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福州有兩則關(guān)于螞蟻的傳說,雖不見于正史,但世代流傳,有閩人悲憫情懷和超越世俗的尊嚴。
一是螞蟻報恩。湖東路有前清貢院。窮秀才鄺繼聰上省科考,租住在離貢院較近的小客店,遇大雨,見螞蟻水中掙扎,他撿根樹枝放在蟻群里,救了眾螞蟻??荚嚂r,他文章好,但有個錯別字,即“天”寫成了“大”。不取,考官可惜。便再查,“大”字變成了“天”字,上面一橫由螞蟻排成,拂掉后第三次查,螞蟻又把一橫補上了??脊倨嬷瑔柶鋪碛?,便不作錯字處理,錄取他為舉人。次年鄺進京會試中進士,回閩做官,到福州找這小巷住下,題詩曰:“燈籠雖大無斤兩,秤錘雖小壓千斤。大小豈能定功過,須知此地能補天。”“能補天巷”巷名遂定。
今人不知,大驚小怪。其實,歷代都有父母領(lǐng)小兒來,實地教誨行善之道。
二是螞蟻傳天意,遍查不見記載,僅口口相傳。
泉州灣區(qū)洛陽橋——我國四大古代名橋之一,首座海港梁式石橋,由北宋蔡襄主持修建。話說其母懷蔡襄之際,在泉州灣洛江遇大風浪,船即顛覆,母親禱告說:保佑我平安回家生下孩兒,定在灣上修橋以造福萬代。須臾,風平浪靜。當了京官后的蔡襄牢記母親訓辭,要實現(xiàn)當初的承諾。但他學識高深,皇帝不放。于是心生一計:某日,預先在御花園用蜂蜜寫下“蔡襄蔡襄,回鄉(xiāng)做官”八字。隨后陪皇帝到花園。螞蟻在蜂蜜字上早已排列整齊。皇帝奇之,便高聲讀出。蔡襄立即跪下磕頭叩謝。礙于“君無戲言”,皇帝只好讓他回福建出任路轉(zhuǎn)運使。蔡襄便放棄樞密院直學士優(yōu)渥職位回家鄉(xiāng),又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建成洛陽橋。
還有一個關(guān)于六離門的故事,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啥門,但我兒時看到很多。福州的房子多是木屋,往往大門開著卻進不去,因六扇矮矮的柵欄小門在內(nèi)關(guān)著。只能從外看到廳堂里,故也??吹叫涸趦?nèi),所以,就想當然以為這是關(guān)小童的。誰知內(nèi)含正氣凜然典故。
明末清初,南安人洪承疇被俘叛變得封官后歸故里。母拒見。后經(jīng)他苦苦哀求,便在大門外筑矮門六扇,令他隔門跪見一次。母訓斥:這為六離門:你賣國求榮,因此,母不以為子,妻不以為夫,子不以為父——從此六親不認。這樣,六離門遍及民間。
德厚流光的志士仁人在華夏民族中舉不勝舉。但是能用如此矯矯不群的方式來表達的極少。因此,洪母和她的六離門便流芳百世,一個年過六旬的鄉(xiāng)居夫人居然睿智如此——閩省教育之發(fā)達和風骨之忠貞可見一斑。
時至今日,每看到兩戲《六離門》和《四郎探母》,臺灣老兵必號號啕啕一片。
翻史書,豪門貴戚說事動輒說龍談虎,不屑以螞蟻為例;只有螞蟻屬于平民,因他們沒有話語權(quán),像螞蟻,他們的生命也似螞蟻,便將人的關(guān)于生榮死哀或忠孝節(jié)義觀念加在螞蟻身上。
古有蟻民,今有蟻族之說(ants tribe)便是例證。然而,蟻民卻不以身在塵土而自卑自賤,關(guān)于螞蟻的傳說才能流傳至今。因此,每過一次能補天巷,我都要遐思片刻。
至今,福州人廳堂的楹聯(lián)和大門春聯(lián)仍然少寫求財;卻保留著諸如“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等——象征著一種堅守——堅守祖?zhèn)鞯膬r值觀。值得尊敬。
在福州,從不缺鄰里守望。老院子如是,搬進高樓廣廈亦是。某小販每天開市做生意前,要盯著左右兩家獨居婆婆的門,如九點鐘尚未見動靜,他就要拍門看看老人是否安康,另燉飯送開水,分文不取。
不知這輩人過后,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