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甘 蘇逸超
作者簡介:羅甘(1987-),女,碩士研究生,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民間工藝的運用。
摘要:蠟染為我國傳統(tǒng)三大印花工藝之一,是指用蠟刀沾取蠟液在面料上作畫,然后上色退蠟形成花紋,常用棉織物做底布。為擴充蠟染運用范圍,本文主要探討蠟染在真絲面料上的運用,采用天然染料,運用媒染劑法對蠟染在真絲面料上運用做了嘗試,探討蠟染、植物染在真絲面料上的綜合運用。
關鍵詞:真絲;蠟染;姜黃;印染;植物染
蠟染作為傳統(tǒng)的手工印染工藝,在中國起源于秦漢時期,它是指以蠟畫工具沾取蠟液在織物上繪制圖案,然后放入染料中浸染,最后除去蠟質得到花紋織物,是中國三大染纈工藝之一,古時蠟染主要以竹刀為工具,沾取蜂蠟,染料主要是藍草萃取,底布主要是棉、麻?,F(xiàn)代蠟染主要采用銅刀,蠟質種類也很多。染料也有植物染料與化學染料,色彩豐富。
目前市場上仿蠟染圖案在真絲面料上運用較多,但相對于蠟染來說,仿蠟染圖案不能出現(xiàn)生動而精細的冰裂紋,其次真蠟染可以在布的兩面形成相同的圖案,而防蠟染由于直接印花,不能同時在布的兩面形成同樣的圖案。
本次實驗主要采用植物染料,在真絲面料上用蠟染,為當今市場提出的生態(tài)服裝、綠色服裝奠定基礎,也為蠟染傳承做一定的創(chuàng)新研究。
1.實驗
1.1 材料準備
染料:本次實驗以姜黃為例。姜黃染色成分為姜黃色素,主要包括姜黃素、二脫甲氧基姜黃素以及脫甲氧基姜黃素等,上色快,染色效果好。
面料:真絲類素縐緞,100%真絲,光澤度好,手感順滑,采用19姆米的純白色。
媒染劑:醋酸錫。 蠟刀:銅質蠟刀,1.5cm。
1.2工藝及方法
媒染法:第一步,配置染液。介于通常情況會用錫為蠶絲增重,所以媒染劑采用金屬錫,選擇天然染料姜黃,主要由于姜黃染料染色效果非常的好,容易上色,色澤鮮艷。姜黃染料與錫按照10:1的比例進行配置,加熱250℃,讓其完全溶解。
第二步,在絲綢上用蠟繪制圖案。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溫度控制在70℃時,對真絲表面無任何影響,但是蠟液在圖案的繪制過程中無法完全滲透真絲面料,未起到繪圖效果,只有將蠟液溫度控制在100℃時,蠟液才能完全滲透真絲,起到蠟染繪圖效果。
第三步,將繪制好圖案的蠟染真絲放入配置好的染液中,
第四步,將浸泡充分的絲綢面料拿出,確定各部分浸泡均勻。在此過程中盡量平整處理面料,防止蠟冷卻脆化脫落。
第五步,高溫退蠟。將沸水溫度控制在92℃~100℃之間。此過程也屬于高溫固色過程,煮泡25分鐘后發(fā)現(xiàn)有少量的褪色現(xiàn)象。
第六步,晾干絲綢,與未脫蠟之前進行比較。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經過脫蠟的真絲面料顏色變淡,面料原本光澤度有一定的消退。
2.結論
此次蠟染在真絲面料上表現(xiàn)的實驗總結如下:第一,整體溫度的控制。首先是蠟液溫度的控制,低于100℃無法完成蠟染圖案的繪制,高于100℃則會破壞真絲面料的光澤度。其次是脫蠟過程的溫度控制,低于100℃蠟無法完全脫落,高于100℃真絲面料表面光澤度完全破壞,因為溫度達到100℃時,真絲面料會出現(xiàn)脆化現(xiàn)象,面料光澤度會降低甚至消失。第二是脫蠟步驟的控制,傳統(tǒng)蠟染脫蠟通常采用高溫退蠟,制作步驟通常是將染好的面料直接放進沸水中融蠟。真絲面料在高溫中容易脆化,所以在退蠟過程中要非常注意溫度控制,所以首先將清水溫度控制在70℃,放入染好的真絲面料,然后逐步升溫至90℃,觀察融蠟情況,若還未完全脫蠟,再升溫,但一定要低于100℃。真絲蠟染整體在于溫度的控制,在制作過程中雖然真絲面料的光澤度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控制得當?shù)脑捰绊憰趸?,但是要做到完全不影響真絲面料的外觀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越平.回歸自然:植物染料染色設計與工藝[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1-32
[2] SETSUKO ISHII 武湛.幸福手作時間:實用妙趣染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1-20
[3] 賈京生.中國現(xiàn)代民間手工蠟染工藝文化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13:15-20
[4] 鮑小龍,劉月蕊.手工藝印染術.東華大學出版社[M].2013:35-45
[5] 貴州人民出版社.中國貴州民族民間美術精粹:蠟染[M].貴州人民出版社.2014:7-10
[6] 童蕓.中國染織[M].時代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黃山書社.2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