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選輝
讓,是一種禮儀,謙卑恭敬;讓,是一種品格,寬容大度;讓,是一種境界,淡泊名利。生活中,難免與人有紛爭。此時,大家不妨讓一讓,讓一步也許就會海闊天空。讓,是一股正能量,換來的是一份和諧與美好;贏得的是人們更多的尊重與仰望。本期,我們將講述幾則相關(guān)的古人故事,一起去感受一下古人的美德與人格魅力。
董篤行讓墻
清朝時,山東濟陽有個叫董篤行的人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里母親的來信。信中說家里正在蓋房子,因為一堵墻和鄰居起了沖突,想借他的權(quán)力解決這件事。董篤行看完立刻回了信。信上說:“彼此相讓才能結(jié)成好鄰居,我們就讓出兩尺給鄰居又能怎么樣呢?”董母讀了以后,覺得兒子說得很對,就在蓋房子的時候主動讓出了幾尺。鄰居見董家這樣做很感動,于是也效仿董家的做法。兩家的房子蓋成后,中間空出了一條胡同,這就是著名的“仁義胡同”。
【素材解讀】
遠(yuǎn)親不如近鄰,董篤行的一番話道出了個中真諦:只有彼此謙讓,才能換來和諧美好。讓,有時只是一時之失,其實得到的遠(yuǎn)比失去的多。一墻之讓,收獲的不僅是“仁義胡同”,還有為人之本、處世之道。
【適用話題】謙讓;得與失;鄰居;處世之道……
孔子讓路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們周游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dāng)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鬃诱f:“你不該在路當(dāng)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yīng)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他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么?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xué)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素材解讀】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痹诳鬃涌磥恚?歲的項橐,在禮節(jié)上可以做他的老師。其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僅要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還要懂得謙讓有禮。孩子的回答固然智慧巧妙,圣人孔子的寬容與學(xué)習(xí)態(tài)度更是令人敬佩。能者為師,無分長幼。即使是學(xué)有所成的人,也要隨時學(xué)習(xí),或許這就是孔子“讓路”中包含的大學(xué)問。
【適用話題】我的老師;寬容;虛心學(xué)習(xí);智慧……
大師讓名
林增平先生長期致力于辛亥革命歷史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研究辛亥革命歷史的權(quán)威。后來,有關(guān)部門決定出版一部《辛亥革命史》,林增平受邀擔(dān)任了其中部分章節(jié)的撰寫工作,而且,他還與另一位歷史學(xué)家章開沅先生一起負(fù)責(zé)了這本書的統(tǒng)稿工作。在這本書第一卷出版前,有的編委提出,要將林增平署為第一主編,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同意,沒想到,林增平卻堅決反對,極力要求將章開沅先生作為第一主編。他說:“做學(xué)問切不可爭名逐利。眼睛盯著名利二字,文章就不可能行之久遠(yuǎn)?!本瓦@樣,在林增平的一再堅持下,這本書出版時,將章開沅先生作為第一主編。
事情到這里還沒有結(jié)束,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jì)念,湖北的一些媒體在報道時,稱章開沅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被章開沅知道了立即寫了封信給華中師范大學(xué)校報編輯部,聲明“我并非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并對林增平先生給予了高度評價:“我還不能不提到已故的林增平,他與我共同主編《辛亥革命史》三卷本,由于出版最早,受到各方贊譽。但為這120萬字巨著所費心血最多的是他而并非是我,因為我從事國際學(xué)術(shù)交流占去不少時間,而且在編寫初期一度為高血壓所困擾。他與我合作最久,情如手足,我不能埋沒他的功績?!?/p>
【素材解讀】
林增平先生在名利面前退避三舍、推賢讓能,是一種崇高的境界;而章開沅先生在名滿天下之際不掠人之美,主動將編書的首功歸諸于已故多年的林增平先生,同樣是一種高風(fēng)亮節(jié)的精神品質(zhì)。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不僅僅因為其知識程度,還因為其人格風(fēng)范。謙讓的姿態(tài),也是其品格的一種,讓我們看到了其人格修為的另一面。
【適用話題】姿態(tài);大師的魅力;友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