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呂恩國
摘 要: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屏風畫具有與漢唐一脈相承的審美意蘊,反映了唐西州士人的主流裝飾風尚、精神追求以及文化上的自我創(chuàng)建意識。
關鍵詞:屏風畫 士人 裝飾風尚 精神追求 自我文化創(chuàng)建
隨著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考古資料的不斷豐富,先后出土于TAM230號墓《樂舞圖》、TAM187號《圍棋侍女圖》、TAM38號墓的《樹下人物圖》等屏風畫或屏風式壁畫在20世紀70年代引起了金維諾、衛(wèi)邊和常任俠等學術界人士的關注。進入90年代后,越來越多的學術界人士開始研究西安唐墓、莫高窟壁畫中的屏風畫,雖然阿斯塔那古墓的屏風畫一直是所有研究者必須引證的第一手考古資料,但不是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對象,一般作為必要證據(jù)出現(xiàn)。本文將把阿斯塔那古墓所有屏風畫作為一個整體來審視,從而進一步探究唐西州士人的精神追求與自我文化創(chuàng)建意圖。
一、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屏風畫源流
屏風最早以“依”或“扆”之名出現(xiàn)于先秦經典?!盾髯印ふ撈诽熳印熬觿t設張容,負依而坐”。《禮記·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鄉(xiāng)而立。”《釋名·釋床帳》:“扆,倚也,在后所依倚也?!崩钪k著《 明堂制度論》說扆制曰:“縱廣八尺,畫斧文于其上,今之屏風也”,明確將“依”和“扆”解釋為屏風。因為屏風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實用家具,所以,在漢唐更是得到了士人的大力推廣,屏風的種類漸多,甚至成為表明身份、學識、志趣或展現(xiàn)奇技淫巧的工具。因材質不同,屏風逐漸形成了木畫屏風、繡屏、雕屏、云母屏、琉璃屏、羽屏、紙畫屏等。因處所不同,有圍榻屏風、落地屏風等。因樣式不同,而有屈膝屏風和多碟屏風等。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屏風,出土時要么位于象征床榻的尸床之上,要么繪制于主墓室后壁,模擬墓主人生前居室床榻旁的屏風;屏風題材主要有仕女、花鳥、鞍馬、樹下人物等;屏風在墓室的位置與北朝、隋、唐屏風居于墓室后壁正面相同;屏風風格也與其他唐墓保持相似。由此,充分說明,自唐西州以來,阿斯塔那古墓所出屏風繪畫深受中原唐王朝政治文化、喪葬儀禮和繪畫傳統(tǒng)影響。
二、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屏風畫特點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屏風畫基本情況。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屏風畫,主要出現(xiàn)在公元655年以后的一些大墓中,基本型制為屏風式壁畫和木框屏風畫。如阿斯塔那TAM38(圖1)、TAM216(圖2)、TAM217(圖3)、TAM230(圖4)、KTM50(圖5)、TAM187(圖6)和TAM188(圖7)號等墓。其中,TAM38、TAM216和TAM230號墓是屏風式壁畫,其余的為絹質或紙質的木框屏風。
阿斯塔那38號墓因沒有墓志等相關材料,根據(jù)屏風畫風格判斷,大概為中唐時期。TAM38號墓后壁繪六扇屏風式樹下人物,每扇高約140厘米,寬約56厘米,均以紫色勾出邊框,每幅以藤蘿纏繞的大樹作為背景,主要人物頭戴幞頭,身穿袍帶,或立或坐,或回視或與人晤談,其中左起前五幅圖中的主人身旁有侍者,侍者或捧棋盤、雙陸等物。據(jù)常任俠考證,從左至右第一扇繪樹下兩人,一人似持一疊竹扇,捧送給穿紫袍男子,為王羲之書扇故事;第二扇繪穿紅袍男子坐在雙陸棋盤邊,男女侍者在側,似為狄梁公握槊進諫;第三扇繪身穿綠袍的男子坐于樹下,身旁一女侍持圍棋盤,女侍后一男侍拱乎而立,似為東晉謝安轉棋故事;第四扇繪一身穿綠袍男子坐于樹下,正在欣賞一個卷軸,可能是蕭翼賺蘭亭故事;第五扇繪有兩個男子,一坐一立,一人著紅袍,另一人穿綠袍,前面站有兩個侍者,其中一人臂駕鷹隼,似為鷹鶻圖;第六扇畫有兩身穿紫袍男子作回首狀,披發(fā)男子向他雙乎拱舉,似為謝安教子故事。
TAM216號盛唐墓,后壁繪有六扇屏風式鑒戒壁畫,高140cm,寬71cm,從左至右,第一幅繪欹器,第二幅繪一胸前寫有“玉人”二字的男子,袖手端坐于方席上。第三扇繪一背上寫“金人”二字的男子,口纏布條坐于方席上,雙手托物似送于人。第四扇繪一胸前寫有“石人”二字的男子坐于席上,做張口辯論狀。第五扇繪一男子正襟危坐于席上,沒有題字。第六扇繪一束生芻素絲和一個撲滿。前五幅圖的下方均有一塊較大的空白方形框,第六幅撲滿圖左上方也有一塊空白方框。
KTM50號墓和TAM217號墓室后壁繪六扇屏風式花鳥畫。題材為蘭蕙、百合、荷包牡丹、萱草、鳳仙花、大雁、錦雞、鴛鴦、雙鴨等。通常情況下,畫幅近景為石、草地、鳥,中景為花草,遠景繪水坡、天空和飛鳥。前3幅禽鳥左向,后3幅禽鳥右向。
1972年出土于阿斯塔那TAM230號張禮臣墓的木框絹畫樂舞六扇屏風,長51.5厘米,寬25厘米,分別繪四樂伎、二舞伎。其中五幅殘破嚴重,圖像漫漶不清,只有一幅圖較完整。圖上舞伎穿襦裙、卷草紋半臂、披帛,身材修長,面龐圓潤清秀,頭挽高髻,額間飾雉形花鈿,重臺履上垂紅裙,左手上屈輕拈披帛,右手殘損。此外,武周時期的第187號墓出土六扇圍棋仕女屏風,經修復后,較完整。圖中共有十二個人物。畫面中心是兩個對弈的貴婦。右方的一個正在專心下棋,身后的侍女雙手托茶;左邊的一個已殘,身后有兩個侍女,一人正在盂中取子,一人手握棋子,目視棋盤,若有所思。畫幅右邊,是徐步緩來的兩位觀棋者,左邊繪一貴婦、兩侍女、兩個在林中嬉鬧的兒童。開元三年( 715年)的188號墓出土六扇牧馬屏風,大部分已經殘缺,保存較完整的有兩幅,兩幅畫均為一人一鞍馬。此三墓出土的木框屏風分別反映了唐西州前期總體的屏風題材、繪畫水平和風格特征。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屏風畫題材特點。阿斯塔那古墓出土條幅式屏風的題材基本與中原唐王朝文化藝術主流風尚保持一致,西州前期以人物為主,西州中后期側重于描繪花鳥?!俺靼蔡颇贡诋嬛械那帻?、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不見于吐魯番唐墓壁畫,……其它主要內容兩地基本相同?!盵1]但是,TAM216號墓的“欹器、撲滿、玉人、金人、石人”鑒戒題材在內地唐墓鮮有出土;TAM38號墓的《樹下人物圖》的故事已經不是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阮咸、山濤、向秀、王戎、劉伶等竹林七賢士,而是積極入世、博弈人生、教化仁愛的儒家士子王羲之、謝安、蕭翼、狄梁公等人以及養(yǎng)鷹圖。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被藏于日本的《樹下美人圖》和西安唐墓的《樹下美人圖》的衣著、面妝極其相似,但阿斯塔那古墓的美人圖出現(xiàn)了獨具特色的帶蓋頭的西域裝扮的女子。西安唐墓中盛行的儀仗出行圖、狩獵圖、樓閣圖,基本沒有在阿斯塔那古墓中發(fā)現(xiàn)。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屏風畫藝術特色。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屏風畫采用單墨線勾勒造型、重在用筆、平涂填色等傳統(tǒng)手法,與西安地區(qū)唐墓壁畫差別不大。但是,不論是樹下人物圖,還是花鳥、弈棋、舞樂圖、鑒戒圖,阿斯塔那古墓的屏風畫更趨向簡潔、溫雅、敦厚,頗有李諤“屏黜輕浮,遏止華偽”之審美遺緒。同時,日本所藏的阿斯塔那出土的《樹下美人圖》和TAM230號墓的《樂舞屏風圖》代表了初唐末和盛唐初仕女畫的最高水平。TAM187號墓的《圍棋仕女圖》線條流暢,筆法細膩,人物面部運用了暈染技法,表現(xiàn)出嬌嫩的膚色。這是目前我國最早的、有確切年代的、在絹上描繪婦女生活的作品。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屏風畫總體風格呈現(xiàn)出:于傳承中見線描功力,于含蓄中凝人物精神,托前朝人物明心志,于濃淡相宜中拂去鉛華沉淀豐富,于簡率中傳達宇宙空間等藝術特色。而且,因阿斯塔那墓主身份級別不能和唐諸王、公主、大臣相比,所以舞樂圖不似李壽墓人物眾多、動態(tài)不比李勣墓和蘇思勖墓舞者強烈,人物服飾不如李憲墓華麗,但舞者表情、畫者技藝均堪稱精美,比之而毫不遜色。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屏風畫藝術價值。20世紀60年代以來,唐墓中以花鳥、鞍馬為主要繪畫題材的壁畫、紙質或絹質的屏風畫或屏風式壁畫引起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尤其是KTM50號張德準墓中紙本花鳥屏風中的喜鵲、鷓鴣、錦雞和河南安陽趙逸公墓中屏風花鳥(圖8)壁畫中大雁、鸚鵡、黃鸝、錦雞均作展翅狀,情態(tài)逼真,反映出畫工極強的寫實造型能力。KTM50號墓中的屏風比河南安陽趙逸公墓中的屏風,在布局構思方面更加成熟。安陽趙逸公墓中的屏風邊框線要么疊壓錦雞,要么疊壓花卉,很可能是整幅花鳥畫畫好以后,再構屏風邊框,所以產生了疊壓現(xiàn)象。而KTM50號墓的屏風邊框和花鳥布局合理,無疊壓現(xiàn)象發(fā)生。且KTM50號墓中的一只鴿子呈四分之三側身正面回首展翅狀,比起晚唐趙逸公墓中背面展翅的飛禽,技法難度更大。KTM50號墓中的花卉被描繪出枝精葉茂,盎然竟艷的生命情態(tài)。TAM217號墓中的花鳥屏風式壁畫,與西安唐梁元翰墓西壁六鶴屏風畫較相似。除此之外,還有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西安東郊唐安公主墓、北京海淀八里莊王公淑墓、富平朱家道村墓、西安西郊陜棉十廠墓、臨潼慶山寺舍利精室壁畫、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唐代花鳥屏風等。這些墓中屏風上的花卉葉子基本為對生或互生的對稱式畫法。以上例證足以說明花鳥畫在唐代的興盛與發(fā)展概況,而屏風花鳥畫乃唐西州與中原唐王朝文化藝術方面一脈相承的又一明證。而在唐長安周邊墓葬中,目前發(fā)現(xiàn)花鳥屏風畫最早的墓可能是章懷太子李賢墓(圖9),但是“就物種特征的準確性來說,此墓花鳥形象的表現(xiàn)略遜于新疆唐墓?!盵2]
三、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屏風畫與士人生活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屏風畫與唐西州士人的儒學文化建構精神追求緊密相連。TAM216號盛唐墓,所繪欹器、玉人、金人、石人、素絲生芻圖像。該繪畫題材在內地盛唐墓中鮮見,出現(xiàn)在唐西州阿斯塔那古墓,表達了唐西州張姓士族官家積極的文化建構精神。據(jù)考證,此圖與中國長期流行的“列圣鑒誡”故事有關。第1幅欹器圖,取欹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的寓意,委婉的表達了墓主人提倡為人處世謙虛中正的意向;第2幅“玉人”圖,取周陛玉人以喻墓主人勤儉修身、潔身自好、坦蕩處事、深謀遠慮的精神追求;第3幅“金人”掩口圖像,寓意墓主人提倡少說多做,避免是非的做人道理;第4幅為張口“石人”圖,取立德立言之意;第5幅人物未標明稱謂,或許是墓主人肖像,寓意墓主人一心以此五戒為念,修心養(yǎng)性之意;第6幅為生芻素絲撲滿圖,取其樸素、率真、戒嬌、戒自滿、戒貪腐之意。就此墓的型制推測,墓主人生前身份高貴,身居要職。屏風畫傳達出警醒、訓誡深意,代表了唐西州執(zhí)政者的股肱大臣的精神追求與價值取向。
TAM230墓的樂舞屏風和TAM187墓的圍棋侍女屏風以其人物服飾、妝容、情態(tài)、事件傳達出唐西州與唐長安唐梁元翰墓在文化藝術方面的一致性,表達出西州對唐長安審美風尚的強烈愛慕之情。從而證明唐長安在政治方面對唐西州的治理能力和文化藝術方面的影響力。
TAM38號墓所繪六扇樹下人物屏風式壁畫從選取的題材來看,墓室營造者有意避開了放蕩不羈的嵇康等魏晉高士,而選取了五個富于智慧、溫良敦厚、積極出世的儒家士子形象入畫。TAM38號墓沒有發(fā)現(xiàn)墓志,據(jù)墓志型制推測,墓主人身份顯赫。說明西州士人對政府執(zhí)政能力的期盼和信心。該墓的其中一幅屏風上繪一人臂上駕鷹的圖像。雖說此類圖像在唐長安墓壁畫的狩獵圖中并不少見,多半是因為鷹成功參與了王公大臣們的狩獵活動。加上鷹從漠北進入中原,訓鷹駕鷹之人多為胡人,在中原少出彪悍善獵之鷹和訓鷹者的緣故。而唐西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且與漠北相隔無幾,并不缺乏善于訓鷹、養(yǎng)鷹之人,鷹在唐西州也不算少見之飛禽。在唐西州墓中屏風壁畫上繪鷹圖像,說明在唐西州時期,訓鷹、養(yǎng)鷹,進而在墓壁上繪鷹,可能不僅僅是用于打獵,而更多的是西州士人用鷹圖像象征狩獵場面或是附庸風雅的一種方式。
四、結 語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屏風畫:“初步彌補了美術史上這個時期繪畫實物的欠缺,為了解我國繪畫發(fā)展增添了珍貴的史料?!盵3]從題材來看,屏風畫從顧愷之的《列女仁智圖》到TAM216號墓的欹器鑒戒圖,屏風畫的教育功能經歷了由榜樣到象征物比喻義的發(fā)展過程,是一個他人力量影響轉變?yōu)樽晕揖袷澜鐑仁〉慕逃绞健N簳x時期的列女仁智圖和竹林七賢更多的是勸誡、表彰烈女高士的道德品行和精神自由的價值取向。列女仁智題材中,人物的美從屬于道德主旨,竹林七賢等樹下人物圖張揚的是放蕩不羈的個性自由。唐代則以世俗人物的個性精神氣質美為畫面的主要看點,如樂舞圖和圍棋侍女圖,表現(xiàn)、再現(xiàn)或紀念意義更甚。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屏風畫的圍棋侍女、花鳥和樂舞題材與唐長安墓室壁畫一脈相承,但阿斯塔那古墓的樹下人物圖與欹器鑒戒圖則更多的傳達了唐西州士人獨特的自我文化創(chuàng)建意圖和精神追求。
參考文獻:
[1] 陳安利.西安、吐魯番唐墓葬制葬俗比較[J].文博,1991(03):63
[2] 劉婕.唐代花鳥畫研究的新視野——墓葬材料引發(fā)的思考[J].文藝研究,2011(01):102.
[3] 金維諾,衛(wèi)邊.唐代西州墓中的絹畫[J].文物,1975(10):43
作者簡介:
王曉玲,陜西師范大學在讀博士,昌吉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美術史。
呂恩國,吐魯番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文物與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