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偉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多媒體技術、電子白板技術等讓課堂教學效益倍增,師生合作學習的課堂面貌也隨之煥然一新。前不久,在上級教育部門的安排下,我們學校率先實施了“班班通”工程,全校所有教室都裝備了多媒體教學平臺,各位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上課的熱情高漲,紛紛制作課件,修改課件,運用課件,忙得不亦樂乎。圖片、音樂、文字、動畫,異彩紛呈,形象生動,真的感覺上完一節(jié)語文課就如同當了一回導演,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愉悅。
首先,運用多媒體教學,讓枯燥乏味的說明文教學一下子變得趣味盎然。還記得上第一節(jié)多媒體課是學習課文《鯨》,因為大家以前都沒見過鯨,鯨的形象只有幾張圖片帶來的感覺,這是最直觀的了。剩下的就是靠讀文章,作者怎么說,我也就怎么說?,F(xiàn)在結合課件,鯨的大小、種類、生活習性等一清二楚,感受很深刻?!蚌L不屬于魚類”,學生先前沒有這種認識,現(xiàn)在結合動畫學這篇文章,把鯨的進化、鯨呼吸出現(xiàn)的不同水柱,以及胎生的過程展現(xiàn)出來,大家一下就有了這種認識,而且印象極為深刻。
又如學習《新型玻璃》一文,當講到“夾絲防盜玻璃”時,學生都瞪大了眼睛,一臉的迷惑不解,我當即打開多媒體課件,演示“夾絲防盜玻璃”的內(nèi)部結構——在這種玻璃的內(nèi)部有一層極細的金屬絲網(wǎng),金屬絲網(wǎng)接通電源,同時跟自動報警器相連。犯罪嫌疑人劃破玻璃,就會碰著金屬絲網(wǎng),警報就響起來了。就這樣,學生在生動形象地了解“夾絲防盜玻璃”構造的同時,對該玻璃的作用也一目了然,過目不忘了。
其次,運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使深奧、抽象的課文迎刃而解。如在教學《假如沒有灰塵》時,以往覺得文章太深奧、抽象,這種科學的說教很難讓小學生明白?,F(xiàn)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演示,諸如“灰塵顆料的直徑一般在百萬分之一毫米到幾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氣象萬千、龐然大物”“日暈、月暈”等知識都是那樣的直觀,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再次,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古詩文,效果也往往事半功倍。如學習《秋思》一詩,我班學生都未到過洛陽,我就先播放一段游洛陽的視頻,讓學生領略古都洛陽秋天的亮麗、古建筑的滄桑之美及秋風吹拂、秋葉如蝶飛舞的情景。然后,再回過頭讀課文,讓文字與剛才的畫面產(chǎn)生聯(lián)系,在師生愉悅的交流中,學生很快就把詩文的意思弄懂了,然后對照注釋想象畫面更不是問題。這樣,把省下的時間,可以用來重點品味“欲作家書意萬重”這一主旨句的內(nèi)涵,一掃以前串講的枯燥乏味,同時也讓學生著實體驗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絕妙。
最后,多媒體課件增加了課的容量,通過課前準備節(jié)省了學生的時間。在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參照了大量的資料,將作者簡介、背景資料、誦讀的視頻等課的重難點都濃縮在PPT中,使一節(jié)課的容量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了不小的擴展,從而用教師教學的時間贏得了更多的學生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實效。
多媒體教學帶來的愉悅過后,取而代之的卻是困惑?!笆褂枚嗝襟w后課堂就這樣?每節(jié)課感覺都差不多,課前準備好PPT,課堂上再去‘放電影?課堂的創(chuàng)新如何體現(xiàn)?學生的語言文字感悟能力如何培養(yǎng)?教師成了‘放映員又如何落實其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一系列的問題在腦海浮現(xiàn),自覺無味。學生也是“吃慣了魚肉已經(jīng)吃不到魚鮮,聞不到肉香了,真是糟糕!怎么辦”。這多媒體課到底該如何上呢?
后來,通過多次網(wǎng)絡“國培”學習,聽取了專家講課,我才豁然開朗。原來自己走進了多媒體教學的誤區(qū),不加選擇地濫用多媒體,只是“黑板搬家”,把傳統(tǒng)教學中黑板板書的內(nèi)容投影到大屏上,用大屏幕代替了黑板,換湯不換藥,其他方法依舊。往往由于影視性課件運用太多,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不管學生能否來得及閱讀、消化,只是一味地強加給他們,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語文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品味這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難以在課堂上讓師生思想產(chǎn)生碰撞的火花。
由此感到自己對多媒體技術認識是那么的不足。多媒體充其量僅是一種輔助教具,應服務于自己的教學,而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在以后的多媒體使用過程中我漸漸體會到:一是要適時,要把握好多媒體播放時間,一定要在學生最迷惘時展現(xiàn),就如同炒菜要把握好火候和加料的時間一樣;二是要適量,多媒體內(nèi)容太多會導致教師疲于奔命,學生如走馬觀花,看得倒是起勁,課堂也是熱熱鬧鬧,可是課后大腦中卻沒有多少知識能夠沉淀下來,結果是“中看不中用”;三是PPT要適用,作為語文課件不能花哨,底色應樸素大方,一般是以白底黑字為主,少數(shù)中低年級的課件可以活潑些,但文字與圖片的色彩對比度應該鮮明些為好,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或?qū)е驴床磺宄?。另則頁數(shù)在十頁以內(nèi)為宜,一些簡單的點睛之筆還是在課堂上板書為好。如果運用下載的課件,更應該在上課前結合教師自身和學生實際特點加以改造,以達到適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