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琳
1944 年 8 月,劉道民在芷江柳樹坪進入國民黨第九總站無線電區(qū)臺工作。如今,抗戰(zhàn)受降已過去70年,陳舊的幕布后面,唯有勛章赫然:他是當前唯一健在的芷江抗日老兵,芷江受降的見證人。
“當時誰都想進空軍”
1944 年夏,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末期,正過渡至反攻階段。當時,駐守在湖南芷江柳樹坪村的國民黨第九總站無線電區(qū)臺公示招聘信息,對應聘者的要求仍舊精嚴:初中畢業(yè),考試入伍。
此時的劉道明正讀初三第一學期,用青春報效祖國的向往之情正盛,他充滿期待地也報了名。
1944 年 8 月,劉道民正式進入國民黨空軍第九總站無線電區(qū)臺,學習無線電報務。
“那時日本飛機來芷江轟炸是家常便飯”
“當時駐扎在芷江的空軍有美國陳納德飛虎隊、中國國民黨第五飛行大隊以及中美混合大隊。 我們總站是另一個大的獨立單位,分飛機、 通信、 油彈、 財務和衛(wèi)生等六課 (科) ,不像飛行大隊是直接作戰(zhàn)部隊,我們是后勤供應機關,主要負責給飛機加油、掛炸彈及維修事宜。我能進空軍非常不容易,一去就被分在通信班,學習發(fā)報和收報,一培訓就是半年。 ”提起當年,劉道明歷歷在目。
“1944 年,設在芷江柳樹坪的無線電區(qū)臺,負責管理洪江、溆浦、貴州黃坪、四川秀山等地方的收發(fā)電報工作,共百余人,芷江人很少,我是其中一位。 ” 劉道明說 , “當年我們穿的是美國定制的黃白色電光卡制服,用的是美國電報機,工作兩班倒,一個工作日 4 小時,工資一個月抵陸軍幾個月,那是一份人人羨慕的工作。 ”
雖然工資待遇讓人羨慕,但戰(zhàn)爭環(huán)境沖刷著一切,炮彈橫飛之下,誰都要接受戰(zhàn)火的洗禮。
1944 年后, 抗日戰(zhàn)爭進入緊張階段?!澳菚r日本飛機來芷江轟炸是家常便飯,有時一晚上要躲跑兩三次,一跑跑到宏濟中學旁的城墻外,我們還把城墻拆了一段,方便其他老百姓躲逃。 ”
就是在那樣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劉道明堅守著工作崗位。
青年,只有向前!
青年,用血直書!
“見證日本投降”
正式收發(fā)電報幾個月后,時遇 1945 年 8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我們總臺幾個氣盛的年輕人,把站里最大的收音機抬到縣城大街上,喇叭調(diào)到最大,反復播放日本裕仁天皇宣告無條件投降的錄音,大家那個心情激動呀!” 劉道明回憶起來,眼神仍透著激動。
“那天街上滿是慶祝的人群、滿是鞭炮的歡響,我們抬著那么大的收音機在大街上反復游行,來回穿了幾條街、過了幾條巷,渾身都是勁,一點都不覺得累。 ”全民狂歡,今生難再,劉道民說,游行后的第二天,芷江大街上貼滿了許多大快人心的對聯(lián)、 橫幅,大家都爭著去看,好不振奮,老百姓歡慶戰(zhàn)爭勝利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緊接著,1945 年 9 月 3 日,日本今井武夫等三人來芷江代表日本政府向中國投降!
“激動萬分的我們跑去芷江機場觀看。只見機場處,很多美國空兵站崗,守著日本前來投降的飛機。降機天藍色,上面有草綠色類似波紋的圖案。 ”
“我們擠在人海里伸著脖子看,只見今井武夫三人從機場口低著頭走出,鉆進一輛美式吉普車離開,前往受降簽字儀式處。一見他們,人山人海的怒號猶如井噴,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陣陣口號喊得地動山搖,有人甚至激憤地追上車邊,掄起拳頭就砸,眼看著就快伸到今井武夫的臉上……”
“見證日本投降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想而知……”
那段烙上民族歷史的深刻回憶,化作一個雋永的祝福,別在劉道明的人生旅途,映向芷江這片和平的天光。
芷江受降
1945年8月21日,舉世矚目的中國人民抗日勝利受降儀式在湖南芷江舉行,史稱芷江受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侵華日軍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作為受降使節(jié),在芷江與中國陸軍相關高級參謀人員商定日軍向中國軍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時注意事項備忘錄上簽字。隨后的9月9日,中國戰(zhàn)區(qū)范圍內(nèi)的侵華日軍在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正式無條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