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杭晨
說法一:獻血會造成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喪失。紅細胞的減少會使身體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夠的氧氣,細胞的各項生命功能無法正常發(fā)揮。
每次獻血的量僅占全身血液的5%左右,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jié)機制和代償機制,損失的血液成分能夠很快得到恢復。
另外,獻紅細胞,其實絕大部分都是血漿。獻血后兩至三個小時,血漿可以從其他組織液回到血管里,血漿的成分不會減少?;謴妥盥氖羌t細胞,它的壽命是100至120天,明顯丟失的時候骨髓會用6至8倍的速度來造血。血小板也是一樣,人體的代償機制會幫助人體恢復,一般2至3個月左右,就能夠完全代償了。
說法二:沒有捐獻過全血的人,第一次獻血不允許獻成分血;獻全血比獻成分血對身體的危害更小。
成分獻血是通過全自動血細胞分離機從獻血者血液中獲得某種成分,并將其他成分輸還給獻血者。目前國內開展最多的是機采血小板。
如果捐獻者血小板不高,為了獻血者身體安全,一般不允許捐獻。能不能獻成分血不取決于次數(shù),而取決于獻血者本身的血小板數(shù)。所以,沒有第一次獻血不能獻成分血的說法。
很多人認為,獻成分血是把血液中好的東西拿走,剩下破碎細胞再歸還給你,其實不然。獻成分血比全血更安全。由于成分血是針對患者病情需要,相應地選擇輸紅細胞、血小板等不同血液成分制品的,因此減少了輸血反應,也節(jié)約了寶貴的血液資源。
說法三:半年獻次血,患癌風險降低;常常獻血,少得心臟病。
有研究表明,年齡在43至61歲之間的人,如果每隔6個月獻血1次,就會較少患上中風或心血管疾病;每半年獻血一次的人,其癌癥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低。
獻血者在參與無償獻血的過程中,了解了一些血液知識,更加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所以較少患病。目前沒有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或者循證醫(yī)學的依據(jù)能證明,獻血使人自身的抵抗力增強或者容易生疾病。只能說獻血對身體沒有害處,但也不會增加益處。
另外,老年人獻血要看其本身的體質狀況。如果身體沒有疾病,體質也不錯,那么老年人也可以獻血。一般來說,不超過60歲。
說法四:獻血導致血小板減少,容易生白血病。
人們統(tǒng)稱的“白血病”,是指血里的各種成分比例不平衡了,就可能造成血液系統(tǒng)工作不正常,它們的病因各不相關。血小板減少只是白血病的癥狀之一,而不是原因。
血小板的恢復也不困難。教科書上說:血小板的壽命為7至10天,衰老的血小板為單核巨噬系統(tǒng)所清除。血小板與粒細胞不同,在骨髓中并無儲備,如血小板被大量破壞,則恢復較慢,至少3至5天始能恢復正常,這正是巨核細胞成熟至產生血小板所需要的時間。
說法五:獻完血之后,需要多補補身體。
有些人在獻完血之后會大補特補,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只要正常飲食即可,大吃大喝反而會增加身體的負擔。
獻血時,人體獻出去的絕大部分是紅細胞,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是鐵。所以,獻血后,可以適當補充點豬肝、菠菜、紅棗等鐵含量豐富的食物即可。另外,多補充水分,食用易消化食物和水果,忌飲酒并保持充足睡眠。獻血后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高空作業(yè)和過度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