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韻
摘 要:庭審口譯的質(zhì)量直接關系審判的公平、公正及當事人的權利保障,而從中國庭審口譯的現(xiàn)狀看來,譯前準備不足是導致庭審口譯質(zhì)量影響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筆者一次刑事案件庭審口譯任務為例,從術語、案情、法律文書和身心層面準備這四個方面闡述了刑事庭審口譯譯前準備中應注意的基本問題,供庭審譯員參考。
關鍵詞:庭審口譯; 譯前準備; 術語; 案情; 文書; 身心調(diào)適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2-146-002
近年來,中國涉外民商事、刑事案件的數(shù)量逐年增多,對庭審口譯的需求隨之不斷加大。但因中國法庭口譯系統(tǒng)尚未建立,譯員挑選機制無據(jù)可循,庭審口譯質(zhì)量難以得到保障。譯前準備是保證口譯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在現(xiàn)有條件下,譯員就案件庭審進行充分、詳細的譯前準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庭審口譯的準確度和流暢性。日前,筆者承擔了一起涉外毒品走私案件的庭審口譯任務,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庭審口譯的特點,筆者將從術語、案情、法律文書和譯員的身心調(diào)適這四方面分析庭審口譯譯前準備,供庭審譯員參考。
一、任務描述
2014年8月,筆者接受某高級人民法院指派,擔任一毒品走私案非籍上訴人隨案翻譯,出席該案二審開庭并提供交替?zhèn)髯g服務。本案共有2名上訴人,另一名為中國籍上訴人。從以敲擊法槌為標志的庭審準備階段開始,非籍上訴人在場時的所有出庭各方發(fā)言均需筆者傳譯,庭審口譯全程約6小時,分上下午進行。
二、譯前準備
1.術語準備
在開庭前,譯員要熟悉法庭術語和與案件相關的專業(yè)術語,特別是該案相關法律條款的翻譯。就法庭術語而言,譯員可大致由法庭稱呼語、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以及刑罰判定等幾方面做好準備。
法庭稱呼語是對法庭上各方人員的稱呼。稱呼語反映了他們在審判活動中各自獨立的地位和各方在法庭上的關系。(林宗德,連湘波,1985:33)刑事案件審判涉及的法庭稱呼語包含法院、檢察院及本案的當事人及其辯護人三方。需要譯員注意的是,法庭稱呼語會隨訴訟進程做相應的改變。例如在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的一審中,檢察院以“原告”的角色向“被告”提出指控,此時檢察院的到庭身份為“公訴人”(Prosecutor)。而在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的二審中,檢察院方出庭履行職務,法庭稱呼語則變?yōu)椤皺z查員”(Procurator)。
法院根據(jù)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依法做出判決,其中,案件事實須經(jīng)法庭舉證、質(zhì)證的證據(jù)予以證實。因此,熟悉證據(jù)的分類也是譯員必不可少的一項準備工作。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證據(jù)分為含書證、物證等共六大類,這類證據(jù)的英文專有名詞需要譯員熟爛于心。法律依據(jù)則為與案件有關的法律條款。例如本案為毒品走私案,因此筆者在開庭前尤其關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47條關于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定罪和量刑的毒品相關條文等。
當然,在厘清了術語準備的方向后,口譯員也應妥善選擇司法類參考書目和雙語術語詞典,合理利用“北大法寶”等中英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建立自己的庭審術語庫,定期更新、溫故。
2.案情準備
刑事案件往往案情錯綜復雜,若牽涉多名當事人,更會增加案情的復雜性。本案的案發(fā)經(jīng)過如何?主要證據(jù)是什么?爭議在哪里?如果譯員無法掌握案件的來龍去脈,在庭上就很可能因為被控辯雙方的不同陳詞而大失方寸,造成口譯的邏輯混亂。
那么,譯員在案情知識上應該如何準備?以本案為例,由于案件在審理的不同階段采取回避原則,筆者僅任本案的二審譯員,與一審譯員也不能有任何接觸。有別于其他形式的口譯,由于庭審口譯嚴肅性、保密性等限制,譯員僅能與法院方面保持溝通,無法直接向其他包括檢察院方、辯護律師直接溝通,更不要說了解被告了。在這種情況下,譯員需要把握好開庭前提審的機會,借此了解被告的語言習慣、口音等。
此外,作為二審譯員,筆者充分利用一審判決書和此前公安的詢問筆錄了解案件背景,并將案情進行梳理。例如本案中非籍上訴人擁有三只手機,這三只手機在不同時間與另一上訴人和其他涉案人員的通話記錄和短信內(nèi)容是本案的重要事實依據(jù)。如果不對這些電話號碼的關系作出劃分,譯員在面對密集的數(shù)字口譯時便會亂了陣腳。筆者建議,譯員應該準備一個“案情清單”(case sheet)(愛德華茲,2009:36-37),將案件名稱、案號、案情概要、爭議焦點、證據(jù)等信息簡要提取出來,發(fā)現(xiàn)案情信息破碎時,應立即與法院聯(lián)系前往閱卷,并建立明晰的“案情清單”,在短時間內(nèi)對案情有一個全局的認識。以下為筆者針對本案建立的“案情清單”,譯員可根據(jù)不同案件、不同需要做相應的調(diào)整、修改。
3.法律文書準備
法律文書準備是譯員針對案件可進行的最直接、甚至是最有效的準備,這些法律文書甚至可能即為庭審現(xiàn)場各方的發(fā)言,大部分可以在庭前通過法院獲得。
以本案為例,筆者在開庭前與該案主審充分溝通,獲取了一審判決書、庭審提綱、非裔上訴人辯護意見及其上訴書共五份文書,這些文書在庭審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庭審提綱是指導庭審過程的程序性文書,通常在庭審開庭前3-5天可以獲得,其清楚列出了庭審準備(court preparation)、法庭調(diào)查(court investigation)、法庭辯論(court debate)、最后陳述(final statement)各環(huán)節(jié)審判長的發(fā)言,還列出了合議庭組成人員、出庭檢察員及訴訟參與人名單。
而檢察院方提供的訊問提綱、舉證質(zhì)證提綱、出庭檢察院意見書這3份文書筆者在開庭前半小時才獲得,需要當庭視譯。顯然,受時間限制,譯員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做詳盡的譯前準備。面對著長難句密集的幾千字文書,譯員應盡快切分意群,在需要調(diào)整語序處標上箭頭,在特別需要注意的詞匯上做好標注。
例:原審/審判程序合法,對其判決已綜合考慮(案件事實、社會危害性和其在犯罪中的作用)等量刑情節(jié),對其量刑適當,其上訴理由不成立,建議/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4.身心準備
心理準備是譯員在進行任何口譯任務前都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充足的譯前準備,進行積極的心理建設,能讓譯員在口譯現(xiàn)場從容應對各種突發(fā)情況。但是,法庭的嚴肅性和緊張氣氛非比尋常。審判員和檢察員在對上訴人發(fā)問和訊問時,聲音鏗鏘有力,立場堅定,處處透露威嚴,無形中也給譯員帶來了壓迫感。上訴人在庭審過程中因不服指控、判決而情緒失控也是常見現(xiàn)象。本案中,非裔上訴人在檢察員舉證環(huán)節(jié)情緒激動,放聲痛哭,而另一上訴人則認為其受了該非裔上訴人的蒙騙,在陳述時怒視對方,幾次聲淚俱下。譯員在庭審時切記保持中立,不可被上訴人的情緒感染,流露出情感偏倚。
此外,高時長、高密度的庭審過程也是譯員的一大挑戰(zhàn)。庭審各流程銜接緊密,話語密度大,信息量高,對譯員的理解和記憶都會造成很大負擔。本案審理除午間短暫休庭外,全程就長達6小時。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口譯,如果譯員在口譯前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或沒有做好拉鋸戰(zhàn)的心理準備,在庭審現(xiàn)場就會出現(xiàn)疲憊和焦慮的情緒,影響口譯質(zhì)量。
三、結語
一次庭審口譯通常只持續(xù)短短幾個小時,但譯員的譯前準備時間卻可能長達數(shù)周。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做好術語、案情、法律文書和身心調(diào)適等方面準備是,決定口譯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利益涉及面較廣的刑事案件庭審中,譯員是否能夠準確傳達信息,直接關系到法院對當事人做出的判決。譯員應懷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做好充足的譯前準備,才能保證庭審口譯真正為法庭和當事人服務。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目前中國庭審口譯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例如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對庭審口譯進行指導,對翻譯人員的資質(zhì)和專業(yè)能力缺乏審查,缺乏相關的培訓和測試機構等(杜碧玉,2010:262)。中國庭審口譯的種種問題,僅靠譯員一己之力是無法解決的。筆者也在此呼吁有關各方應盡快采取措施,規(guī)范庭審口譯工作,使其能夠真正成為保護涉外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有效工具。
參考文獻:
[1]林宗德,連湘波.法庭用語初探[J]漢語學習,1985,(6):33-36
[2]愛德華茲.法庭口譯實務[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杜碧玉.我國法庭口譯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S2):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