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秋
摘 要: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天才的力量震撼了世界,相較于屠格涅夫的勻稱優(yōu)雅,陀思妥耶夫斯基顯得激情澎湃,正如小說《地下室手記》所展示的一樣,露骨的宣泄式的獨白,在瘋狂的獨白中凸顯了一個令讀者印象深刻的與眾不同的主人公形象。《地下室手記》體現(xiàn)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xué)的全部藝術(shù)特色,是小說,又似懺悔錄和哲學(xué)論文。本文試圖從小說表現(xiàn)方式,尤其是說話藝術(shù)切入,分析它對人物形象刻畫的作用,并通過多個文本的對讀,深入探討與“多余人”、“小人物”等相關(guān)聯(lián)的“地下室人”形象,并簡要論述它的藝術(shù)價值。
關(guān)鍵詞:表現(xiàn)方式 ?說話藝術(shù) ?地下室人 ?人物形象
《地下室手記》分為“地下室”和“雨雪霏霏”兩部分,前者的論述為后者的記敘做鋪墊。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中的里程碑,是五部長篇小說的總序。它塑造了文學(xué)史上一個特殊的人物形象——地下室主人。作者論及這部小說的最初構(gòu)思時如是說:“我是在獄中的鋪板上,在憂傷和自我瓦解的痛苦時刻思考它。”“在這部小說里,我將放進我的整個帶血的心?!雹僮髡邍I心瀝血,施展其藝術(shù)才華,以獨特的敘述模式,精湛的說話技巧成功塑造了地下室人的鮮明形象。
一、開門見山的自我介紹與自我否定
“我是一個有病的人······我是一個心懷歹毒的人。我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②主人公開篇便袒露自己,話語中帶著輕蔑的語調(diào),全不在意的口吻,甚至還有著狂妄自大與莫名的驕傲。進一步閱讀發(fā)現(xiàn)他只是一位繼承遠親一筆財產(chǎn)后寓居地下室的退職八品文官,是個極其卑微的存在。他是小人物,也是另一種多余人,然而卻也不是罕見的個別現(xiàn)象,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俄國時代的大眾化存在。
“小人物”并非第一次出現(xiàn),普希金的《驛站長》,女兒冬妮婭被上尉“騙走”,老人孤苦伶仃直至凄涼死去;果戈里的《外套》與《狂人日記》;魯迅的《狂人日記》主人公也與之有著極大相似性。此外,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前后期作品中也有著這方面的塑造。比如《窮人》,年老的公務(wù)員瑪卡爾·杰符什金和自幼失去雙親,寄人籬下又淪為妓女的瓦爾瓦拉相互關(guān)照相互愛憐,然而迫于經(jīng)濟條件,杰符什金無法救助她以至于她只好嫁給地主為妾?!拔以谶@么一種不定的環(huán)境里,我沒有前途,我猜不透我將來會變成什么樣,我真痛苦?!雹蹠爬镏卑椎淖晕冶砺叮宫F(xiàn)了小人物的悲哀。這些小人物身上都有著令人憐憫的因子,而作品也裹挾著深刻的人道主義思想,彌漫著深切的同情。而此處的《地下室手記》:“我曾是個心懷歹毒的官吏。我待人粗暴,并引以為樂。”④他似乎善于運用獨特說話技巧,進行自我否定并“蓄意”觸碰他人的“憎惡線”。
“多余人”也是俄國文學(xué)中的重要形象,萊蒙托夫筆下的彼喬林,他是到高加索服役的貴族青年軍官,苦于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因而養(yǎng)成玩世不恭的處世態(tài)度,“再說,人間的歡樂與災(zāi)難同我這個因公出差、到處流浪的軍官又有什么關(guān)系!”⑤再如普希金筆下的奧涅金、屠格涅夫筆下的拉夫列茨基。學(xué)者曾說地下室人就是俄國的哈姆雷特,不過這哈姆雷特不是丹麥王子,不是俄國的地主或貴族,而是一名俄國的窮官吏或平民知識分子,是一只具有強烈意識的地下室耗子,是非英雄。作者則塑造了變形的多余人,都是受歐化教育的知識分子,脫離俄國現(xiàn)實,脫離民族文化根基,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多余人是貴族,地下室人是個卑微的小人物,他“小”在經(jīng)濟實力薄弱,他花不起錢,也愛不起女子 ;他“小”在社會地位低下,他的仆人不敬畏他,他的同學(xué)們也藐視他。
1934年高爾基在第一次全蘇作家代表大會上,高爾基稱《地下室手記》主人公是“自我中心主義者的典型,社會墮落者的典型”,但其實這種人并非個別現(xiàn)象,甚至說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人物,代表了俄國那個年代多數(shù)人的狀態(tài),正如他自己說“我引以為自豪的是,我首先塑造了真正的俄羅斯大多數(shù)人,而且首先揭露了他們的丑惡和悲劇的一面。他們的悲劇就在于認識到自己的丑惡……”“只有我一個人寫出了地下室的悲劇因素,這個悲劇因素在于受苦難,自我懲罰,意識到更好的事物,而又沒有可能達到它,而重要的是這些不幸的人們明確相信,大家也都如此,因而無需改好!它表現(xiàn)為內(nèi)心痛苦,自我懲罰,意識到美好的理想而又無法達到它。”
二、循環(huán)往復(fù)的爭辯“怪圈”
他不是一個人在說,也不是在對一個人說,反而像在一個大會堂進行激烈的辯論,有“我”、“我們”,“你”、“你們”,“他們”,“實干家們”,人物眾多,主人公不斷地給自己設(shè)置情景,然后端坐在情境里,再把相關(guān)的人物全都拖進去,這便又彰顯了他的說話藝術(shù)能力,善于“建立聯(lián)系”?!耙溃切┥朴跒樽约簭?fù)仇以及一般善于保護自己的人——比如說,他們是怎么做到這點的呢?我們假定,他們陡然充滿了復(fù)仇情緒,除了這種感情外,這時在他們身上已經(jīng)沒有了任何別的感情。這樣的先生會像一頭發(fā)狂的公牛似的,低下犄角,真本目標,除非前面有一堵墻才會使他止步?!敝T如此類,他提出問題,用反問引起讀者關(guān)注,又通過假設(shè)來設(shè)定回答情境,解決問題后又是假設(shè),循環(huán)往復(fù),滔滔不絕的論述是其獨特的語言魅力,仿佛是一個沒有結(jié)點的圓。在這個爭論的怪圈中,雖然不時有別的聲音,但是明顯能感到一切都是地下室人在掌控話語權(quán),甚至在思想上企圖實施“霸權(quán)主義”,時時刻刻以自我意志與意愿為首要,以自我為中心。作者通過洋洋灑灑激情澎湃的論爭,迫擊炮般轟入腦中的話語,具體生動塑造了一個自我主義者,在復(fù)調(diào)中讀者看到了他與其他意識以及其他思潮的沖突:他對“二二得四”不以為然,他厭惡自然規(guī)律與科學(xué),“要是我由于某種原因根本就不喜歡這些自然規(guī)律和二二得四,這些自然規(guī)律和算術(shù)跟我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仍舊是不屑的狂妄氣。他崇尚自由崇尚隨心所欲,《被侮辱與損害的》中瓦爾科夫斯基公爵的“在我之后哪怕洪水滔天”的論調(diào),與地下室人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相呼應(yīng),杜勃羅留波夫看到:對備受折磨和被扭曲的人們的“疼惜”是作家陀氏的天性,而其藝術(shù)功績在于揭示了這些人們心靈深處“對人的本性的生動的、從來沒有被磨滅的企求和渴望?!雹拮髡呃脧?fù)調(diào)藝術(shù)手法,不是為了代表自己的思想主張,而是試圖利用多個傳聲筒讓更多人說話,讓這些人的思想在論爭中得以體現(xiàn),因而展現(xiàn)一個思維火花迸射的場面。整個復(fù)調(diào)手法仿佛打造了一部滑稽劇,而地下室人就是主角,他在自我意識中自我陶醉,“蹩腳的俏皮話:但是我偏不把他刪除。我之所以寫它,是因為我想這話一定很俏皮;可現(xiàn)在我自己也看出,我不過是可憎可厭地想借此炫耀一番而已——我故意不把它刪除?!边@是敘述中一特色,即不斷地自我補充,在括號里進一步說明,使得主人公更加真實,使得他的思考與發(fā)言更加真實,因為沒有人可能把所有的話說得圓滿、無需更改,而這也進一步完善了主人公的形象,令讀者更身臨其境。
三、傾瀉激情的話語流,洶涌澎湃的意識流
閱讀《地下室手記》最深刻的感覺便是激情與沖擊。讀者被緊湊的而節(jié)奏感又極強的話語以及洶涌的意識沖擊。讀者從高強度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中認識到一個雙重甚至多面的主人公形象:
其一,他自卑又狂妄,卑賤又虛榮。 正文開篇便進行“高傲的自我介紹,狂妄的自我敘述”,再如“你們大概會說,不值得同您這樣的人打交道;既然這樣,我也可以用同樣的話回敬你們。我們在嚴肅地談問題,既然你們不愿意對我惠予關(guān)注,我也不會低三下四地求你們。我有地下室?!彼麄冊捳Z中表現(xiàn)著極大的狂妄與不屑,甚至帶有魯迅筆下阿Q的精神勝利法。“問題在于我達到了目的,保持了尊嚴,一步都不讓,而且在大庭廣眾之中使自己處于與他完全平等的社會地位。我回得家來,感到大仇已報。我興高采烈。我洋洋得意,唱著意大利詠嘆調(diào)?!钡叵率抑魅顺鲇跓o邊的虛榮,對自己在涅瓦大街上給軍官卑微地讓路表示憤懣與無法忍受,為此專門預(yù)支薪水讓自己“衣冠楚楚”去“被讓路”,結(jié)果終于“勇敢”地閉著眼睛小小碰撞了一下軍官,便小人得志激動不已。俄羅斯學(xué)者基爾波金指出,陀氏在這里描寫的人們在大街上想讓而碰撞的情節(jié)與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小說《怎么辦?》中的一個插曲相關(guān)聯(lián)。⑦普林斯頓大學(xué)的弗蘭克指出:“地下室”主人公更換外套領(lǐng)子的情節(jié),可能是陀氏不知不覺從果戈里《外套》那里取材的。⑧而作者卻通過獨特的藝術(shù)手法,情節(jié)的重設(shè),心理活動的層層遞進,譏諷了一個虛榮的小人物。
其二,他渴望躲進龜殼與外界隔絕卻又逢迎巴結(jié),他憎惡身邊的人卻又懼怕他們。“我恨透了我們辦公室的所有的人,從頭一個到最后一個,而且所有的人我全瞧不起,可是與此同時我又似乎怕他們?!钡叵率抑魅藢⑶楦姓媲械刂苯拥赝ㄟ^語言宣泄出來,不加修飾。正如他憎惡茲韋爾科夫甚至想要給他一記耳光,但是又敬畏他以至于甚至主動卑賤地表達歉意。主人公生活中農(nóng)奴制瓦解的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俄國,生活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到的彼得堡中心城市,無法與世界決裂,因此地下室人還是重見天日了,并且思維的水龍頭放開了。作者借此展現(xiàn)了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的狀態(tài)縮影。
其三,明知墮落且厭惡淫亂卻自甘墮落,向往美與崇高行事下賤?!叭绻屛姨魧I(yè)的話:我非挑懶蟲和酒囊飯袋不可?!痹偃缇蹠蠼桢X去了青樓,他憎惡這樣的糜爛,但是卻放任自己干著丑陋的事情。主人公咆哮著在思想里暴露自己的內(nèi)心沖突。 在資產(chǎn)階級革命后的西歐,作者親眼看到理性王國并沒有帶來普遍幸福,啟蒙主義—理性主義所倡導(dǎo)的“自由平等博愛”并沒有作為普遍的道德觀念為人接受,相反,百萬富翁為所欲為,饑餓的靈魂在杜松子酒和墮落中尋求解脫。干著卑賤的事情也企圖為自己辯駁,“我這時的膽怯并不是因為膽小,而是出于無邊的虛榮” “‘我是喝醉了酒才到這兒來的。我急于為自己辯白”。企圖與低賤行為劃開界限,帶有詭辯和狡辯意味。
四、 面向大眾的演說
雖然整部小說基本都是獨白,但在這部作品中地下室主人不是一個人,他有很多的“話友”和聽眾,他無所顧忌地大方地展示心理,并不停地為自己補充說明?!俺3?,在某個極其惡劣的彼得堡之夜,回到自己的棲身之地,強烈地意識到,瞧,我今天又干了一件卑劣的事,而且既然做了,也就無法挽回了——這時候我竟會感到一種隱蔽的、不正常的、卑鄙的、莫大的樂趣,然而內(nèi)心里,秘密地,又會用牙齒為此而咬自己,拼命地咬,用鋸鋸,慢慢折磨自己,以致這痛苦終于變成一種可恥的而又可詛咒的甜蜜,最后又變成一種顯而易見的極大樂趣!”讀者看到的便是病態(tài)畸形的心理?!叭绻腥舜蛭乙挥浂?,我甚至?xí)詾闃贰?小說主人公多次表達希望被扔出窗外,希望被打的想法,深刻揭示了他變態(tài)的受虐心理。作者在其“演說”中捕捉人物電光火石般的微妙心理,歇斯底里病態(tài)心理以及瘋狂露骨的剖析,并將一切以話語的藝術(shù)體現(xiàn),揭示了時代背景下迷惘的一代的畸形心理。 如叔本華所說,“痛苦和無聊之間拼命自我折磨并從中獲得快慰的情緒。”“果戈里主要是社會詩人,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詩人?!雹崴约簠s說:“人們稱我為心理學(xué)家:這不對,我只是最高意義上的現(xiàn)實主義者,即描繪人的靈魂的全部深處?!眲e林斯基是毫不掩飾的描寫真實,反映現(xiàn)實的真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是用夸張、怪誕、幻想等手法來反映生活中離奇的現(xiàn)象,他注重本質(zhì)的真實,認為虛幻的現(xiàn)實主義更能反映現(xiàn)實的本質(zhì)。
同樣的社會背景下,車爾尼雪夫斯基通過《怎么辦》傳播了正能量,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則描寫黑暗,直抵人心,“既成不了壞人,也成不了好人,既成不了小人,也成不了君子,既成不了英雄,也成不了臭蟲”。不由想起《紅高粱》里的描述“高密東北鄉(xiāng)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⑩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年輕才華的全部精力和新鮮性著手分析使他震驚的我們可憐的現(xiàn)實的畸形現(xiàn)象,并在這種分析中善于表達自己高度人道的理想。作者通過精湛的說話藝術(shù),獨特的敘述方式,成功塑造了地下室人鮮明的形象,成為他筆下一顆珠寶,凝聚了他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在整個俄國文學(xué)時代甚至當(dāng)今文壇都有著其重要作用和藝術(shù)價值。
注釋
① 陳燊.書信集(上)[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307.
②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記[M].臧仲倫,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3.
③ 陀思妥耶夫斯基.窮人[M].文穎,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6.
④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記[M].臧仲倫,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3.
⑤ 萊蒙托夫.當(dāng)代英雄[M].馮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144.
⑥ 俄羅斯批評界論陀思妥耶夫斯基[M].莫斯科:國家文學(xué)出版社,1956:42-65.
⑦ 基爾波金.60年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M].莫斯科:文學(xué)出版社,1966:513-514.
⑧ 弗蘭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第3卷[M].新澤西:普林斯頓大學(xué)出版社,1988:337.
⑨ 瓦列里安·邁科夫.略論1846年的俄國文學(xué)[M].1847.
⑩ 莫言.紅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7:2.
參考文獻
[1]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記[M].臧仲倫,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2] 陳燊.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三十卷本)[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3] 彭克巽.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藝術(sh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
[4] 陳燊.書信集(上)[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5] 陀思妥耶夫斯基.窮人[M].文穎,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6] 萊蒙托夫.當(dāng)代英雄[M].馮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7] 俄羅斯批評界論陀思妥耶夫斯基[M].莫斯科:國家文學(xué)出版社,1956.
[8] 基爾波金.60年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M].莫斯科:文學(xué)出版社,1966.
[9] 弗蘭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第3卷[M].新澤西:普林斯頓大學(xué)出版社,1988.
[10] 瓦列里安·邁科夫.略論1846年的俄國文學(xué)[M].1847.
[11] 莫言.紅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