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樹龍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十分尊重和贊賞張能立副教授這種標新立異的膽識、敢為人先的勇氣和獨具一格的行為。我認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能忍受學生的“胯下之辱”,因為這是在老師的一再主動要求和熱情鼓勵下,自己的學生終于向前邁出的可貴的一步,這是師愛的一種殷切體現(xiàn),也是敬師的一種自然選擇。愛學生,就值得為學生付出一切,何來委屈?敬老師,就應該按照老師的教學設計,主動實現(xiàn)老師的教學意圖,何來侮辱?老師對自己的學生總是充滿殷切的期待,期待學生向老師所期望的方向轉化、發(fā)展;學生回報老師的最好的方式之一,莫過于“服從”自己的老師,樂于被老師喚醒和點燃。
作為人民教師,只要我們始終在國家法律法規(guī)、單位規(guī)章制度和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軌道內健康運行,那么我們就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在標新立異中不斷修煉,努力成為符合國家、人民和時代要求的創(chuàng)新型教師,為培養(yǎng)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盡情貢獻才智。
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出,張老師這一舉動不是隨性而起,而是在兩個月前就設計好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跨過”,他欣慰地笑;對此設計,他有自己的初衷,那就是鼓勵學生積極突破“怕人”的思維定勢,敢于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不臣服權貴。我認為,作為老師,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師德的要求,就要常常問問自己:我是誰?為了誰?——我的回答是:我是一名人民教師?!盀榱艘磺袑W生,為了學生一切,一切為了學生”應是我無悔的選擇,我必須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我的一言一行必須對我的學生負責。在此大背景下時時拷問自己,不斷內省,才能確保言行不失范。而且,僅僅確保不失范我覺得是遠遠不夠的。在捫心自問排除雜念的前提下,著眼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而積極突破自己,做出一些看似“出格”但不失德的教學設計,完全不必恐慌。相反,這樣的突破應該更多一些才好。
外界判斷一名教師的言行是否符合師德規(guī)范,只需要看他的言行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而同學們對老師的言行是否失當最有發(fā)言權。張教授的學生們在接受記者采訪,及在該校門戶新聞網上都表達出對張老師的尊重和贊賞。張老師的師德究竟如何?周圍的領導、同事和同學們最有發(fā)言權,我們萬不可僅憑一處細節(jié)而妄下斷語。張老師開設“解決問題的思維與策略”選修課,從各個層面對比東西方文化差異、思維差異而設計自己的教學行為,意圖從農耕文明、海洋文明的對比中引導學生獲得思維啟迪,這,是多么可貴!所以我們都應該積極地標新立異,積極地突破創(chuàng)新,主觀上自覺,客觀上認可,這,應該是積極修煉師德的新常態(tài)。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第三實驗小學)
網友PK
@暖暖小月兒:教授的這堂課必定深深印在同學的腦海中。不怕權威,可以質疑,這正是我們學生走上社會需要歷練的素質,不人云亦云,勇敢去拼去闖,這就是教授用他的言行在指導我們前行。
@塞外東風:是跨過去,不是胯下,沒有自取其辱的意思。這位老師的意思應該是——我在講臺上不是高高在上,匍匐在地也不低人一等。
@老呂飛刀:現(xiàn)在敢真正這樣做的老師有幾許?沒有一定的職業(yè)道德,沒有一定為教育事業(yè)而奉獻的老師,他愿意為學生俯臥趴地嗎?為這位教授的行為點贊,從他的身上又讓我們看到兒時老師的身影。
@行者不疆:這樣做沒有什么大作用,或許倒會助長某些人的否定一切的壞習慣。教授這樣做有自己的道理,但不宜效仿,也不宜提倡。真正的學術自由思想,不是靠忍受跨下之辱培養(yǎng)起來的。想法好,不敢茍同。
@雪小狐:說實話,這種精神是好的,所有的科學創(chuàng)新無不是從懷疑權威開始。但這是在中國,這個老師過于理想化了,而且表達方式也有些極端,能不能用一種更體面的方式來啟發(fā)學生呢?
@臨老裝瘋:用意也許不錯,方式有問題。“胯下之辱”這個典故重在強調受辱之人隱忍克制,自我激勵奮進,從未意指施辱之人可以因此而人格獨立,反抗學術權威。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些“文革”中暴打老師的造反英雄豈不都真成了反傳統(tǒng)反權威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