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珍
高一上學期就有家長跟我抱怨,說孩子不聽話,不服管,總跟家長頂撞。這學期開學之初,學生潘小峰(化名)的母親反映,小峰回家后就把自己房間的門鎖上,根本無法跟他溝通。不久,學生朱小瓊(化名)的母親也打來電話說,因為小瓊晚上太遲睡覺,說了她幾句,中午就不回家吃飯了。難道自己關心她也錯了嗎?
這時的我即將成為母親,我能體會到,作為母親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但如何把這份愛意讓孩子,尤其是叛逆期的半大人體會到呢?
于是,在班會課上,我說:“同學們,你們總覺得自己長大了,那么我們就開展了一次“護蛋”活動,我們也來當一回雞爸爸雞媽媽?!币皇て鹎永耍瑢W們議論紛紛。然后,我宣布了活動規(guī)則:
1.每人準備一個蛋,給蛋起個名字。
2.這個蛋要一直跟在你身邊,不能把它弄破或弄丟。
3.小組長對本組每位同學的蛋作好記號,每天檢查一次,進行登記。如有同學弄破或弄丟,重新再拿一個蛋開始。
4.本次活動時間為期一周,最后破的蛋個數最少的同學為勝利者,給予獎勵。
聽完活動規(guī)則,學生們很興奮,他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活動,充滿了好奇。第一天過后,學生開始體會到護蛋的困難了,“老師,雞蛋怎么這么容易破??!不知不覺就破了。”“老師,雞蛋破了弄得到處都是,我要半天打掃?!睋〗M長統(tǒng)計,第一天有24位同學(將近一半)的蛋破了。我只是微笑著接受他們反饋的信息,鼓勵他們堅持。接下來的六天里,把蛋弄破或弄丟的學生人數在不斷減少。我發(fā)現學生們想了很多辦法保護蛋,有的用厚厚的紙團把蛋包起來,有的用棉花把蛋包起來,還有的用盒子把蛋裝起來,里面再塞些防震的東西……,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周二班會課上,我們舉行本次“護蛋”活動的總結暨頒獎大會。首先,請每組的最佳護蛋使者領獎,并發(fā)表自己對活動的感言。其次,請本次活動中破蛋數最多的一位同學上臺談談感受。巧的是潘小峰破了4個蛋成為破蛋數最多的一位學生。他略帶委屈地說:“如果昨晚那個蛋不打破了,我也不會是最多的一個。我從抽屜中拿書時,怕把蛋打破了,就先把它放在桌子上,不小心晃動了一下桌子,蛋就掉在地上了。我護了三天的蛋就這樣沒了,我覺得保護雞蛋挺難的。”臺下的學生也有同感,趁機我也談談自己的感受,我提高聲音說:“同學們,你們當了七天的雞媽媽雞爸爸,有初為人母人父的興奮,也有破蛋之后的抱怨和不舍。”學生們會心地點頭,靜靜地聆聽。我?guī)е矏偟男那檎f:“我也在保護一個蛋,我已經保護他5個月了。”停頓了一下,這時同學已經明白了,我指的是肚子里的小寶寶?!拔以俦Wo4個多月,他就出生。我想我得用一輩子的時間來保護他了。懷了寶寶的心情跟同學們護蛋的心情差不多,有剛開始的興奮高興,隨之而來的擔心害怕。我害怕他因我的不小心而受傷,我害怕他因我的食欲差而營養(yǎng)不良……我也只有自己當了媽媽,才體會到為什么明明我已經長大,媽媽卻還總喜歡在我耳邊嘮叨。因為在媽媽的眼中,我永遠都是孩子,是那個她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孩子,這個孩子需要她照顧保護一輩子。而我又對她做了些什么呢?小時候不懂事,不愿意聽媽媽的話,惹媽媽生氣;長大了忙工作,沒時間聽媽媽說話,讓媽媽傷心。同學們,你們曾經也做過讓媽媽生氣、傷心的事情嗎?”有些同學微微點頭,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則說:“有!”“雖然無私的媽媽不會跟我們計較這些,但是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些什么呢?不妨讓我們把平時想說又不好意思說的話,通過寫信的方式告訴父母,再回家?guī)蛬寢屪黾λ芗暗氖?,作為“三八”婦女節(jié)的禮物獻給媽媽。祝媽媽永遠健康、快樂!”
我給學生發(fā)了信封,讓他們立即動筆來寫這封特別的家書。有些學生因開頭不知道怎么稱呼就想了半天,有些學生因為字跡寫不好,重寫了好幾次。可以感受到學生非常用心地在這寫這封信。
信寄出后,我接到好幾個家長的電話,說自己是第一次收到孩子的信,挺感動的,孩子在家脾氣也明顯好多了……
最讓我意外的是朱小瓊同學主動找我談心,她試探性地問:“老師,你覺得自己幸福嗎?”我笑著說:“很幸福!我有愛我的丈夫,疼我的父母和公婆,關心我的同事,以及活潑可愛又懂事感恩的學生。那么,你覺得幸福嗎?”她開心地說,“我也覺得很幸福,我有疼我的爺爺奶奶,還有關心我學習的姐姐,而且媽媽每天早上都很早起床給我做早餐,晚上等我放學回家。我覺得我媽其實對我挺好的,只是以前都沒有體會到,所以我想好好學習回報他們,但是我怕自己堅持不了,希望老師能督促我!”望著她充滿期望的臉,我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她在期中考試中真的取得了班級第一名的好成績。
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時期,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渥斯把它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隨著自我意識的加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fā)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嘗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高中生不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他們已不滿足于父母、老師的講解,或書本上現成的結論。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的說服力。所以我覺得與其說服學生,不如讓學生自己去體驗,那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