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曙光
硯規(guī)格:長275毫米,寬249毫米,高56毫米
硯為龍尾山眉紋坑石制成,干時石質青黑,濕水后整硯蒼碧瑩潤。硯面石質瑩潔勻凈,石理清晰無雜痕。硯池寬闊、深廣,池底可見壯闊的眉紋隱現(xiàn)其中。硯堂與硯池之間,硯崗突起聳立如峭壁,手法干脆利落,具宋、元風格特征。硯下雙足壯碩有力,撐起敦厚硯體。硯背有數(shù)條細長眉紋飄拂而下。由于取舍得當,硯形體雖然較大,卻依然顯得精巧靈動。
硯外形近似圓,如一輪明月,內形則為一肥碩蟾蜍。月亮和蟾蜍經(jīng)過了高度提煉、抽象,既非常簡潔,又特征明顯、形象生動。
古硯收藏圈子的硯友們通常稱此類形狀的硯為“月精”硯,此名不見經(jīng)傳,歷代硯譜上并沒見到這個名稱。但宋代硯譜上有過“蟾樣”“蟾蜍樣”等名目。
其實,在遠古神話傳說中,月精一般多指蟾蜍。如《淮南子》記述嫦娥奔月的傳說:“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竊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斌蛤芨勾蠖嘧?,也是先民生殖崇拜的一種。在漢代的畫像中已有“月精”形象,如南陽漢畫石刻、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等。
此硯由“硯藏網(wǎng)”版主王耀先生惠讓。十多年前,“硯藏網(wǎng)”作為專業(yè)的硯文化推廣網(wǎng)站,其組建也算得風氣之先,在國內硯界具有特別意義。由王耀師徒數(shù)人支撐運行的網(wǎng)站,廣交天下硯友,曾有相當一批熱愛硯臺的硯友們活躍在論壇上?!俺幉鼐W(wǎng)”在古硯收藏、研究,傳統(tǒng)硯式的發(fā)掘、整理,境內外硯友的溝通與交流,硯文化知識的普及與傳播等方面做了許多努力和嘗試,留下了很多有學術價值的帖子、文字。我當時也常在其間瀏覽、發(fā)帖、交流,由此結識王耀先生,并在古硯收藏方面得到不少教益。此硯本是王耀先生收藏并在“硯藏網(wǎng)”論壇上發(fā)過帖亮過相,我也曾在屯溪“硯藏”實體店鋪上手玩賞,雖愛不釋手,但不好意思貿然開口,只是多次婉轉地“排隊、掛號”。直到2008年的一天,他在電話中說“為了讓晴雨樓的龍尾硯收藏系列更加完整,這方元代月精硯讓與你收藏,如何?”這真讓我喜出望外!
這方見證了硯友間友誼的月精硯從此入藏晴雨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