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熙
周有光是五代單傳,年輕時有過肺結(jié)核,患過憂郁癥,結(jié)婚時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35歲。可是他今天已是百歲人瑞了。吃飯、如廁、洗澡等基本自理,偶爾還下樓散散步。“如果身體跟五官分開,我的身體就很好,血壓正常、消化正常、腦子正常,只是耳朵有些聾,眼睛也不好使?!苯与娫挷环奖?,他在致友人的信末示知電話號碼時,總要附上一筆“我耳聾,保姆代聽”。
他說,自己耳朵不好,常鬧笑話。一次,三聯(lián)書店的編輯拜訪老先生。當時,張允和講了一個故事,周有光湊在一旁小板凳上“聽”。那天張允和講的是曹禺當年邊洗澡邊讀書的趣事。張允和講完之后,周有光見客人興致很高,把小板凳往那位編輯身邊挪了挪說,我也給你們講個故事吧。等他一開講,張允和與來訪者兩人哈哈大笑起來,周有光問她們笑什么,這下兩人笑得更厲害了。那位編輯告訴他說,奶奶剛才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呀。
“我97歲去體檢,醫(yī)生不相信,以為我寫錯了年齡,給我改成了79歲。醫(yī)生問我怎么這樣健康,我說這要問醫(yī)生啊?!闭劦阶约旱酿B(yǎng)生之道,他說:其實也無秘訣,不過生活應有規(guī)律,心寬體胖。周有光認為最重要的是度量要放寬一點。老人每當寫文章累的時候,就會做一下他獨創(chuàng)的“象鼻子運動”——扶著桌腳,晃晃頭、聳聳肩、扭扭屁股、伸伸腿……小小的運動鍛煉了全身,難怪他至今連牙齒還是原裝的。
老人書很多,又沒有專門放書的屋子,四間小屋子都放滿了書。有的時候,要查資料,常常要四個屋子跑來跑去,他沒有把這當成一種負擔,反而樂此不疲。他說:“古代有‘陶侃運磚,講一個名叫陶侃的書生為了鍛煉身體把磚頭搬來搬去。我把書搬來搬去,這是‘周有光運書?!闭f完,老人哈哈地笑了起來。
他每天起居定時,晨6時起,晚10時睡,中間要午睡。一生飲食習慣不變,喜歡吃面包、喝咖啡、飲紅茶。在日常生活中,周有光一日三餐以面包、牛奶、青菜、雞蛋、豆腐為主。他從不刻意所謂的保養(yǎng)身體,不吃補品,自述生活要平淡穩(wěn)定,吃東西不要過分,不要老吃所謂的山珍海味,要吃家常便飯,吃青菜豆腐,就是赴宴會也不要多吃。
老人80歲的時候身體狀況還非常好,行動十分靈活,經(jīng)常坐電車出去買東西,85歲那年才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用老人的話說:“再不退休就不好意思啦,占著別人的位置好久啦?!敝苡泄庹f,人生就是一個增長弧線,100歲就是一個關口,1歲至10歲是生長期,20歲至80歲都可以正常工作,90歲至100歲就開始衰老了。
人愈老,愈發(fā)童真。他把80歲視為零歲,把81歲視為1歲,從頭開始計算年齡。他92歲時,收到一份賀卡,上面寫著:祝賀12歲的老爺爺新春快樂!先生高興得不得了。
不知不覺和這位依然神采奕奕、腰板直、腳步穩(wěn)的老人聊了兩個多小時,筆者擔心老人累著,便告辭。這時,似有一束溫暖的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潑灑到那小小的老式的書桌上……
告別時,老人堅持要送記者到門口,并目送下樓梯。記者回過頭來,只發(fā)現(xiàn)眼前超高齡的老先生確實沒有半點老邁之態(tài)、衰憊之容。難怪他說“上帝把我給忘了!”
(中國文化傳媒網(wǎng)《百歲周有光:被上帝遺忘的“漢語拼音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