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在希臘神話中,它是智慧女神的化身;
在《哈利·波特》中,它是魔法師的御用寵物;
在日本,它被看作是福鳥,還是長野冬奧會的吉祥物;
在瑪雅文化中,它是死亡和破壞的象征……
它有著堅韌的利爪、鋸齒狀的羽毛、靈活的脖子、大大的眼睛……它就是黑夜里展翅高飛的“暗影獵手”——貓頭鷹。
為什么說貓頭鷹是“暗影獵手”?
說它們是“暗影獵手”,一點兒也不過分。
貓頭鷹是名副其實的色盲(只能辨別藍色),但它在夜間的視力極好。一般說來,動物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有兩種,一種是錐狀細胞,可以感受強光;另一種是柱狀細胞,可以感受弱光。大部分白天活動的鳥類,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主要是錐狀細胞。而貓頭鷹正好相反,它們的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主要由柱狀細胞所組成,所以,在夜間能感受到非常微弱的光。這就是貓頭鷹在漆黑的夜里也能準確地抓住獵物的原因。
除了眼睛,貓頭鷹的耳朵也為它捕捉獵物提供了很大幫助!貓頭鷹的兩只耳朵長得并不是那么對稱——它的右側(cè)耳朵比左側(cè)的略高,這樣長可是有原因的。獵物在遠處發(fā)出聲音的時候,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間會存在時間差,貓頭鷹就通過這個時間差準確判斷出獵物的位置。
貓頭鷹的眼睛和耳朵都是發(fā)現(xiàn)獵物的利器,但要想接近獵物,就必須要做到悄無聲息。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是:開啟“靜音飛行模式”。貓頭鷹的羽毛非常柔軟,而且飛羽前緣有類似梳齒的結(jié)構(gòu),因而它在飛行時產(chǎn)生的聲波頻率很低,不到1 千赫,而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的耳朵是感覺不到這么低的頻率的。這樣,它就可以悄無聲息地接近獵物了!
貓頭鷹為什么總喜歡轉(zhuǎn)動腦袋?
由于頸椎結(jié)構(gòu)的獨特性,多數(shù)鳥類的頭部可以轉(zhuǎn)動180度,而貓頭鷹頭部的轉(zhuǎn)動范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70度!當然,這是貓頭鷹的“獨門絕技”,人最好不要輕易模仿。它們的頸椎還有特殊的微血管,這能保證頭部即使旋轉(zhuǎn)了270度,也不會影響腦部的供血功能。
其實,它們有這么厲害的脖子也是“被逼無奈”。因為,它們的眼睛不像人類的眼睛可以隨意轉(zhuǎn)動眼珠,所以,只能靠轉(zhuǎn)動脖子來調(diào)整視覺角度,從而定位獵物的位置。
貓頭鷹真的只吃老鼠么?
貓頭鷹是肉食性動物,這意味著它們確實不吃素。它們小的時候以螞蚱、蚯蚓之類的小型動物為食,長大后就主要吃鼠類,有時也吃小鳥、蜥蜴、魚等動物。大型的貓頭鷹甚至能抓野兔來享用。
有趣的是,貓頭鷹無法咀嚼,因此只能“囫圇吞棗”:對于小動物,它們會整個吞下;對于大動物,它們會撕成小塊再吞食。它們有兩個胃,一個叫腺胃,能夠制造胃液;另一個叫肌胃,用來將吞進去的食物碾碎。它們會把無法消化的東西,比如骨骼、羽毛等,擱置在肌胃里,擠壓成和肌胃一樣的形狀——人們稱作“食團”或者“唾余”——然后將其吐出,最后,把能消化的部分送到腺胃里消化。當然,它們得先把食團吐出去之后才能再次進食。
可以養(yǎng)只貓頭鷹當寵物嗎?
電影《哈利·波特》里,貓頭鷹傳送信件的畫面讓無數(shù)人艷羨,養(yǎng)只貓頭鷹當寵物一時間成了不少人的愿望。那么,貓頭鷹真的適合當寵物養(yǎng)嗎?
首先,貓頭鷹并沒有電影里所描述的那么聰明,想訓練它們做捕獵以外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貓頭鷹有“上吐下瀉”的毛病——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它會把消化不了的東西吐出來。如果你不想自己的房間里到處是它的嘔吐物,還是不要輕易嘗試飼養(yǎng)貓頭鷹了。
還有,在我國,所有的貓頭鷹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般來說,私人是沒有飼養(yǎng)資格的。所以,你還是放棄養(yǎng)一只貓頭鷹作為寵物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