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神話和現(xiàn)實
大家還記得《封神演義》里太乙真人用蓮藕重塑哪吒身體,讓哪吒死而復生的故事嗎?
當然,這只是一個神話,蓮花、荷葉、荷葉梗并不能替代人的肢體。但是,這個故事確實反映了古代人對修補損壞機體的美好愿望。
從古至今,人們就曾用象牙、木材、黃金,甚至是不銹鋼、鈦合金等修補過人的身體,并且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些材料大都硬邦邦的,修補人的骨骼可以,代替人的筋肉卻不行,更別提用它們制作具有各種特殊功能的臟器了。
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現(xiàn),似乎為人體醫(yī)用材料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這種材料化學性能穩(wěn)定,具有彈性和可塑性,并有一定的機械強度,所以問世不久就被應用到醫(yī)學上。剛開始它們還只是被用來做假牙、牙托之類,隨著一系列新的具有各種優(yōu)異性能的高分子不斷被發(fā)現(xiàn),它們在醫(yī)學上的用途越來越廣,終于形成了一個蓬勃發(fā)展的專門領域——醫(yī)用高分子。
人工臟器顯神通
“吱吱吱……”
咦?這是什么聲音?美國細胞生物學家斯圖爾特·威廉斯的研究室里傳出來一陣奇怪的聲響。原來斯圖爾特·威廉斯和他的團隊正在進行一項實驗——他們準備將一根細小的人造血管植入一只小老鼠體內(nèi)。而這個實驗正是3D打印“生物人工心臟”并應用于人體的鋪路石。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臟器之一,它就像一個泵,為全身提供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因此,作為“閥門”的心臟瓣膜的作用無疑是最重要的,可如果心臟瓣膜出現(xiàn)了問題,要醫(yī)治它們并不像修理泵的閥門那么容易。病變嚴重的心臟瓣膜不僅藥物治療無效,而且手術修補也難達到目的。怎么辦呢?研究團隊開始尋求新的挽救病人的辦法,他們將醫(yī)用高分子材料與3D打印技術有機結(jié)合,使得人工臟器替代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當然,并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制作心臟瓣膜。因為制作心臟瓣膜的材料必須沒有毒性,能與人的身體相容,讓其不會出現(xiàn)異物反應、炎癥和凝血現(xiàn)象。另外這種材料還必須有極好的曲撓強度,能耐疲勞和老化。
于是具備這些優(yōu)異性能的特種高分子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線中并逐漸被人們用于人工臟器的研究。有人把它們做成球形或蝶形的心臟瓣膜,安置在心臟里,起到控制血液循環(huán)的單向閥門的作用。
不過瓣膜只是心臟的一部分,要想制造完整的人工心臟來代替完全病變了的心臟,還必須付出更多精力。完整的人工心臟有復雜的動力部分,但是它的結(jié)構(gòu)材料仍然是高分子。利用3D打印技術將生物材料打出模型,然后在此基礎上植入干細胞培養(yǎng),讓需要的人體“零部件”形成組織。
除了人工心臟,人們對人工腎的研究更是一馬當先。
如果腎臟不能排毒,可以用什么辦法直接把血液里的廢物排出去呢?人們開始研究是不是能用人工腎來替代壞死的腎臟。
對于人工腎來說,最要緊的是要求它具備一種選擇性透過的性能。現(xiàn)在一般是用醋酸纖維、聚丙烯腈等高分子材料做成透析膜,這種膜容許尿素、尿酸、肌酐等廢物通過,而將有用的成分保留下來,血液也就得以“澄清”了。
人工腎可以做成平板式、盤管式和空心纖維型等多種形式。
通過人們的不懈努力,人工心臟、人工腎、人工血管等都已經(jīng)被制造出來,人工肝、人工血球和人工細胞等也正在研制之中。
戰(zhàn)勝病魔的威脅
多才多藝的高分子材料還被用到對多種所謂“不治之癥”的治療上。
你也許早聽說過“腦積水病”。人體內(nèi)控制腦脊液的系統(tǒng)一旦失靈,腦脊液就會異常增多,壓迫頭部,脹得很大,令患者十分痛苦。
腦積水病曾經(jīng)被當作“絕癥”,可是現(xiàn)在用高分子材料做成引流管,里面有自動調(diào)節(jié)流速的閥門,把引流管一頭插進腦室,一頭連上頸靜脈,這樣腦脊液就能通過引流管流進右心房,建立起新的腦脊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病人的痛苦得以解除。
視網(wǎng)膜對我們的眼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它脫落,眼睛就會從此失明?,F(xiàn)在我們可以利用硅橡膠和滌綸布等材料制作成窄帶,壓在眼球的四周,讓脫落了的視網(wǎng)膜恢復到正常位置,讓人重見光明。
有一種萎縮性鼻炎實在叫人傷腦筋——這種病會使患者的鼻涕長流不止。現(xiàn)在科學家也找到了治療的辦法,室溫硫化硅橡膠這種高分子材料在沒有與空氣接觸時流動性很大,一旦遇到空氣就自動硫化變成彈性體。如果把這種高分子材料注射一點到鼻腔里,長流的鼻涕就會被止住。而且室溫硫化硅橡膠還可以用來修補損壞的聲帶,也可以把它注進人的皮膚里代替肌肉來彌補面部、胸部的缺陷。
充分發(fā)揮藥效
談到醫(yī)學,總不能忘了制藥。醫(yī)用高分子還為制藥打開了新局面。
用高分子材料做成的裝藥膠囊,可以使藥在指定的部位釋放,提高藥物的效用。
如果是腸子有病,病人當然希望藥物到腸道里才起作用,而不愿它在途經(jīng)胃時有所損耗。這件事情好辦,只要研制出一種“疏”酸“親”堿的高分子材料,當通過胃的酸性環(huán)境時膠囊安然無恙,在進入腸道的堿性環(huán)境時膠囊溶解,藥劑就能在這里“物盡其用”了。
平常我們打針吃藥,總是藥物剛進入人體時濃度很高,但是過不了多久,濃度就迅速降低。也就是說,藥物的“后勁”不足,醫(yī)用高分子在這里又可以大顯神通了。用它們做成藥物微囊,讓藥力均勻釋放,就能得到有“后勁”的長效藥物,幫助我們更好地戰(zhàn)勝病魔。而且有些高分子本身還有抵抗病毒和消除炎癥的作用。
醫(yī)用高分子正在不斷向前發(fā)展,它的應用范圍已從最初的口腔科、骨科擴大到腦外科、胸外科、五官科等多個部門。隨著人們越來越關心身體健康,醫(yī)用高分子也將得到廣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