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
中國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
畫家陳堅的名字如今已經頑固地和塔吉克民族聯(lián)系在一起了。這個生長于山東青島的水彩大家,近20年間就不斷去往帕米爾之東的塔什庫爾干,長期在高原跋涉,用水彩這種經常被邊緣化的繪畫材料去表現他眼中的塔吉克人。
從2001年的《馬背上的塔吉克男人》《行走在帕米爾的塔吉克少女》《高原上的塔吉克女人》到2005年的《回娘家》等作品,是陳堅初探帕米爾的激情之作。十幾年來他始終沒有放棄過對塔吉克人的體察和描繪,每年必會數次登上帕米爾高原,忍受著強烈的高原反應,和每晚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的失眠困擾。他堅持寫生,拒絕對著照片作畫,這讓他顯得老派,也在體力上為他的創(chuàng)作增加了難度,他卻樂此不疲。
見過一張陳堅和一位塔吉克婦女跪坐在麥茬地的照片,婦女的手被鐮刀割破,陳堅覷眉皺眼,在為她的手指纏創(chuàng)可貼。婦女一手捂嘴,表情是信任里夾雜著懊惱——為自己的不小心。那是一個沒有表演色彩的瞬間,更像是路人偶過時的抓拍。僅憑一張照片來判斷藝術家生活的深度,可能近于草率,但這樣的照片和陳堅近百幅新作一同呈現,讓我初次窺見了塔吉克人凡俗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謹言和善意,他們在粗糲的自然氣候和質樸的生活中秉持的傲岸與端莊,沉著與幽默,誠實和羞澀,以及他們同一個原本陌生的漢族藝術家之間珍貴的息息相通的友情。我也看見了一個藝術家在野心迸發(fā)之后愈發(fā)踏實下來的虔敬,這是對一個民族的虔敬,對樸素而高貴的人性的虔敬,對藝術本質的虔敬。 沒有這樣的虔敬,沒有在帕米爾沉潛下來的感同身受,藝術野心或許只會淪為一廂情愿的狂想。
有意味的是,越是對塔吉克民族理解得深切,陳堅在表現他們時用的減法越多。他不再熱衷色彩絢麗的風景對畫面的裝飾或補充,更不揣摩市場所好。他的人物常處于豎構圖的近乎無色的背景之下,畫家以自信、嫻熟、簡潔、“無痕”的線,用隨機應變的水和彩表現著這群性情迥異的塔吉克鄉(xiāng)親,他們鮮明、善良、自尊、有趣,無需多余陪襯,我們卻能強烈和細致地嗅到陽光、麥子、煙草、鷹翅骨(制作鷹笛的材料)、風、米酒、鐮刀、手鼓、冰雪的氣味,以及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那沐浴著奪目陽光的難忘容顏。
堆砌能夠產生力量,簡潔也可以產生力量。陳堅的水彩,他的野心、他的理想、他所選擇的材料和他的表現對象,恰切有機地實現了美妙地融合,洋溢出這一畫種少見的扣人心弦的力量。在茫茫藝海中,他是幸運的。這幸運還在于,他在這樣的藝術探索中,在抵抗人類精神失衡的努力中,警醒地找到了內心的朝圣之路。他一路彎腰撿拾的珍寶,也許正被一些人棄之不顧。
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