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英語文本屬于闡述性信息文本,其翻譯注重意義的表達,旨在準確地傳達信息。卡特福德的翻譯轉換理論強調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表達語義對等,在必要時,可犧牲形式,這對城市公共交通文本英譯有很好的理論指導意義。該理論由兩部分組成,即層次轉換和范疇轉換。本文基于城市公共交通英漢翻譯實例,對范疇轉換中的結構轉換、詞類轉換和單位轉換加以分析,以期為該領域翻譯提供一定的實踐指導。
【關鍵詞】城市公共交通 翻譯轉換理論 范疇轉換
隨著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化的推進,我國很多城市都面臨著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交通擁堵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甚至阻礙了城市的發(fā)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人們嘗試著通過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來保證城市的暢通運行。早期經濟的發(fā)展使得一些發(fā)達國家在解決交通問題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為了盡快解決我國當前的交通擁堵問題,向發(fā)達國家學習不失為一個捷徑,而城市公共交通翻譯策略在此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城市公共交通翻譯提供了指導方法。筆者基于Urban Transit Systems and Technology文本翻譯實例,研究分析了卡特福德翻譯轉換理論中的范疇轉換在城市公共交通文本翻譯中的運用。
一、結構轉換(Structural shifts)
卡特福德認為結構轉換是最常見的轉換類型之一。英漢之間的轉換主要是語法結構之間的轉換,如主動句式與被動句式、肯定句式與否定句式等之間的轉換
由于社會環(huán)境、歷史等因素影響,世界各族人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角度不同,表達思維的習慣因此也不同。
例1:If other vehicle categories are allowed to use formerly exclusive bus lines or busways, BRT is degraded into a regular bus mode on HOV facilities.
譯文:如果允許其他類型的車輛使用先前專有的公交線路或巴士道路,那么 BRT 退變?yōu)楦叱俗受囕v設施的常規(guī)巴士車輛。
解析:例1中“are allowed to, is degraded into”,若直接翻譯成漢語的被動句 “被允許…”,“被退變?yōu)椤?,則拗口,且不便于理解。在分析了表層被動句的語義邏輯關系后,翻譯成“允許…”,“退變?yōu)椤?。如此,則更符合漢語習慣,也利于讀者理解,從而提高科技信息交流的質量。
二、詞類轉換(Class shifts)
詞類轉換是指詞語由一種詞性翻譯為另外一種詞性,如形容詞譯為副詞,而名詞譯為動詞等。由于源語和目的語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是形合語言,常以非生物名詞作主語,以主謂關系為軸心,通過名詞結構、介詞結構、非謂語動詞結構,以及各種從句進行擴展。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是意合語言,且常以人或物做主語。除以上方面外,中英文在詞匯、句法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同。因此,當源語中的某種成分在譯成目標語之后,目標語中的成分和源語不屬于一個范疇,就出現了詞性的轉換。
例2:New sources of energy must be found, and this will take time, but it is not likely to result in any situation that will restore that sense of cheap and plentiful energy we have had in the past time.
譯文:必須找到新能源,這需要時間;但是,過去我們感到的能源又廉價又充足的情況不大可能再出現了。
解析:例2中的sense為名詞,翻譯成了“感到”,轉化成動詞。符合漢語表達習慣,若直接譯成名詞,為“我們過去曾有的能源又廉價又充足的意識”,則冗長,啰嗦,且不符合漢語習慣,有明顯的翻譯痕跡。通過不同詞性間的轉換,以達到通暢、流利、準確表達源語要表達的信息。
三、單位轉換(Unit shifts or Rank shifts)
單位轉換是指“源語種某級上一單位的翻譯等值成分為譯語不同等級上的單位這樣一種形式對應的脫離[1],單位指句子、從句、詞組、單詞和詞素這樣的等級語言單位??萍加⒄Z常用來表述復雜的科學原理,揭示復雜事物之間的關系。此外,科技英語常常需借助各種限定成分,如從句和短語將大量信息融合到一個句子中。這些限定成分在翻譯成漢語后,常常為一個獨立的語言單位,因此,翻譯時可采用語言單位的推移,所以,翻譯過程中進行單位轉換就很有必要。
例3:a certain proportion of the air which enters the engine by-passes the compressor and combustion chambers, and is impelled by the fan down the outside of the duct, so that it is expelled at considerable velocity from the rear of the engine.
譯文:進入發(fā)動機的一部分空氣繞過壓氣機和燃燒室,由風扇沿通道外側后推動,以相當快的速度從發(fā)動機后部排出。
解析:例3中,“which enters….”從句譯為漢語的一個短語“進入發(fā)動機的…”。使譯文符合漢語的行文習慣,也便于讀者理解。
結語
本文嘗試在城市公共交通文本翻譯中采用卡特福德的翻譯轉換策略,因卡特福德翻譯轉換理論重在信息表達和城市公共交通英語文本相契合,因此,使用該翻譯理論能更好地傳遞原作的信息,更利于讀者接受??傊?,在處理類似英語文本的時候,既要結合卡特福德翻譯轉換理論,譯者又要有足夠的專業(yè)知識,且在必要時,站在全篇全章的角度上,考慮翻譯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譯出合格譯文,促進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1965:73.
[2]傅勇林,唐躍勤.科技翻譯[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3]李德超.從維內達貝爾內道圖里:翻譯轉換研究綜述[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21(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