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揚
地鐵票漲價生活成本提高,新買的iPhone6被偷走,霧霾讓PM2.5的指數(shù)創(chuàng)了新高,工作壓力大睡眠不夠,此時充滿負能量的你會如何發(fā)泄憤怒和不滿呢?去微信朋友圈吐槽發(fā)牢騷?在微博上當“鍵盤俠”?還是給報紙打熱線電話?給市長寫信?
如果你的抱怨事關公眾利益,比如,不止你一個人的生活成本提高,不止你一個人的肺遭受著霧霾的污染,這時你會怎么做?和小伙伴集體上街,游行示威?未免過于簡單粗暴,且違法風險和成本較高。
那么,還有沒有更平和一點的方式,既可以讓人痛快過癮地發(fā)泄出抱怨,又不會有太高的成本和風險呢?
唱走負能量
十年前的一個冬天,克雷南夫婦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街頭散步。夫婦二人都是從事視覺藝術的。也許是因為芬蘭的冬天實在是太寒冷,兩個人在散步時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如何把人們消耗在抱怨這件事上的能量,轉(zhuǎn)移到其他事情上,并不一定是直接的熱量,但要是一些需要能量的事情。
在芬蘭語中,有一個詞叫做“Valituskuoro” ,翻譯成英文就是“Complaint choir” (抱怨合唱),常用來描述很多人同時發(fā)出抱怨的情形。夫婦二人此時突然靈機一動,他們想“不如就干脆從字面意義上來使用這個概念,然后組織一個真正的合唱團,人們就可以在里面盡情地發(fā)泄自己的抱怨了!”抱怨是一個在所有國家普遍都存在的現(xiàn)象,所以“抱怨合唱團”這個項目幾乎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被組織起來。每當夫婦二人作為視覺藝術家,被邀請去參加任何一個活動時,他們總是不留余力地推廣“抱怨合唱團”這個點子,最后終于在英國伯明翰,他們的想法才第一次得以成為現(xiàn)實。
伯明翰的參與者通過宣傳單頁和海報聽說了“抱怨合唱團”,而每個參與的人對“抱怨合唱團”的概念幾乎都心領神會。后來伯明翰當?shù)氐囊晃灰魳芳饮溈恕ず绽?,將人們的抱怨配上旋律譜成了一首簡單而朗朗上口的歌曲,用了兩周的時間來排練,合唱最后被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盡管有些參與者并不是專業(yè)的歌者,但依然不妨礙這首歌在網(wǎng)絡中彌漫發(fā)酵流傳開來。
“我要拿回我的錢,我的工作是一潭死水……”,這是副歌部分的歌詞,每當合唱團唱到這一句時,所有人看起來似乎都憋足了一口氣,要用歌唱把平日積攢的怨念給一口氣唱出來。歌詞直白鏗鏘有力,旋律簡單令人印象深刻。
“抱怨合唱”走向世界
之后克雷南夫婦二人開始不斷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個城市的邀請。在一封封從費城、哥德堡、布宜諾斯艾利斯和香港寄來的信中,人們都爭著訴說他們所在的城市也許是世界上抱怨最多的城市。迄今為止,在克雷南夫婦的直接推動和促成之下,赫爾辛基、圣彼得堡、威廉斯堡、哥本哈根、芝加哥、新加坡、東京、柏林等地都相繼成立了各自的抱怨合唱團。
東京是克雷南夫婦直接參與幫助組織合唱的最后一站?!拔蚁胛覀円呀?jīng)聽了夠多的抱怨了!”克雷南先生有些疲憊地說道。但他們依然想讓合唱繼續(xù)發(fā)聲,于是在其官方網(wǎng)站上,他們發(fā)布了一篇“組織抱怨合唱團九個步驟”的文章,包括“邀請人們加入抱怨”、“歸納總結抱怨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歌詞和旋律”、“準備大規(guī)模排練”以及“視頻拍攝”等經(jīng)驗提示。對于想自發(fā)組織合唱團并且也樂意分享合唱表演視頻的人,克雷南夫婦非常希望他們的網(wǎng)站和前人的經(jīng)歷可以成為這些人的“智囊團”。
在全球不同的城市里,人們的抱怨里既有諸如“同事在我旁邊剪指甲”“睡眠時間永遠都不夠”這類“達成共識”的抱怨,也有因不同地域和文化帶來的“特色抱怨”。比如, 東京抱怨合唱團的歌詞里有一句是“鯨魚肉是多么的美味,請你能尊重日本文化,不要總是指責我們”;新加坡的抱怨合唱團唱道:“我35歲還要和父母住在一起,因為我沒錢申請組屋發(fā)展計劃”;米蘭的版本里則有“我們想在晚上也能坐上公交車”。
唱響中文“抱怨歌”
從2006年之后,克雷南夫婦發(fā)起的這項計劃已經(jīng)通過網(wǎng)絡和各種社交平臺,在世界上的140多個城市落地開花。中國大陸的廣州和深圳也分別在2012年和2014年加入了“抱怨合唱團”的隊伍。
2012年的廣州,一群90后的大學生牽頭組織了內(nèi)地的第一支“投訴合唱團”(在香港和廣州名為“投訴合唱團” ),借用了2008年香港“投訴合唱團”的曲調(diào),用原創(chuàng)歌詞將年輕人眼中城市的各種社會怪象表達和“投訴”出來,提醒公眾反思城市問題,當時在廣州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而當年在素有“投訴文化”的香港,“投訴合唱團”亦激起了千層浪花,因為其歌詞直白、不留情面,甚至還驚動了香港政府。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抱怨合唱團”發(fā)聲于2014年8月的深圳。適逢第八屆深圳雕塑雙年展,作為雙年展的行為藝術項目之一,深圳的“抱怨合唱團”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加入,他們年齡大多在20-30歲之間,既有公司白領,也有在校學生。
很多參與“抱怨合唱團”的市民認為,用合唱的形式將抱怨發(fā)泄出來是他們認為“最優(yōu)雅”、“最開心”的方式。在不冒犯他人、甚至用音樂來愉悅他人的情況下,用藝術的途徑把人們帶入到公共事務的參與中去,將“男女失調(diào)”、“空氣污染”、“交通擁擠”等諸多現(xiàn)實問題詼諧地表達出來,正如小時候老人常說的“愛你才罵你”,“抱怨合唱團”何嘗不是一種對城市“愛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