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先通過分享蘇東坡和佛印論禪的故事,來引出投射的定義;投射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一種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它無處不在,一個人看到的世界就是他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投射。對投射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咨訪關(guān)系;學會換位思考,相互理解;了解我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深刻地了解人際互動。
關(guān)鍵詞:故事;投射;定義;意義
1 蘇東坡和佛印論禪的故事
蘇東坡和佛印是一對好朋友,蘇東坡是飽學之士,佛印是得道高僧,所以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論禪。有一天,蘇東坡和佛印在一起論禪,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聞大喜。可他見佛印胖敦敦的,想打趣他一下,便接著問佛?。骸胺鹩?,你可知在我眼中,爾乃何物。”佛印搖頭不知,蘇東坡便得意地回答:“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闭f完便哈哈大笑,佛印微笑不語。
傍晚回家,蘇東坡便得意地把今天論禪的經(jīng)過告訴了妹妹蘇小妹。蘇小妹不以為然道:“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
2 投射的定義
這個故事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投射現(xiàn)象。投射,一種將自身擁有的想法、感受、特質(zhì)或行為歸于他人的心理過程。[1]它是在1894年由弗洛伊德提出來的,弗洛伊德認為投射這種防御機制,是在來訪者自我在對抗超我的壓制、監(jiān)督、審查時,為了減輕自己內(nèi)心的罪惡感所使用的,它可以使來訪者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全。在現(xiàn)實生活中,投射現(xiàn)象無處不在。比如有一首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在莊子《莊子·秋水》中有這么一段話: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2]
在這段話中討論的就是投射現(xiàn)象,指我們會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強加于他人之上。而這與我們傳統(tǒng)文化所強調(diào)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恰恰是背道而馳的。投射更多發(fā)生在無意識層面,意識層面一般是非常難以讓人覺察的。心理學和佛學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它們都認為一個人看到的世界是他內(nèi)心世界向外的投射,你看到的世界只跟你相關(guān),跟他人無關(guān)。對投射現(xiàn)象的覺察,無疑對生活具有很大的意義。
3 投射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意義
3.1 對心理咨詢關(guān)系的解構(gòu)
在心理咨詢中,我們把咨詢師的角色定義為助人自助。如果我們從投射這個角度來理解的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咨詢過程中,來訪者只是把他有資源、功能強大的自我投射在咨詢師身上。在整個咨詢訪談過程中,是不存在咨詢師這個角色的。咨詢只是來訪者的一個自我對話,是來訪者有力量的那個強大自我跟陷入困境的虛弱自我的對話;咨詢的進程便是來訪者身上的強大自我陪伴、抱持、滋養(yǎng)來訪者虛弱自我的一個過程。當來訪者覺得自己已經(jīng)解決了問題,有了足夠的成長可以離開咨詢師的時候,他便可以收回他的投射,把強大的自我和已經(jīng)獲得成長的那個曾經(jīng)的虛弱自我整合起來,此時的來訪者便有了很大的變化,人格也更加地飽滿更加地完善。當然,當來訪者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的話,他可以繼續(xù)尋求咨詢師的幫助,也就是繼續(xù)地投射,而此時他因為自我功能變得強大,已經(jīng)不需要高頻度的投射了。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去解構(gòu)的話,它非常類似藏傳佛教的觀點,每個人身上都具有佛性。在心理咨詢中,我們會認為來訪者是帶著解決問題的答案來到咨詢室的,來訪者身上具有很多的資源,來訪者不是我們單一所認為的弱者,心理咨詢只是提供了一個營造氛圍的平臺,讓來訪者自己展開強弱對話,自己治愈自己。這種視角無疑可以極大地提高來訪者自己的地位,極大地尊重了來訪者的主體性,同時也把咨詢師從救世主這個角色中解放出來。
3.2 可以增加相互理解,換位思考
日本著名的導演黑澤明在1950年拍了一部電影《羅生門》,這部電影只拍一個非常簡短的故事,卻拿到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以及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并入選日本名片200部。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滂沱大雨之日,破爛的東京羅生門下,樵夫農(nóng)夫和尚聚在一起講述一件他們共同見到或聽到的一個故事。
一對夫婦經(jīng)過竹林,強盜見色起意,施計將丈夫捆綁,當其面將妻子強暴,事情的結(jié)果很清楚,丈夫死去,妻子被玷污后逃離,強盜被捕。然而故事的具體過程,卻每人各執(zhí)一端,在法官面前說法紛紜。強盜的版本是:武士的妻子拔出刀想反抗,但是沒有能力傷害到他。在自己強暴了那個女人以后,要求這個女人離開她的丈夫,跟隨自己。而這個女子卻說兩個男人必須死一個。強盜便解開了被捆綁的武士,把武器還給了他,在戰(zhàn)斗20回合后將武士殺死了??墒窃诨厣頃r,發(fā)現(xiàn)那個女人早已逃走。妻子的版本是:被強盜強暴后,強盜逃走了。妻子便把自己的丈夫松綁,但是發(fā)現(xiàn)丈夫很冷漠,表現(xiàn)出嫌棄的表情。自己一時難以承受丈夫的冷漠便暈倒了,由于自己手上拿著松綁時用的短刀,失神時跌倒不小心把丈夫誤殺了。丈夫的版本是(假借女巫之口):自己目睹了自己的妻子被強盜強暴的全過程。妻子竟然同意日后跟隨強盜,并且提出要求強盜殺死自己的丈夫。強盜感到很吃驚,想幫這名武士制裁她,卻讓她僥幸逃走。之后強盜給這名武士松綁,武士覺得尊嚴受到打擊,便用妻子的短刀自盡了。[3]
最后尸首的發(fā)現(xiàn)者樵夫又講出了第四個故事,讓斷案的法官徹底迷惑了。那這部電影又帶來怎樣的思考呢?心理學認為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描述都是我們內(nèi)心的投射,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跟我們自己相關(guān),與我們的成長背景、立場、家庭環(huán)境、人生閱歷、受教育背景等息息相關(guān)。這個地球如果有60億人,那么就有60億個版本的投射。從這個角度上講,這個世界的版本就有60億個,那么哪個版本是真實的呢?如果我們仔細思考,會發(fā)現(xiàn)沒有真實的版本。如果我們進一步思考,便會得出這樣的一個疑問,這個世界有真實嗎?真實真的存在嗎?我們真的能夠看到這個世界嗎?靜下心來思考,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真實,也不存在真理。所謂的真實只是我們主觀的投射,真實是被我們建構(gòu)的。而充滿荒謬的是,我們每天都還在用我們的語言、情感、行為來交流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就是說我們的交流是在誤差中達成的,那么在交流中必然會存在誤解。那怎么才能讓我們的交流更加的通暢順利呢?這便要求我們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如果這樣我們可以減少很多人際的紛爭。在大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胶芏鄬W生在宿舍日常相處過程中會發(fā)生一些不愉快,有的甚至會上升為流血事件。我們可以從很多媒介中看到一些高校的流血事件,真的感到非常惋惜。如果這些來自不同省份,不同文化,不同家庭的大學生能夠看到雙方的不一樣,相互理解,換位思考的話,也許會讓我們的大學生活更加和諧一些。
3.3 可以讓我們更加的了解自己
人的一生都走在一條不斷認識自己的道路上,認識自己看起來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同時,認識自己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身處其中,當局者迷。而對自己投射信息的了解則會有助于提升自我認識。比方說,小氣的人會很容易看到別人身上的小氣,那是因為他自己身上有這個特質(zhì)。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個案,一個男性的來訪者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職業(yè)拳擊手,但是他卻有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毛病。就是他非常害怕一個人上街,因為他害怕別人打他,眾人非常不解,他自己是一個那么強壯的職業(yè)拳擊手,為什么會怕被人打。后來這個毛病實在太影響他的生活品質(zhì),他便去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咨詢師在了解了他的信息后,給了一個非常棒的解釋。因為這個拳擊手內(nèi)心里有很多攻擊別人的沖動,所以他把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投射給了別人,實際上是他想攻擊路人。這個解釋無疑會極大地提高這個拳擊手上街的安全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投射現(xiàn)象無處不在,比如我們?nèi)粘L岬剑瑯酚^的人看到半杯水會很開心,悲觀的人看到半杯水會很憂傷,我們都可以從這些細節(jié)末微處去了解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去品讀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通過外面的世界,去了解自己。
3.4 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人際互動
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人際互動當中,有親人之間的人際互動,也有朋友之間的人際互動,還有陌生人的人際互動。在日常的心理咨詢中,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很多來訪者來到心理咨詢室,向咨詢師抱怨別人的問題,都是因為別人所以才導致今天這樣一個糟糕的局面。但是經(jīng)過我們訪談,我們卻可以建立不一樣的咨詢假設(shè)。比如,有一些學歷非常高的父母,早年可能通過努力勤奮換來了今天一個物質(zhì)非常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這些父母可能深知成功之道,所以不容許自己有絲毫的懶惰。但是每一個人都有勤奮的一面,也有想休息和放松的一面,當你過度壓抑自己懶惰的一面時,這個懶惰不是不見了,而是被你壓抑到了潛意識深處。當你壓抑的過深時,它便很容易被投射給你身邊的人,在家庭中這個最容易被投射的人一般都是小孩。所以這些勤奮的父母會對自己孩子的懶惰非常的敏感,會經(jīng)常批評孩子懶惰,比如起床晚了,不及時做作業(yè)等等,當孩子不斷被這些父母挫敗時,他可能就放棄自己的努力,因為不管怎么努力,自己的爸爸媽媽看到的永遠是自己懶惰的一面,最后當小孩放棄努力時,小孩也許就真的成為了一個懶惰的人,這整個一系列的人際互動描述就是小孩向父母投射信息的一個認同過程,就是投射性認同。我們在電視劇《朱元璋》當中也可以看到,當朱元璋在他的太子朱標面前,呈現(xiàn)的是一副王者霸氣、強硬、獨裁的一面時,朱元璋很有可能把自己仁慈、脆弱、猶豫的一面投射給了他很器重的太子朱標,朱標在潛意識中認同了這個投射,真的成為了一個仁慈、軟弱的太子。如果我們能夠帶著這樣的視角去解讀人際互動的話,也許可以讓我們的人際交往更加地和諧。
參考文獻:
[1]錢銘.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莊子·秋水[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d1KH_GDciE
Hayibz5fcwEZ1PdsH2BUj0KCoj7iEyaaHgP9OnqVmbm2RXJJZcIcD3PE
Nx8GoYc7CrlB0vCV68a,2015.3.17.
[3]羅生門[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dRfcw9pC2zIf5
RUtIIb12AgyIHkKUKYtxTJxLibMiYCPodYV6OyzkSXFcB35NmU_0Kli
LjxX_oVjWVmYZqD_IH5mNiOjYav7a8y7tiPK0q,2015.4.21.
作者簡介:
倪磊,1987年9月29日出生,漢族,湖北黃石人,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云南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研究方向,心理健康與咨詢,現(xiàn)在貴州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工作,從事心理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