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紅
摘要:《莫菲》是薩繆爾·貝克特第一部杰出的長篇小說。《莫菲》的主要特征是它將二元對立的小說世界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包括身體和思想、精神和物資、自我和他人等、這部小說主要描寫了一個等待就業(yè)的愛爾蘭人莫菲一味追尋自我,脫離現(xiàn)實,最終死亡的故事?!赌啤返墓适虑楣?jié)與《等待戈多》一樣荒誕,結構曲折言語胡亂而且整本書滑稽不堪。當然在這本書中,薩繆爾·貝克特也做出突破,實現(xiàn)了形式和內容的統(tǒng)一,但是卻沒有實現(xiàn)小說中人物的協(xié)調。莫菲背離現(xiàn)實,追尋完全的自我,想要狂顛地世界,但是卻被理性的世界所擊敗。在死亡時,莫菲實現(xiàn)了頓悟,得到了解脫,理性再一次擊敗了瘋狂。
關鍵詞:薩繆爾·貝克特 《莫菲》 理性 瘋狂 對峙
提起薩繆爾·貝克特,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那歷時百年依舊相遇全球的荒誕劇代表《等待戈多》,而他本人也因為這部作品而被人們譽為荒誕片戲劇大師,在全球享有盛名。但是人們鮮為人知的是,他在小說界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薩繆爾·貝克特就開始了他的小說生涯,但是人們卻不以為然,直至四十年代才將矛頭轉向了戲劇界,人們對他的現(xiàn)就評論逐漸加深,他的小說才正式出現(xiàn)在人們的眼球,綻放出它們應有的光芒。在196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瑞典皇家文學院評論他:“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xiàn)代人們從精神貧窮中得到振奮。”
一、作品的時代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世界一片廢墟,西方歐美文學家關注人們殘酷的生存環(huán)境和那被戰(zhàn)爭扭曲的靈魂。薩繆爾·貝克特的《莫菲》正式這個時代的產物,故事情節(jié)荒誕,語言混亂,內容晦澀滑稽,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他認為:世界是殘酷的,人類就應當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莫菲》在主人公莫菲向往完全的顛狂,卻忽視了社會的現(xiàn)實,最終不得不向理性的現(xiàn)實屈服。
米歇爾·福柯認為,癲瘋的歷史就是一部關于理性如何戰(zhàn)勝癲狂的電影。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們生來的瘋狂受到了后天學來的理性的壓制。這在文藝復興中首先得到了體現(xiàn)人們創(chuàng)作了瘋人船,使之漂流向茫茫的黑暗海域,實現(xiàn)對異己的排斥和流放,通過這一途徑他們使自己得到了解脫,也讓全人類得到了安慰。而十九世紀瘋人院的建立,表面上標志著非理性的解放,但現(xiàn)實是非理性被理性制服,癲狂被理性壓制。
《莫菲》正是一部反映瘋狂被理性壓制的小說。另一個原因是愛爾蘭的被侵略被壓制的黑暗歷史。幾百年來的被殖民使得愛爾蘭人們的民族主義高漲,同樣也使得愛爾蘭的文學家對國家的未來焦慮不堪,所以他們想來對寫瘋狂故事更加青睞,從剛開始的瘋子格列佛到瘋狂的莫菲都是如此。所以,這個國家的歷史背景也決定了這個國家文學的情感傾向。
二、莫菲的內容
《莫菲》這部小說生動的描述了瘋狂在于理性的對峙中是如何步步失敗的。在被拒絕四十二次后才得以在1938年出版,在這部小說中,薩繆爾·貝克特刻畫了一個精神衰弱的唯物主義者——莫菲。在小說中他是一個無業(yè)游民,每天只是坐著思考人生,經常裸體坐在搖椅上想要達到思想上的絕對自由,正在熱戀中的女友勸他回到現(xiàn)實,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過上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卻沒能改變他。他的故事反映了癲狂在理性的世界中尋找立足之地。在笛卡爾的二元對立結構之中,理性永遠處于中心位置,而薩繆爾·貝克特的《莫菲》只是對這種結構的一個解釋和驗證。
在小說《莫菲》的開頭有這樣的一句話:“太陽不分青紅皂白的照在新的天空上,莫菲住在西布朗普頓的一個蝸居里,避開陽光,仿佛無拘無束?!边@句話便宣布了二元對立觀點的開始,太陽代表莫菲所生活的現(xiàn)實的大世界,而莫菲在西布朗普頓的小屋就代表他的內心世界。太陽是永遠存在的,固定不動的,被大自然的法則所約束的大世界,而他的精神世界是小的,不固定的,隨時改變的,只和自己內心有關的虛擬世界。外面陽關普照大地,是指理性的世界,規(guī)律的,而莫菲在家蝸居,反映了他逃避現(xiàn)實,但又不能不與現(xiàn)實所聯(lián)系。
《莫菲》中人物有三個階層,第一個:馬德林病院的病人安東先生,他是一個十足的瘋子,不可理喻。第二類人:莫菲,他代表那些逃避,脫離現(xiàn)實,只追尋自己內心快樂的人。而第三種人:他們代表尋找莫菲的人,其中有庫柏、尼銳等人,他們所代表的是現(xiàn)實的理性世界。
三、對本書的討論分析
這篇文章主要是從兩個方面研究了瘋狂與理性在對峙的過程中是如何逐步失敗并被壓制的。第一個方面是從本書的主人公莫菲與他的好友尼瑞的關系中分析斟酌的,而第二個方面則是主要寫了主人公莫菲與安東先生的撲朔迷離的關系,以此來分析瘋狂與理性的對峙過程。
尼瑞和莫菲最為相似,兩個人都是由于過于博學多才而令人奇怪,據說莫菲曾經拜入尼瑞的門下,當他的學生,但是不同的是,莫菲整日沉迷與他的精神世界,而尼瑞更加注重現(xiàn)實,他是理性世界的代表,從他們兩個的對話中能明顯的體現(xiàn)出他們各自所代表的立場和觀點的不同。
尼瑞認為世界是有規(guī)律的,客觀存在的到處都是原則和理論的物質,但是在莫菲的眼中,人生就是一個在尋找精神世界的過程。除了世界觀、人生觀的不同之外,他們兩個在對女性的要求上也可見一斑。莫非不會愛人,也不能愛人,因為他總覺得心靈和肉體不統(tǒng)一,但是尼瑞會愛人,并且總能將之付諸實踐,這在他追求庫尼安小姐的過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為了得到她,尼瑞不怕辛苦,四處托人幫助庫尼安小姐打聽莫菲的位置,還親自出馬尋找莫菲。這兩個人在各個方面的對立就是理性與瘋狂的具體表達形式。但是隨著劇情的發(fā)展,他們兩個人的矛盾和沖突慢慢消退甚至消失,特別是當尼瑞發(fā)現(xiàn)小姐與威利先生的愛情后,他也想莫菲一樣對愛情失望,也正是這種種失望,使得他將目光轉到了莫菲身上,他對莫菲的興趣和好感大增,而對莫菲的尋找也不知不覺得變?yōu)榱艘环N對瘋狂生活的向往。
四、結束語
本文主要是通過對荒誕小說《莫菲》的分析和評價來表明本書的主人公莫菲的心理與現(xiàn)實世界的矛盾,從而生動的揭示了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以及薩繆爾·貝克特對待別人、為人處事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他代表的荒誕小說的主要的審美特征。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之間徘徊不定,選擇了以自我為中心,逃避現(xiàn)實,想進入完全的癲瘋世界和他的自由世界,卻不知道,她所向往的、追求的自由境界就是一中黑暗的,不切實際的夢想。莫菲的自由追求最終以他的死亡落下了帷幕,也只有死亡才能將他帶入他所苦苦追求的自由境界,不僅僅使他成為理性與癲瘋的統(tǒng)一,也使這個統(tǒng)一消亡。小說《莫菲》還標志著薩繆爾·貝克特小說的前奏。
參考文獻:
[1]朱禹函,羅新平.理性與瘋狂的對峙——淺析薩繆爾·貝克特的長篇小說《莫菲》.今日中國論壇,2013.
[2]劉瑩.二元對立世界的構建——塞繆爾·貝克特小說《墨菲》哲學之維.黑龍江與社會科學,2009.
[3]王雅華.大世界與小世界的對立——評塞繆爾·貝克特的長篇小說《莫菲》[J].外國文學評論,2001,(03).
[4]張士民.《莫菲》與《瓦特》:“本體論洞穴”中永恒的心靈壁畫[J].國外文學,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