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祝
我和興軍是發(fā)小,又是同齡。1970年1月,我們只有15歲半,同一天參加工作當車工,被分配到同一個工廠,同一個車間,同一個班組,同一個工種,同一個班次,操作同一種車床。我倆又先后被評為出席鞍山市的先進生產者。
當時,班長分配完工作后,車間的大工碼師傅帶著我倆操縱著兩臺年代久遠的皮帶車床。切削速度靠的是卡盤下的大小齒輪來控制,稍有馬虎,齒輪與齒輪轉向之間容易造成切割速度的快和慢,影響工件的加工質量。我們倆虛心好學,很快就掌握了設備運轉的規(guī)律,都能熟練地操作車床。當車工學徒一般要在三年滿徒以后才能升為一級工,才能獨立操作。我倆在師傅的幫助下,不到一年就可以獨立加工符合質量要求的零部件,于是,車間就安排我倆獨立操作,并且與師傅們一起倒班,安排和師傅們一樣的生產任務。
我們單位當時生產的耐酸泵產品輻射全國,遠銷亞、非、拉,產品的材質是耐酸硅鑄鐵,加工難度大,我與興軍互相切磋,在工作中努力提高操作技術,每年都超額完成生產任務。在年底考評中先后被評為市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和市“二工交”先進生產者。
興軍利用業(yè)余時間承擔了廠宣傳板更換的任務,廠廣場中央的巨幅油畫“毛主席揮手我前進”和廠門前“珍寶島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畫得栩栩如生。興軍寫一手好字,撰稿、謄寫、插圖,都做得有模有樣,特別是蠟字鋼版的人物刻畫得形象逼真,受到大家的好評。我則把車間更換黑板報的工作承擔起來,每天早來晚走宣傳勞動競賽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等。
興軍在任車間團支部書記期間,發(fā)起成立了“星期日青年學習小組”,利用星期日休息時間學政治理論、學文學、學技術、學雷鋒,還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帶領我們幾個師兄弟,起早貪黑地奮戰(zhàn)在生產一線,攻下不少生產難關。每到星期日到廠獻工,修舊利廢,回收舊油布小墊,清洗之后,再生利用,并有針對性地攻克技術上的難關,這一舉動贏得了廠、局、市有關領導的肯定,多次受到表彰,在局、市介紹經驗。我在學徒期間,不僅跟師傅學到了技術,同時我也得到了興軍的很大幫助,興軍任團支部書記期間,培養(yǎng)我加入了共青團,后又擔任車間團支部委員,興軍任廠團委書記時,我又擔任車間團支部書記。1974年興軍參軍入伍,我被推薦當選鞍山市機械工業(yè)局團委委員。隨著時間的推移,興軍先后擔任市機械工業(yè)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紀委書記、市玉佛山管委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正局級調研員。后來我擔任廠教育科長、工會生產委員、分廠黨總支書記,與當初興軍的幫助密不可分。40年過去了,我與興軍步入了花甲之年,又于同年同月退休,回想起當年當車工學徒的3年時光,心底依然溫存。
我倆是車工———這情感,比金子貴,比海深!
責任編輯院蔣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