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康
ESC系統(tǒng)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常用,只有將車輛駕駛到極限,ESC系統(tǒng)才能起到作用,使用率極低。即便如此,ESC也可能會在關鍵時刻挽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提起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ESP。ESP作為博世的拳頭產品已經深入人心,被運用在很多品牌的車型上,也成為消費者在購車時比較看重的一項配置。同時,市面上還有很多與ESP相似的產品,它們有著不同的名稱,比如豐田的VSC,本田的VSA,寶馬的DSC,實際上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國際化的統(tǒng)稱---ESC(電子穩(wěn)定控制系統(tǒng))。
眼下的ESC在中國又是怎樣一種狀況呢?
ESC普及現狀
ABS(防抱死系統(tǒng))和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tǒng))早在1956年就已經誕生,作為一項早已被廣泛應用的主動安全技術,在中國卻因為缺少相應法律法規(guī)而成為一些企業(yè)偷工減料的借口。相比歐美,由于汽車普及程度較高,所以各國政府對ESC等主動安全技術做了很多強制性規(guī)定。
2012年11月1日,歐盟汽車安全新規(guī)要求對M1類(中型載客車)和N1類(小型載客車)車輛加裝ESC,否則車輛將無法獲得歐盟車輛型式批準。老牌汽車大國美國也是很早前就在聯(lián)邦機動車安全標準FMVSS中,明確要求車輛加裝電子穩(wěn)定控制系統(tǒng)以保障道路安全。
在中國,由于缺少相應強制性規(guī)定,所以一些廠家都沒有為自己的車型安裝電子穩(wěn)定控制系統(tǒng)。在最近媒體針對主流緊湊轎車配置ESC的一項調查中,發(fā)現日系汽車品牌以及韓系汽車品牌在低配車上均沒有ESC,而歐美系產品已經將ESC列為標配。
實際上,這種情況也在發(fā)生轉變。在歐美品牌率先掀起標配ESC的風潮后,日系品牌也加快了標配ESC的步伐。比如,本田旗下的思域只有EXI版本配備了ESC系統(tǒng),但最新上市的繽智VEZEL以及XR-V也全系標配了ESC。目前,豐田新款卡羅拉以及日產全系,都沒有全系標配ESC,這其中的確有廠家故意控制成本,拉低產品售價的因素,但這種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ESC的作用
ESC最初起源于ABS。ABS原理很簡單,它能在車輪即將到達抱死臨界點時,對車輪進行每秒60次至120次的剎車行為。這種行為可以有效的避免緊急制動時車輪抱死、方向失控以及車輪側滑。如果沒有ABS系統(tǒng),汽車緊急制動時極容易發(fā)生甩尾,如果在高速行駛時發(fā)生甩尾,后果不堪設想。
隨著半導體領域在60年代以后的迅速發(fā)展,ABS防抱死系統(tǒng)開始嘗試加入智能元素,至此ABS開始了有了會思考的大腦,最終形成的ESC系統(tǒng)包含了TCS(牽引力控制系統(tǒng))和ABS。
日常駕駛,如果突然遭遇障礙物或者行人,車輛需要進行緊急避讓。避讓時,車輛會發(fā)生橫向作用力,這種力極難控制,稍不注意,車輛就會側滑出去,甚至發(fā)生甩尾、漂移等情況。ESC在每個車輪上安裝了一個車輪傳感器,其中偏航率傳感器用以測量圍繞其縱軸的回轉運動,轉向角度傳感器用以測量司機的轉向意向??刂瓶偝山邮諅鞲衅餍盘柡?,對每個車輪發(fā)出信號,增加或者減少控制每個車輪的制動壓力。
舉例而言,當車輛突然遭遇障礙物時,駕駛者轉動方向盤以緊急避讓,轉向角度傳感器會將信號送給ESC控制總成,偏航率傳感器同時發(fā)出轉向不足的信號,此時車輛轉向內側后輪會緊急制動產生作用力,使車輛按照轉向意圖行駛。在完成緊急避讓后,車輛會向反方向緊急轉動,以便回到直線軌道,此時尾部就會產生漂移的意圖,最終轉向過度。ESC控制總成會使外側前輪緊急制動,產生反作用力,保證車輛回歸正軌。
ESC的誤導
在ESC的推廣過程中,某些媒體存在對ESC的解讀誤導,以網絡上比較著名的《震驚! ESP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可能會導致事故的發(fā)生》文章為例。文章中,作者以保時捷Macan在麋鹿測試(檢驗車輛規(guī)避障礙能力以衡量車輛安全性的測試方法)中失敗為例,將最終原因歸結為ESC,并傳遞出ESC會導致事故的信息。
實際上,Macan出現這種現象很正常,之所以出現麋鹿測試失敗,是因為保時捷針對高重心SUV車型設計了ARP(電子防翻滾系統(tǒng)),這屬于設計思維的不同。相反,Macan在激烈操控下,以高重心的車身四輪依舊可以牢牢貼地,可以說是操控性能與電子系統(tǒng)的完美結合。
ESC對于轎車來講或許最嚴重的問題是轉向過度,而對于SUV來說,不光是轉向過度,車輛側翻也是比較重要的問題。由于SUV高重心,在轉向過度之后,不僅容易發(fā)生漂移還容易發(fā)生側翻,所以保時捷才研發(fā)了防側翻ARP功能。這種功能未來也可能會像ESC一樣成為SUV車型的標配。
另外一些媒體認為雪地駕駛應該關閉ESC或者ABS,因為他們無法縮短制動距離。事實上,ABS在雪地的確對制動距離貢獻不大,但可以大幅提高可轉向性以及車身穩(wěn)定性。如果雪地關閉ESC,輪胎的附著力會降低,而且容易打滑,開啟ESC后,ESC會在輪胎打滑后瞬間干預,車輛可以輕松起步。
凡事有利就有弊,ESC也不是全是優(yōu)點,它在一些特殊路況下會產生反作用。常見的有砂石路面,如果開啟ESC,ESC會為防止車輪打滑而降低扭矩,如果此時車輛爬坡,車輪會持續(xù)處于打滑狀態(tài),關閉ESC車輛會更加容易爬坡。
ESC普及依舊很久
為了幫助研究新技術需要多久才能實現普及,HLDI(美國公路損失數據學會)的一份報告表明一項新式安全系統(tǒng)從它開始裝配在豪華量產車型到普及到大眾車型上平均需要30年時間,而最終普及的標準是路面行駛的95%的汽車都將此項配置列為標配或選配。
從ABS在1985年開始被重視,到2000年,ABS的標配率僅為17%,選裝率僅為12%,而這組數據到了2010年,ABS的標配率已經達到了99%,我國也已經強制所有車輛安全ABS系統(tǒng)。
ESC目前在很多低端車型上均沒有配備,更多的集中在緊湊車以上的車型。在POLO、飛度等小型車領域,廠家受成本等因素限制多數都沒有配備ESC電子穩(wěn)定控制系統(tǒng)。ESC系統(tǒng)在1995年的時候才引入美國市場,至2000年只有10%的標配率,2012年美國開始強制要求標配ESC系統(tǒng),隨后ESC標配速度上升極快。
ESC系統(tǒng)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常用,只有將車輛駕駛到極限,ESC系統(tǒng)才能起到作用,使用率極低。即便如此,ESC也會在關鍵時刻挽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生命里不允許有危險的可能性,所以消費者在選購汽車時,應該優(yōu)先選擇購買搭載ESC系統(tǒng)的車型,保障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