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揚
羅馬城內梵蒂岡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六的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巴黎的盧浮宮從“上午九點至下午六點,開館接待游客”;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上午十點開門,下午五點半關門”。
如果你是一個“看展控”的話,這些藝術館近乎朝九晚五的“正常作息”恐怕無法完全滿足你的胃口。而且在旺季,動輒就要排隊一到兩個小時,才能真正進入館內參觀,而進入之后你很可能還要面對昂貴的票價擁擠的人群,以及走馬觀花的倉促瀏覽。
這樣的看展方式,好像只有一種選擇——你只能跟著人流,從進口挪步到出口,茫然倉促地參觀了一遍一直存在于你夙愿中的博物館,而走出了博物館大門之后,就忘記自己剛才看了什么。
而今年5月,著名安全套品牌杜蕾斯開了一家美術館!杜蕾斯和美術館這兩件事聽上去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但杜蕾斯就是這樣做了——它只是把美術館的選址放到了線上,不需要排隊買票,不需要跟著人群走馬觀花,只需要你滑動幾下手指,就可以參觀藝術展了!杜蕾斯開起了美術館
如果你不了解杜蕾斯的話,你也許還有另一個疑惑:一個賣避孕套的公司,能做出什么樣的美術館?
“鹽與地球,多巴胺與愛,PleasureGel(杜蕾斯情趣睹喱英文全稱)與性——只有5%的中國人,知道三者的重要性趨同。我們的床第史太長,快樂卻太短,處事太圓潤,行事卻艱澀。語言無法描述Pleasure Gel喚醒的迷之觸覺。所以,杜蕾斯邀請全球十二位當代藝術家,嘗試以色彩描摹最好的那幾分鐘?!?/p>
這是杜蕾斯美術館給觀者的前言。這個前言至少會告訴你:杜蕾斯并不是一家只做避孕套的公司。
杜蕾斯這次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十二位當代藝術家,創(chuàng)作了十二幅抽象畫,當然,主題全部圍繞著杜蕾斯三大系列產品之一的情趣睹喱,并且配上了一個很當代很抽象的名稱——“液體主義”。除了代表“液體主義”的十二幅抽象畫之外,還有竇唯的《漓江水》作為合作音樂,以杜蕾斯美術館第十三號作品的身份呈現。
磚瓦石灰、鋼筋水泥建起了線下的實體美術館,345塊面體、61253個圓心、254731條直線、65486次交叉,則搭建起了承載十二幅抽象畫和一首音樂作品的杜蕾斯線上美術館。
其實,線上博物館的概念并不新鮮。谷歌的“藝術計劃”應該是這個領域的鼻祖了,在里面你可以瀏覽世界上大多數博物館或美術館。而杜蕾斯的創(chuàng)新之處則在于,把熱門的H5頁面通過加工,用多重手段,例如彩蛋、凌晨12點閉館無法訪問等方式,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虛擬的真實空間,而并非H5單線程的邏輯。
當你手指點擊進入時,你就到了美術館的門口,再點擊“push”,美術館的大門就被你推開了,映入眼簾的是墻上的”Art&Durex”的標語,手指向左滑動,就會看到前言,再向左滑動,一幅一幅的當代畫作就呈現在了你眼前。點擊畫作,伴隨文字介紹,圖片會放大至全屏,這時候你便可以仔細欣賞這幅畫了。
杜蕾斯為啥要開美術館
地球人都知道,這又是杜蕾斯的一次腦洞全開的商業(yè)促銷活動,但誰也沒想到杜蕾斯會用線上美術館的方式來開這個腦洞。
雖然美術館里陳列的作品中合有“表現主義”、“平面蒙太奇”,甚至是“波普式淺度抽象”等與普通生活相距甚遠的抽象藝術概念,但這些并不妨礙杜蕾斯在與觀者互動中賣出它們的產品。每一幅畫都對應著不同款型的情趣睹喱,而將畫和產品聯系起來的則是生動、夸張,充滿畫面感的作品解讀。
例如,十二幅抽象畫之一的《歡喜山》給出了這樣的作品解讀:“在風格上是典型的表現主義,而在情緒上則與表現主義完全相反,以夸張的人體和爆破式的筆觸,表達失控的極樂瞬間。以激情熱感人體潤滑液涂滿全身,再輕輕吹拂肌膚,便能領略畫中的激爽熱感。更妙之處在于,水性液體,毫無油膩之感?!?/p>
一起來看看該展的更多作品吧,它們都緊扣主題,但同時又五彩紛呈,極具視覺沖擊與發(fā)揮想象力。
毋庸置疑,這就是杜蕾斯的精明之處——給性主題營銷披上一層藝術的外衣。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性,如衣食飽暖一樣,處在人類需求的最底層,也就是生理需求;而藝術,則往往代表的是人對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處在需求層次的最頂層,也就是自我實現的訴求。
線上美術館帶來的這層藝術的外衣,就在大眾和杜蕾斯之間搭建了一層臺階,跨過這層臺階,杜蕾斯就從性用品品牌化身為藝術品的代名詞,而大眾從購買性用品變成了關于藝術的聯想,甚至可以跳過最物質的那一層——在線上美術館內允許只選擇欣賞,而不發(fā)生實際購買。
期待品牌們的藝術與娛樂之更大腦洞
對于很多羞于談性的中國人來說,想要做到“不猥瑣”、“不教條”的|生用品營銷,并不是一件易事,也許難度并不亞于向寺廟的和尚推銷。
而杜蕾斯一直在努力的就是,用博人眼球、受人歡迎的方式,把羞于啟齒的事情,變成大眾津津樂道、茶余飯后的美妙談資,聚攏人氣和買氣。
四年前,杜蕾斯在北京的暴雨中,策劃出了“有杜蕾斯做鞋套就不濕鞋”的營銷案例;三年前劉翔腿病復發(fā),退出倫敦奧運,但走完了全程,杜蕾斯又快速在微博上推出了文案策劃“最快的男人并不是做好的,堅持到底才是真正強大的男人”;今年在范冰冰和李晨的戀情爆出以及“我們體”火了的當兒,杜蕾斯再次腦洞大開,迅速策劃出了“你們!冰冰有李”的微博文案,在微博上狠狠刷了一回存在感。
可以說,除了披上藝術的外衣之外,杜蕾斯通過在微博上營銷策劃,還搭乘了時事熱點的便車,化身成了腦洞大開的親民“段子手”。目前為止,杜蕾斯的微博粉絲數量已經突破了143萬,遙遙領先于杰士邦的24萬和岡本的9萬粉絲。
在性意識逐漸崛起的今天,杜蕾斯所做的已經不再只是簡單地售賣性用品那么簡單了。我們有理由期待,已經兼具了策展人和段子手雙重身份的杜蕾斯,再創(chuàng)造出新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