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福初
藏書樓上頭,讀書樓下屋。
懷哉千載心,俯仰數(shù)掾足。
——朱熹《山齋》
乾道三年(1167),朱熹到岳麓書院講學時,住在山齋。詩歌記敘了他在齋內(nèi)的讀書生活。
我每次去岳麓書院,常常身不由己地走進了一種尚未完全醒來的夢境:若干年前,有一撥又一撥神情專注的讀書人,在這個院中,要么各自背誦經(jīng)史典籍,要么則意氣風發(fā)地談論家事、國事、天下事……這些讀書聲穿越時空而來,似乎在用聲音證明一種永恒的存在、一種亙古的價值。今天的岳麓書院,業(yè)已成為一個凝聚了讀書人夢想的地方。那么,曾經(jīng),是什么在吸引著那些遙遠的讀書人,像撲火的燈蛾一樣云集而來?是知識嗎?是光明嗎?是功名嗎?或者是夢想嗎?
朱熹說都不是,是千載心!然而,千載心又是什么樣的心呢?
今世的大讀書人饒宗頤先生為了勉勵學生薪火相傳地“接”著自己做學問,曾鄭重其事地贈詩給他們:“更試為君唱,云山韶濩音。芳洲搴杜若,幽澗浴胎禽。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天風吹海雨,欲鼓伯牙琴?!薄叭f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饒先生說,不磨就是不朽。古人所追求的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名。中流猶言在水中央、大潮之中,自在則是指獨立的精神。先立德、立品,再做學問、做藝術(shù)。立足學術(shù)主流,追求博大而深遠的大智慧。
饒先生的“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是朱熹懷哉的千載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