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漆器是揚州歷史最悠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藝品。揚州漆器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興旺于漢唐,鼎盛于明清,流光溢彩至今已長達兩千余載。1910年、1915年和2001年揚州漆器三次參加國際博覽會,均獲得金獎。揚州漆器工藝獨特、技藝精湛,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工藝品種之一,馳名中外。
揚州漆藝馳名日本三島
日本的漆器工藝源自中國,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中國的漆藝就開始流傳到日本。
在我國的漢代,中華文化輸入日本,特別是漆文化的滲透,使日本本土的漆藝受到強烈影響。由于地理環(huán)境相似,天然漆的資源豐富,日本也組織起了漆器生產(chǎn),并逐漸形成了日本獨特的漆藝行業(yè)。最初,日本的漆器只使用紅色一種顏色。因為日本人認為盤中之餐亦是有靈魂的,紅色被認為是靈魂的顏色。后來出現(xiàn)了黑色漆器,黑色代表宇宙的顏色,也被稱為靈魂之色。
唐代,揚州是我國著名的經(jīng)濟發(fā)達城市和重要對外港埠,為東南沿海的都會,常住外國人就達數(shù)千。經(jīng)濟繁榮,巧匠云集,手工業(yè)相當發(fā)達,彩繪、剔紅、夾紵脫胎和金銀脫等漆器制作愈益精細,螺鈿鑲嵌工藝亦具有很高水平。
唐時揚州特定的自然條件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一代高僧——鑒真。唐代鑒真和尚的六次東渡,為日本帶去了盛唐的璀璨文化。
唐天寶十二年(753),揚州大明寺住持鑒真東渡日本,攜帶物品中有漆盒、漆盤等漆器幾十件。這些漆器都是在揚州備辦的,同時他還帶去了許多弟子和工匠,其中許多弟子和工匠都是知曉甚至是非常精通漆藝技法的人才。在鑒真第二次東渡時,據(jù)(日)真人元開《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僧祥彥、道興、德清、榮睿、普照、思托等17人,玉作人、畫師、雕佛、刻縷、繡師、修文、鐫文等工手都有85人,同為一只舟?!钡诹螙|渡時,相隨弟子有:“揚州白塔寺僧法進、泉州超功寺僧曇靜、臺州開元寺僧思托、揚州興云寺僧義靜、衢州靈耀寺僧法載、竇州開元寺僧法成等14人,藤州通善寺尼智首等3人,揚州優(yōu)婆塞潘仙童,胡國人安如寶,昆侖國人軍法力,瞻波國人善聽等24人”。眾多弟子和僧尼相隨往日本,他們不僅對佛法有精湛的理解和研究,而且對佛教藝術,諸如造寺、塑像、繪畫等方面,也都十分在行和出色。眾多隨行的工藝匠師把中國漆藝的種子深深地播撒在了東瀛之國,鑒真和尚因此被日本人民奉為“律宗開山祖”、“天臺宗先驅”、“醫(yī)藥始祖”、“文化之父”。
漆器在日發(fā)揚光大
在繼承中國傳統(tǒng)漆藝技術基礎上,日本發(fā)展了具有本土特點的漆工藝:以金、銀作為裝飾花紋,即日本所謂的“蒔繪”;以金、銀屑加入漆液中,干后推光處理,顯示出金銀色澤,極盡華貴,有時并以螺鈿、銀絲嵌出花鳥草蟲或吉祥圖案。公元十世紀以后日本漆器逐漸形成獨自的和式風格,并回流中國,受到中國皇帝的喜愛。清朝皇帝不但大量購買,還在宮廷專設洋漆作坊進行大量制作。
日本的近代漆器在設計定位上力求貼近市場和大眾生活,并不斷拓展漆器的運用領域。日本“漆器之鄉(xiāng)”石川縣出產(chǎn)的漆器有600多年歷史,以堅固、華麗的特點馳名日本,同時也在世界享有盛譽。日本的近代漆器,表現(xiàn)內(nèi)容豐富多彩,表現(xiàn)手法也有許多創(chuàng)新。他們的漆器中既有能反映精致細膩的民族特點的元素,又有能反映時代特點的簡潔、流暢、明快的與時代合拍的元素。而如今日本的漆器更是后來居上,成為了一個漆器大國。許多人都知道“Japan”之意為日本,但是“Japan”最初指的是漆器可能就沒有太多人知道了。漆器已成為日本民族的一種象征。
日本擁有大批從事漆藝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和制作漆器的工匠,藝術家和工匠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日本的漆器,高、中、低檔并行,手工制作和機械化生產(chǎn)并存。手工制作的漆器作為高級藝術品,為上層富裕者使用或供出口。機械化生產(chǎn)的漆器產(chǎn)品生產(chǎn)效率高,售價低廉,能為普通家庭所承受。在日本,有漆器專賣店,大商場里有漆器專柜,畫廊里能看到漆藝家們的漆藝作品。日本人借助近代科技手段研究漆器,在漆器的原料配方、工藝技巧和藝術造型等都獲得了很有價值的成就。據(jù)報道,日本漆器在醫(yī)療保健領域已經(jīng)有所突破,已開發(fā)出具有殺菌、保溫功能的漆器制品。
鑒真大師寶座像“返里探視”
1980年,在鄧小平同志的推動下,經(jīng)中日雙方努力,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鑒真干漆像回國“探親”,以紀念這位中日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
媒體報道,4月14日 鑒真大師像回揚州展出。消息一出,轟動了整個揚州。據(jù)悉,揚州巡展的鑒真大師寶像,至今供奉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之中,鑒真大師寶像就是唐代漆器工藝中的夾紵胎塑像。據(jù)說,鑒真大師圓寂后,為了悼念恩師,其隨行弟子中有一善漆藝者,為鑒真大師制作了一尊漆藝夾纻塑像。該像高84厘米,因以真人為模型制作,所以造型與真人非常相似,線條也非常簡練,塑像完成后沒幾天鑒真便坐化了。
這尊坐像,是鑒真的壽像,被日本珍為“國寶”。高僧身披袈裟,衣褶柔和,雙目閉合,嘴唇含著微笑,雙手疊放膝上,表現(xiàn)出一位有道高僧慈祥的神態(tài)。坐像胎厚的地方糊布五六層,薄的地方僅糊布三四層,最后再用彩漆髹飾。坐像體現(xiàn)了鑒真一生剛毅、果斷、安詳、肅穆的人生。
一千多年前大師東渡日本,把盛唐先進的文化帶給日本人民,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光輝的貢獻。今天,他的塑像“回鄉(xiāng)探親”,受到了如同鑒真大師親自回來般的接待。揚州人盛情接待鑒真大師像“返里探視”,從上海起程的載著鑒真像的菊黃色車頭的專車,在柳枝搖曳的公路上緩緩行進。它穿過常州,經(jīng)過鎮(zhèn)江,橫渡長江,到達揚州,一路上都受到熱烈歡迎。在鑒真當年東渡時曾三次經(jīng)過的瓜洲渡口,人們揮動著中日兩國的國旗、標語、花束、彩帶,在揚州市區(qū),更有數(shù)以萬計的群眾夾道歡呼迎接。
護送鑒真大師像回鄉(xiāng)的奈良唐招提寺長老森本孝順,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淚水,連聲感謝揚州人民的深情厚意。他激動地說:“昨天鑒真和尚回國,一場春雨為他洗塵,今天來到故鄉(xiāng)又遇上晴天,這是讓他好好看看一千多年后的故鄉(xiāng)!”專程去上海奉迎鑒真像回國的全國歡迎鑒真大師像委員會主任趙樸初風趣地說:這是“天從人愿”!
媒體報道,“利用鑒真像回揚州省親的這次機會,揚州漆器第一次成功復制了鑒真像?!睋?jù)揚州漆器廠原副廠長張長明回憶,“揚州的漆藝家和雕塑家們在獲得日方同意后,滿懷誠意地采用同樣工藝,按照原樣復制了一尊鑒真塑像?!庇捎诎滋焖芟褚┤苏把觯挥型砩喜趴梢赃M行測量和分析,時間緊、任務重,揚州漆器廠幾乎派出了全部的技術精英,分工協(xié)作,晝夜不歇,終于趕在塑像離揚州赴北京之前做好了模型。
在日本唐招提寺中,據(jù)說還供奉著一尊盧舍那佛坐像。盧舍那佛坐像是鑒真弟子義靜帶領日僧凈福、漆部弟麻呂、物部廣足等一起塑成。坐像高達339厘米,是用用竹胎夾紵髹漆而成。盧舍那大佛像是現(xiàn)今日本所存干漆夾造像中最大的,坐像面部穩(wěn)靜中略顯嚴肅,體態(tài)豐腴和宏偉,衣褶柔和中顯出自然,完全體現(xiàn)出我國唐代佛像雕塑的特點和佛教律宗的持戒精神。這也說明它是唐代干漆夾造像由鑒真及弟子傳入日本后的產(chǎn)物。在盧舍那佛像右首的“藥師如來立像”和左首的“千手觀音菩薩像”,采用木胎漆制作而成。這三尊漆制佛像被日本奉為國寶。盧舍那大佛坐像和鑒真大師坐像是干漆夾佛像雕塑中的精品,無論在美術史上還是漆藝上都是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它們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結晶。從中不難看出,揚州漆器技藝對日本的髹漆藝術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
石燈籠燈火27年長明不滅
在揚州巡展時,森本長老動情地說:“前年鄧副總理滿足了我的心愿,讓我陪鑒真和尚回國探親。事后我反而有些心慌,不知該帶什么禮物報答中國人民?!焙箝L老決定贈送櫻花樹苗和石燈籠。長老指著紀念堂前剛剛立好的石燈籠說:“這是材質(zhì)最好的庵治石,是按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八世紀天平時代的燈籠樣式制作的,在加工過程中返了三次工?!鄙鹃L老表示:“石燈籠是日中友好的象征,我祝愿燈籠的燈火永不熄滅?!?/p>
2010年11月,供奉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鑒真大師坐像再次回揚州省親。消息傳來,揚州漆器廠的一批老藝人興奮異常,因為揚州漆器與鑒真大師像的淵源太深厚了。2010年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鑒真坐像回國(揚州)探親30周年,也是日本平城京(奈良古稱)遷都1300周年。就在這一年的5月23日,揚州市與奈良市正式締結為友好城市,再度迎請鑒真坐像回國看看家鄉(xiāng)30年的巨大變化。為了慶祝鑒真像再次回揚州,漆器廠趕制一批同比例縮小的鑒真大師塑像,坐像1000個、立像1000個。塑像雖然比例縮小了許多,但是所使用的工藝,卻和原版鑒真是一樣的。
2007年4月,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訪問日本。他在演講中提到,揚州大明寺鑒真紀念堂和日本唐招提寺的一對石燈籠燈火27年長明不滅,遙相輝映,象征著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前景。為了增進揚州與奈良的友好往來,揚州市決定制作鑒真大和尚塑像送往日本,這一光榮的任務再次交給了揚州漆器藝人。揚州漆器廠經(jīng)過多次論證修改,最終設計了鑒真立于一個具有海船標記的基座之上的方案。塑像連底座高2.17米,其中鑒真大和尚高1.65米,它從設計到制作成功,歷時一個多月,共有150人次的技術人員參與了制作。該塑像采用的正是唐代傳入日本的“干漆像”工藝,據(jù)稱千年不會開裂。
2007年6月,揚州漆藝大師精心制作的鑒真塑像“東渡”日本,受到了日本媒體的爭相報道,為加深中日友誼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