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
從古至今,珍珠都被人視為無價之寶。形態(tài)各異、如絲絹般光澤的珍珠,一直都是純潔、高貴的象征。珍珠不同于其他寶石,她來自肉體,是唯一與生命相連的珠寶。原生態(tài)的本質(zhì)使得她在整個寶石界獨一無二,顯得天生高貴而又華麗。這是自然的本質(zhì)、生命的本質(zhì)。人類似乎與生俱來就有對珍珠著迷的性情,這種性情或許早已融入到了骨血中,世世代代流淌、傳延……
-1-
珠胎蚌母,含英孕華。珍珠的出生,是蚌母經(jīng)歷痛苦孕育而來,通過不斷的包容、裹覆,最終成就珍珠渾圓的形狀和晶瑩的光澤。也許是因為無法想象,生活在泥沼中的貝殼竟能生出如此燦爛滑潤的珍珠,所以,千百年來,圍繞著珍珠的來歷,人們賦予了它無數(shù)浪漫而美好的。
神話和——傳說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玉暖玉生煙?!泵棵孔x到李商隱《錦瑟》中的這一句,我們都會被字詞間透出的美麗傳說所感動。傳說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南海之外的大海中生活著一種鮫人,雖然她們的外形與人一樣,但鮫人在悲傷哭泣時,滾落的眼淚卻是美麗的珍珠。鮫人泣淚,顆顆成珠。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yǎng)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
據(jù)《圣經(jīng)》開篇《創(chuàng)世紀》記載,珍珠是上帝用來點綴伊甸園的,從伊甸園流出的比遜河里就有珍珠和瑪瑙。在波斯神話中,珍珠是由諸神的眼淚變成的,代表光明和希望。在古印度人的想象中,珍珠是由諸神用晨曦的露水幻化而成,用以迷惑世人。
羅馬人則不改浪漫的本性,將珍珠的誕生與女神維納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維納斯誕生》,就描繪了珍珠形成的神話故事:維納斯出生于貝殼中,當維納斯隨著一扇張開的巨貝從水底緩緩而出時,身上滑落的水珠,就凝結(jié)成了顆顆潔白無瑕、光彩照人的珍珠。在丹麥,更有一則婦孺皆知的童話故事:美人魚因見不到心愛的人,每天在礁石上臨風而泣,淚滴落到海里,被心生憐愛的母蚌輕輕接住,天使之淚遂成珍珠。
當然,這些都只是傳說。我們都知道,珍珠是蚌貝在水中生長時,偶然有沙?;驓馀葸M入貝殼,貝殼中的軟體受刺激,不斷分泌珍珠質(zhì),一層層地包裹外來物而形成的。
每一顆珍珠都是一滴眼淚,每一顆珍珠都是一滴有生命的露珠。握在手中,會讓你感覺到她溫潤的靈魂,那是來自于大海的生命。
-2-
從古到今,從國內(nèi)到國外,人們一直視珍珠為寶物。在過去的數(shù)個世紀里,珍珠一直被廣泛地用于手工藝品、個人裝飾以及王室服飾。從現(xiàn)存的某些從傳世之作中,我們就能大致地勾勒出一段關(guān)于珍珠的。
關(guān)于珍珠的——歷史
人類認識和開發(fā)利用珍珠的歷史遠比我們想象的久遠。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約10000~4000年),當茹毛飲血的原始人沿著海岸和河流尋找食物時,就發(fā)現(xiàn)了珍珠。從此,珍珠一直受到人類的青睞。
珍珠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珠寶之一。中國的珍珠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時代?!渡袝び碡暋份d云:“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逼渲械南?,即蚌之別名。此后的一千余年中,有關(guān)珍珠的記載更是不絕于經(jīng)傳,留傳后世的《詩經(jīng)》《山海經(jīng)》《爾雅》《管子》《周易》等,都有對珍珠的描述。
中國人開始用珍珠作裝飾的有記載歷史可遠溯至周朝,據(jù)《格致鏡原·妝臺記》記載,周文王曾用珍珠裝飾發(fā)髻。而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我們祖先已開始將珍珠作為珍貴禮品互送往來,同時還出現(xiàn)了以販賣珍珠為業(yè)的商人。秦漢以后有關(guān)珍珠的傳說、典故的文字記載更是比比皆是。據(jù)考證,漢代的海南已盛產(chǎn)珍珠,有“珠崖郡”之說。
漢武帝時期的寵臣董偃,幼年時家境貧寒,就靠與母親販賣珍珠為生。13歲時,董偃成為館陶公主的家臣,后來,就憑借掌識珍珠的本領(lǐng)而受到漢武帝的重用。到了宋代,手工業(yè)的空前發(fā)達促成了人工養(yǎng)殖珍珠的出現(xiàn),人工養(yǎng)殖珍珠的技術(shù),甚至漂洋過海傳到了日本。宋代對珍珠的使用使珍珠的不同凡響表現(xiàn)到了極致,如在蘇州發(fā)現(xiàn)的北宋珍珠舍利寶幢高達1.22米,其中鑲嵌的珍珠燈飾達到了驚人的32000顆。而到了明朝的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5年),中國珍珠的年產(chǎn)量最高達到2.8萬兩(相當于437.5萬克拉),不僅可以供皇室及國內(nèi)達官貴人、富豪享用,甚至開始進入國際市場。
和中國歷史很多貴重物品一樣,中國歷史上的珍珠主要是官采官用,對百姓采珠用珠有著嚴格的控制。清朝時期,官府對珍珠的開發(fā)和使用控制得更加嚴苛,甚至采用了高價收購的方式限制珍珠在民間的流轉(zhuǎn)。從現(xiàn)存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清朝的后、妃的冠、帽、頭簪等都喜歡綴滿大量的珍珠。
-3-
自古以來,珍珠一直是珠寶首飾中的佼佼者,她總能給人以健康、豁達、純潔、幸福和長壽的精神寄托。珍珠與瑪瑙、水晶、玉石一起并稱我國古代傳統(tǒng)“四寶”。在國際上,珍珠與鉆石、紅藍寶石、金綠寶石、祖母綠、翡翠一起被譽為“五皇一后”。因此,千百年來,珍珠的光輝一直閃爍在帝王的皇冠、貴婦的裝飾、佛像的寶座上,成為東西方身份、權(quán)力、高貴和財富的。
高貴和財富的——象征
中國歷代王朝視珍珠為國寶,是皇家獨享之寶。要說中國歷史上對珍珠狂熱的第一人,首推老佛爺——慈禧太后,在諸多珠寶玉石之中她對珍珠另眼相待,身上常常掛滿珍珠。其女官德齡在《清宮二年記·宮中的第一天》中這樣寫道:“……珠寶掛滿了太后的冕,兩旁各有珠花,左邊有一串珠絡(luò),中間有一只最純粹的美玉制成的鳳。繡袍外面是披肩,我從來沒有看到過比這更華麗更珍貴的東西。這是一個魚網(wǎng)形的披肩,由三千五百粒珍珠做成。粒粒如鳥卵般大,又圓又光而且都是一樣的顏色和大小。”
慈禧對珍珠的喜愛,甚至可以說達到了貪得無厭的程度,這一點從其死后所陪葬珍珠的數(shù)量也可見一斑。據(jù)《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棺內(nèi)鋪墊的金絲錦褥上鑲嵌的珍珠就有12604顆,遺體蓋的絲褥上鋪有一錢重的珍珠2400顆,價值132萬兩白銀。遺體頭戴的珍珠鳳冠頂上鑲嵌的一顆珍珠重達4兩,大如雞卵,價值2000萬兩白銀,而棺中鋪墊的珍珠尚有幾千顆,僅遺體上的一張珍珠網(wǎng)被就有珍珠6000顆。另外,她口中含有一顆碩大無比的珍珠。
-4-
后來,東方的珍珠開始在歐洲大陸流傳開來。在以后幾個世紀中,皇爵、貴婦等上流社會人士無不慷慨地將珍珠用作個人裝飾品以榮耀自己。統(tǒng)治者相互之間競相奢侈地使用珍珠,甚至立法禁止大多數(shù)平民佩戴珍珠首飾。16世紀中葉,歐洲許多國家紛紛立法規(guī)定人們按地位、等級來使用珍珠。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就是珍珠的狂熱愛好者。據(jù)說,為了獲得“漢諾威珍珠”(她是由16排又圓又大的珍珠和25顆呈梨形的大珍珠組成的項鏈,曾是歐洲最好的珠寶),伊麗莎白一世不惜處死了政敵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族女王瑪麗。伊麗莎白一世對珍珠的喜愛,從英國皇室的肖像上也可以看出來,她的衣著和首飾上都鑲滿了晶瑩圓潤的珍珠,而在英國王室的權(quán)杖和皇冠上也都裝飾著作為帝王標志的珍珠。
珍珠向來與玉并稱于世,被人們稱為“珠寶皇后”。圓美,豐盈,瑩潤,流轉(zhuǎn),這些由珍珠的形態(tài)而獲得的獨特審美感悟,成為了沿襲至今的中國人的審美意識和美學追求,乃至文化傳承的載體。
珍珠有大美,大音希聲,大美卻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