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凡
問:女兒從小就很乖巧。最近,她剛?cè)肓擞變簣@大班,換了老師,新老師經(jīng)常要求小朋友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女兒 “聽話”的優(yōu)點就變成了缺點,因為她老是顯得沒主意和缺乏應(yīng)變能力,老師說她做事不夠積極主動。這可怎么辦呢?
答:孩子的乖巧讓我們安心,因為,在小時候,這樣的孩子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危險;孩子的乖巧也讓我們欣慰,因為乖巧的孩子肯定不笨,理解力強,善解人意。在乖巧的孩子身邊,往往有個細心、周到、能干且具有絕對權(quán)威的家長,他為孩子計劃好了一切,只要孩子不脫離軌道,往往會一路綠燈。
然而,這是一個強調(diào)創(chuàng)意的年代,如果只習慣于聽話,當孩子獨立面對世界時,他也許會迷失自己。美國作家艾里姆夫婦在《養(yǎng)育女兒》一書中曾經(jīng)提到:女孩是關(guān)系型的,她們在行動時,容易左顧右盼,照顧到周邊的關(guān)系,但也正因為如此,她們建立不起足夠的自信,傾聽不到自己的心聲。
幼兒園老師的嘗試是不錯的。她是想幫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心聲。這項活動如果堅持下去,同時又不把孩子聽話的“特點”標定為“缺點”話,聽話的孩子同樣也會因“禍”得“?!薄?/p>
要讓一個習慣于聽話的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家長跟孩子的交流方式也應(yīng)改變:
1.給孩子明確的探索空間。規(guī)矩就像牧場的柵欄,只要不出圈,可以給孩子充分探索、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不要緊盯孩子的一舉一動。比如我們的規(guī)矩是游戲之后必須收拾玩具,至于玩具怎么收拾,什么和什么該放在一起可以由孩子自主決定。
2.尊重孩子的感覺。當孩子覺得某些東西不好吃、不好玩,或某個人她不喜歡時,不要強迫孩子接受你的觀點,而要承認她的感覺:“看來你不愛吃韭菜餡,這頓可以少吃點,但也別讓自己餓著呀。”
3.減少對孩子“真乖”“真聽話”這樣的贊美。當孩子主動做一些事時,及時恰當進行評價:“幸虧今天青青自己想起來帶了小桶,要不然這些寄居蟹就可真沒法拿了?!?/p>
4.給孩子更多做事的機會。當孩子想要你幫忙拿掛在高處的東西時,以往你也許會覺得她夠不著,順手就遞給她了?,F(xiàn)在可以換個方式:“爸爸正擦地呢,你自己有辦法拿到嗎?”“看看哪個椅子比較結(jié)實,站上去比較穩(wěn)當?”
5.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敖裉煸蹅兪侨ビ斡灸剡€是去公園?”“爺爺明天過生日,歡歡覺得給爺爺送什么生日禮物好呢?”
需要掐自己一把,必須記住的是:一旦你把選擇的權(quán)利給了孩子,那就要接受孩子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