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源
張嘉譯:高爾夫“打掉”多年老腰疾
◎王源源
張嘉譯近年來成功主演了多部影視作品,但在生活中始終保持著低調(diào)、樸實,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隨性”,沒有太多講究。但這個“沒有太多講究”的人,卻癡迷一種有點講究的運動——高爾夫。
張嘉譯最開始接觸高爾夫是在2008年,一個在國外定居的朋友回國時給他帶了一套球桿,對他說希望半年后能一起打球。張嘉譯很感激朋友的一片苦心,他知道朋友是在鼓勵他多運動,以緩解多年腰疾帶來的痛苦。
說起張嘉譯的腰疾,還真是有些年頭了。1970年出生的他在1992年被查出患上強直性脊柱炎,也就是說,一個22歲的大小伙子,在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yè)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被“老腰病”纏上了。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極治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痛苦依然如影隨形。他曾回憶說,2000年,自己已是而立之年,因為不甘心一生就這樣荒廢掉,便帶了全部積蓄來到北京闖蕩。為了彌補前些年浪費掉的時間,他瘋狂接戲,幾年下來成了圈里公認的“戲瘋子”。
每次去劇組,張嘉譯都得帶著大包小包的中藥,在拍戲間隙熬來吃。但是,由于工作強度大,腰痛始終折磨著他,那時候除了吃藥,每天他還要提前半個小時起床,用熱水沖后背,否則就會疼得沒法拍戲。趕上戲份多的時候,疼痛會變本加厲,他就只好靠吃止疼藥。
其實,多年來也有不少朋友告訴張嘉譯,說打高爾夫可以鍛煉腰部,但他一直覺得這項運動沒多大意思,拿個球桿推來推去的像老年人的活動。這次,朋友特意送他球桿,他感到好意難拂,再加上當年他接拍的電視劇《蝸居》里有打高爾夫的場景,需要掌握基本動作,于是,他便扛上球桿“被迫”下了練習場。沒想到的是,他這一練很快就上癮了,找到了童年時和小伙伴們游戲的感覺,于是越發(fā)喜歡高爾夫了。
從此,張嘉譯再去劇組,隨身帶的物品中便多了球包,到劇組的第一件事也是打探最近的球場位置。為了擠出時間打球,他甚至早上5點就起床,簡單洗漱后跑步去球場,打到10點多再跑回來拍戲。趕上在家休息更是天天下場,手都被磨破了,“像著魔似的”。
打高爾夫之前,張嘉譯喜歡打麻將,打球之后麻友邀約他一概拒絕。憑著這股認真勁兒,張嘉譯的球技進步很快,半年后,送他球桿的朋友從國外回來,和他下場一比試,竟已不是他的對手了。
通過練球,糾纏張嘉譯多年的腰痛不知不覺遠去了,人也變得越來越精神。他說,每天早早起來打上一場球,沖個澡去拍戲,一整天都感到精力充沛。不僅如此,高爾夫在健身的同時還磨煉了氣質(zhì),讓他越來越從容、沉穩(wěn)。
張嘉譯說,《蝸居》讓自己和高爾夫結(jié)緣,但其中打球的戲份太少,遠遠沒有過癮,有機會扮演與高爾夫有關(guān)的角色,自己會很樂意接受。他甚至還說,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他會做一個高爾夫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