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公孫龍的“白馬論”,首先,在了解其思想基礎上,對其“白馬非馬”理論的展開敘述;其次,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對“非”字的探究,以達到對“白馬非馬”的準確認識;最后,通過綜合了當前對這一命題的認識,探究其內在的邏輯學思想和公孫龍?zhí)岢鲞@一命題的意義。這樣,既促進人們正確的利用邏輯論證,又能發(fā)揮邏輯為真理的論證服務功能。
關鍵詞:白馬非馬;公孫龍;意義
“白馬非馬”這一論題已經被世人廣泛討論,我們再探討過去學者研究的同時,就 “白馬非馬”中的“非”字,將其作為出發(fā)點來進行詳細的闡述,并且通過研究“白馬論”,我們要總結其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和對邏輯學發(fā)展的貢獻。
一、“白馬非馬”關鍵在“非”字的語義理解
古代人對“非”的理解上與現(xiàn)代人對“非”有著明顯的差別,在探究當時人們對“非”的理解至關重要?!墩f文解字》這本書中:“非,違也,從飛下翅,取其相背?!盵2]而這里所說的“違”就是對“非”的解釋,是“違背”,有著分離的意思。在這里看“白馬”與“馬”的關系時,我們可以理解為“違背、不合”之意。而在《現(xiàn)代漢語辭典中》:“非,不,不是?!币虼?,我們在總結“非”時,有著兩種關系,一種是有異、不等同;二是全異。就是因為在古今大多數(shù)場合下“非”常常理解為“全異”,如“馬非牛也”、“蛇非繩也”等等。所以引起人們廣泛的曲解,既“白馬不是馬”。既然有了這兩種解釋的存在,那么“白馬非馬”中“非”的意義就更應該遵循原文,把“非”字帶到原文中理解。
我們從公孫龍《白馬論》文章著手,系統(tǒng)分析“非”的意義:
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我們在這里看到公孫龍區(qū)別了“馬者”和“白者”。也就是說“白馬非馬”作為合乎邏輯的結論應該是概念判斷。通過理解,“馬”這個概念以其形體而命名的,而“白”這個概念以顏色來命名的。我們很清楚的理解,“白馬”的含義既包含這顏色的“白”,又包含了形體中的“馬”,對顏色的概念判斷是不同于對形體的概念判斷。但是,如果將“白馬非馬”理解為“白馬”不是“馬”,就違背了“白馬”包含“馬”含義了。由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白馬”不等同于“馬”。
從以上公孫龍在論證《白馬說》命題來看,世人對“非”這個概念的曲解,正是造成“白馬非馬”成為詭辯的關鍵??梢栽O想,按照《白馬論》一文的思想,當把“白馬非馬”的“非”字換成“異”字,這樣的命題形式也許可以避免因“非”字而造成的歧義。
二、“白馬非馬”的概念判斷
從外延方面看,“白馬非馬”這一命題揭示了“白馬”與“馬”的外延是不等同的。在上文中我們清楚的看到了“白馬”的內涵要多于“馬”的內涵,相應的,在他論述過程中“白馬”的外延要窄于“馬”的。公孫龍在《白馬論》中說:“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從這段論述中我們發(fā)現(xiàn)馬的外延包含了白馬、黃馬與黑馬,而且這里公孫龍也刻意的強調了“白馬”的外延是不同于“黃”、“黑”馬,所以我們不可以說黃黑馬是白馬,但可以說黃黑馬是馬。
公孫龍在論述“白”、“黑”和“黃”馬與“馬”的外延不同時,根本不是說“馬”與“白馬”在外延上是絕對排斥的,沒有像人們普遍理解的“馬”中肯定不包含“白馬”,或者是“黃、黑才是馬,白馬不是馬”,他僅僅是說“馬”與“白馬”存在著在外延方面之中有著黃、黑馬的區(qū)別,也就是說馬包含了各種顏色的馬(以黃黑為例),而白馬只是其中的一種。所以在他反問客人時,說:“以有白馬為有馬,謂有白馬為有黃馬,可乎?”而客人的答案是“未可”。顯而易見,在求文本解釋時公孫龍是在強調 “馬”與“白馬”在外延上應該有著嚴格的區(qū)分度,不能錯誤的混淆了“白馬”與“馬”的兩種概念。
三、“白馬非馬”研究的意義
“白馬非馬”,是有為而發(fā)且寓有深邃社會意義的邏輯命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越來越重視邏輯在生活中的應用。當我們在去研究“白馬非馬”命題,我們首先要遵循文本思想,不要再看到一組命題時我們就妄下結論,要做到把命題帶到原文論述中去看待,其次我們要肯定公孫龍超出常人的思維方式,他不單單是從“白馬非馬”這個命題角度出發(fā),而是從通過這個令人非議的命題來讓世人注意到“名家”在百家爭鳴的時代下這個獨特發(fā)展的學派,也試想將人們的知性思維方式引領至理性思維方式,運用邏輯論述方法豐富人們的理論,但這一設想還是因為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們普遍的思維方式相悖,沒有得之發(fā)展??傊?, “白馬非馬”的現(xiàn)實意義在于明確概念的分類,從邏輯學的角度出發(fā),不但要從語義上分析這個命題,也要從語法上理解這個命題,而這個命題的存在也為當下我們思考中國邏輯思想史提供基礎,也為研究東西方思維差異上提供歷史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邏輯史研究會資料選編組.中國邏輯史資料選(先秦卷)[M].蘭州:甘肅人名出版社,1985:80-83.
[2]龐樸.公孫龍子譯注[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3]楊哲昆.從公孫龍子的名實理論看“白馬非馬”[J].邏輯與語言學習,1990.(2).
[4]胡曲園,陳進沖.“白馬非馬”是名實相應的邏輯命題[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3).
作者簡介:席煜翔(1990–),男,河北人,研究生,現(xiàn)就讀于河北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