺紋縱橫如山岳,鬢發(fā)已斑白。蒼老一詞突兀地出現(xiàn)在他面前,凌厲得讓人無從逃避!
曾經(jīng)的少年策馬揚鞭,以為功名理想全在遠方,以為憑著胸口的一股熱氣定能功成名就。可是,所有的壯志雄心都在時光中消磨成灰燼,才不得不認識到,或許我不過是個尋常人。然后想起那些昏黃如豆的燈光,溫熱的湯水,母親溫暖的手,絮絮的叮嚀,還有妻子清亮的眼眸,纖瘦的身影。思念如雪紛紛落下,他們在家過得如何?
那些賴以生存的溫暖存在,曾經(jīng)覺得是無足輕重。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有了無盡的向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行走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
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夕陽西下了,可斷腸人還在天涯。原來,翻云覆雨的痛苦,到最后都在心底輕輕碎裂。
馬致遠的一曲小令不著一“秋”,卻寫盡深秋荒涼蕭瑟的肅殺景象,不用一“思”,卻將游子濃重的鄉(xiāng)愁與憂思寫得淋漓盡致。
有人說馬致遠是一種情調(diào)。在中國,馬致遠并非簡單地代表一個人,他等同于那首名叫《天凈沙·秋思》的小令,是一種蕭瑟蒼涼的意境。
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在暮色蒼茫中,那個騎著瘦馬漂泊異鄉(xiāng)的人身上,凝聚著典型的中國落魄文人的氣息—潦倒失意,惆悵無奈,鬢先秋,淚空流,等待江山都老,頹唐帶愁歸……
時至今日,馬致遠依然行走在那條秋風肅殺、黃塵漫漫的天涯歸路上。大多數(shù)人都想去那條路上站一站,使疲憊無羈的靈魂稍稍休憩。
這樣的小令更像一個樸實動人的神話,不是可以憑苦吟就能得到的。即使在馬致遠身上也應該是個神話,可遇不可求,好像某夜漫天繁星流落時,當時有一個仰望天幕的人,有幸沾染了星辰的光輝,搖擺震顫,不可言說。然后終于有一天,這個心旌搖曳的人能夠慢慢講述起自己那一刻的驚艷。
馬致遠之后,秋思這盞離愁之酒,漸漸馥郁成斷腸之毒,有絕世的香濃,可惜飲一口便會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