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韓寶良
【摘 要】目的:觀察懸吊運動療法治療慢性腰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慢性腰痛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采用懸吊運動療法治療,對照組采用推拿療法治療。分別在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和腰痛Oswestry功能指數(shù)(ODI)評分對患者療效進行評定。結(jié)果:治療后,兩組VAS評分及腰痛ODI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P < 0.05)。結(jié)論:懸吊運動療法治療慢性腰痛臨床療效顯著。
【關(guān)鍵詞】 慢性腰痛;懸吊運動療法;推拿療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ling Exercis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Methods: 60 case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Sling Exercise therap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uina therapy.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1 course after treatment with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low back pain Oswestry function index (ODI )score.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VAS score and the low back pain ODI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P < 0.05),and the treatment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Sling Exercise therapy has a significantly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Keywords】 chronic low back pain;Sling Exercise therapy;Tuina therapy
慢性腰痛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也是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門診的最常見病,就診率高,易復發(fā)。其病因較為復雜,大多使肌肉功能下降,最后造成腰肌損傷。腰背部肌肉功能下降會導致肌肉活動能力下降,導致肌肉廢用、萎縮。肌肉長時間廢用萎縮會加劇腰痛癥狀,從而使活動減少,形成惡性循環(huán)[1]。懸吊運動療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近年來康復領(lǐng)域發(fā)展的一種新興技術(shù),該療法具有無痛、安全和起效快的特點,通過SET能夠使功能不良的局部穩(wěn)定肌肉群和整體運動肌群較快激活,迅速改善患者癥狀。本院采用SET治療慢性腰痛患者30例,現(xiàn)總結(jié)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
在本院就診的慢性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5~63歲,平均(49.00±
13.52)歲;病程51~81 d,平均(66.00±14.35)d。
對照組男14例,女l6例;年齡33~63歲,平均(48.00±14.32)歲;病程49~79 d,平均(64.00±15.58) 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按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
1.3 納入標準 ①以腰部慢性疼痛為主要癥狀,持續(xù)1個月以上,且不伴隨下肢麻木和疼痛等不適感,下肢感覺、運動均正常,直腿抬高試驗呈陰性;②影像學檢查無器質(zhì)性病變;③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本研究。
1.4 排除標準 ①影像學檢查有椎間盤突出癥、骨折、畸形等異常變化者;②合并有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等疾病者;③其他腰部病變及內(nèi)臟疾病所致的腰痛者;④有嚴重的危及生命的心腦血管、肝腎及精神疾病者。
2 方 法
2.1 治療方法
2.1.1 治療組 采用SET進行腰部肌肉訓練,包括仰臥、俯臥、側(cè)臥等體位且結(jié)合靜態(tài)閉鏈、動態(tài)閉鏈、開鏈等運動,使腰部的核心肌群多裂肌、臀中肌等得到訓練[3]。①仰臥位,用紅色寬帶將單腿懸掛并維持(無痛狀態(tài)下),根據(jù)患者的承受能力調(diào)節(jié)彈性懸吊支持帶的減重作用,可逐漸延長治療時間。②仰臥位,用紅色寬帶將單腿懸掛,進行動態(tài)訓練(無痛狀態(tài)下),每組5個,每次4~5組??筛鶕?jù)患者的耐受力逐漸增加負荷。③側(cè)臥位,用紅色寬帶將單腿懸掛并維持(無痛狀態(tài)下),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調(diào)節(jié)彈性懸吊支持帶,并在患者承受范圍內(nèi)逐漸延長治療時間。④側(cè)臥位,用紅色寬帶將單腿懸掛,進行動態(tài)訓練(無痛狀態(tài)下),每組5個,每次4~5組??筛鶕?jù)患者的耐受力逐漸增加負荷。⑤俯臥位,用紅色寬帶將雙腿懸掛并維持
(無痛狀態(tài)下),患者腰椎應保持在中立位,從而避免生理前凸。
2.1.2 對照組 采用推拿療法,參照國家規(guī)劃教材《推拿學》[4]中的有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治療。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放松緊張肌肉,緩解痙攣,減輕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首先找到患者腰部壓痛點,采用、揉、推、擦、彈撥等手法在壓痛點及其周圍進行治療,使局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約15 min)[5];再用彈撥法循膽經(jīng)和膀胱經(jīng)彈撥,對腰陽關(guān)、夾脊穴、委中、十七椎等穴位進行重點彈撥[6],力度以微覺酸痛為度,另外考慮患者的耐受程度;最后用虛掌以120次·min-1的頻率拍擊腰背部,自上往下沿脊柱拍打兩側(cè)豎脊肌,以皮膚微紅為度。
2.2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和腰痛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評分。VAS使用中華醫(yī)學會監(jiān)制的VAS卡,卡上印有
10 cm長線段,線段上有可移動游標,線段兩邊分別表示無痛(0分)和最劇烈疼痛(10分),囑患者根據(jù)自身疼痛情況移動游標至相應位置并計分。ODI是國際通用的評價腰部功能狀態(tài)的量表,本試驗采用中國改良后的ODI量表,研究證明,中文版改良ODI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7],讓患者用改良后ODI量表的9個問題進行評價,并記下分數(shù)。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jié) 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和腰痛ODI評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和腰痛ODI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 < 0.05),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 < 0.05)。
4 討 論
慢性腰痛大多都與維持腰椎穩(wěn)定的腰部多裂肌功能異常有關(guān)系[8]。頸段、胸段和腰段的多裂肌,是連接脊柱的重要肌肉。從胸12到腰1平面的多裂肌,起于腰椎的乳狀突處,止于胸椎的棘突。腰段的
多裂肌起于棘突,止于下2~3個腰椎橫突上的乳突處。腰椎和骨盆間的多裂肌纖維,起于骶椎和髂骨嵴,止于棘突。棘突間和橫突間的肌肉有穩(wěn)定脊椎(柱)的作用。肌肉的穩(wěn)定性與肌力成比例,與肌長度、肌橫斷面的面積成比例。1970年Langenberg
報道,多裂肌在上腰段的面積為2.0 cm×3.5 cm,而在下腰段有2.0 cm×6.0 cm,而棘間肌只有2.0 cm×
1.0 cm。腰部多裂肌是處于脊柱深層且比較發(fā)達的肌肉,可以維系腰椎椎體間的穩(wěn)定[9]。如果腰部多裂肌控制能力異常,功能失調(diào)紊亂,會影響腰椎的穩(wěn)定性,從而導致慢性腰痛。
SET是近年從挪威引進的新興技術(shù),且具有傳統(tǒng)手法治療所不具備的對穩(wěn)定肌的訓練。針對多裂肌力量不足而導致的控制力異常,在懸吊狀態(tài)下進行開鏈及閉鏈訓練,以高水平的神經(jīng)肌肉刺激,恢復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從而激活休眠的深層肌肉——多裂肌[10]。在SET訓練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患者的耐受程度,通過調(diào)整力矩、動作的不對稱性或增加支點的不穩(wěn)定性來增加訓練難度,提高訓練效果。通過SET訓練,可以重建腰部深層肌肉的正常生理模式,提高腰部關(guān)鍵肌的力量,增強腰椎穩(wěn)定性,使疼痛減輕或消失,從而達到治療慢性腰痛的最佳效果。
推拿手法具有理筋整復、疏氣通經(jīng)、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通過理筋、解痙、整復等消除損傷
灶[11]。作用于患部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肌肉痙攣得到緩解,進而消腫止痛,對治療慢性腰痛也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SET以及推拿療法治療慢性腰痛均具有療效,相對而言,SET效果要優(yōu)于推拿療法,是一種安全、有效、起效快的新方法。
5 參考文獻
[1] 李嘉祁.軀干肌肌力訓練與牽伸對慢性腰痛的康復作用觀察[J].現(xiàn)代康復,2001,5(4):40-41.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7.
[3] 高寶龍,榮湘江,梁丹丹,等.懸吊運動技術(shù)對運動引起的腰痛的療效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23(12):1095-1097.
[4] 嚴雋陶.推拿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219.
[5] 元唯安,王建偉,呂樺,等.推拿治療慢性腰肌勞損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4,48(5):82-85.
[6] 黃雷,李軍漢.電針、推拿結(jié)合牽引治療慢性腰痛療效
觀察[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1,30(10):944-947.
[7] 鄭光新,趙曉鷗,劉廣林,等.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評定腰痛患者的可信性[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2,12(1):13-15.
[8] 林和超.慢性下腰痛的運動治療探討[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3,8(2):274-275.
[9] 周同,陸愛云.多裂肌與慢性腰痛康復的研究現(xiàn)
狀[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4):387-390.
[10] 李志輝,張任君,韋玉玲,等.懸吊運動療法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療效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19):144-146.
[11] 金宏柱.推拿學基礎(chǔ)[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00:9.
收稿日期:2014-11-15;修回日期: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