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天喜
段天喜,教師,現(xiàn)居甘肅慶陽。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品味詩歌語言,抓主要意象把握內(nèi)涵。2.分析送別詩的表現(xiàn)手法,了解詩人詩作風格。3.感受朋友間的殷殷別情、悠悠離意,樹立正確友情觀。
【教學重難點】1.通過品味詩句領會詩人表現(xiàn)手法及感情。2.理解送別詩特點,把握詩中意象內(nèi)涵。
【教學方法】批注閱讀法、情感誦讀法、比較誦讀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課前預學:1.古詩新唱《游園不值》《春夜喜雨》(播MP3音樂)。2.古詩大比拼(看圖讀詩、詩句接龍等)。
(播《送別》曲)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千百年來,故國鄉(xiāng)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弦。送別(師生同寫)也就成為我國古詩中永恒的旋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以“送別”為主題的古詩中,尋覓古人送別朋友之法,去感受那份殷殷別情、悠悠離意。
誰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方法?(屏顯“四讀法”,生齊讀。)下面請用四讀法學送別詩中名作——師生同寫《送元二使安西》。
(一)一讀知詩題,明作者:仔細觀察,你能從老師寫詩題時獲得什么信息?詩題該怎樣讀?元二要去哪?誰來送?(簡介王維。)
(二)二讀正字音,通詩句。1.讀準字音。指名讀詩。(明確“舍”的讀音。)2.讀通詩句。同桌商議,用“∕”劃古詩朗讀節(jié)奏。3.按照節(jié)奏讀詩句。(屏顯:畫好節(jié)奏的本詩。)
(三)三讀解字義,曉詩意。1.看圖(屏顯:地圖),看注釋,知背景。2.結合注釋,同桌互說、互聽、互補充、大致了解詩意。3.師生合作,全班交流詩意。
(四)四讀悟詩情,想意境。1.讀好詩題,走近詩境:詩題《送元二使安西》該如何讀?(學生自讀、互讀、齊讀、師范讀。)2.研讀古詩,讀中悟情。(1)依照平仄,感情誦讀:唐朝詩人遵循平仄規(guī)律作詩,請按此規(guī)律(屏顯:正確標示的古詩),自由反復朗讀“渭城朝雨……”你們仿佛看到、感受到什么?(2)情景再現(xiàn),感悟悲涼:(示圖,配古琴曲《蘇武牧羊》)這是渭城到安西通往陽關的路,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共3000多公里,滿目荒涼呀!這是一條怎樣的路?(艱難、坎坷……)(3)舉杯相送,一詠三嘆:是啊,一想到朋友將遠赴安西,孤身漂泊,王維端起酒杯對元二說——學生一讀詠嘆:勸君更盡……(板:酒)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馬車即將起程,王維又勸元二——學生二讀詠嘆:勸君更盡……(板:酒)此時王維縱有千言萬語,竟不知從何說起。只得把無奈、把不舍全融入酒中,再提議——學生三讀詠嘆:勸君更盡……(板:酒)3.想象意境,凸顯主題:此刻假如你是元二想對王維說出了陽關還會有這客舍、楊柳嗎?還能喝到這酒嗎?(邊說邊擦掉板書:王維、柳、客舍、酒。)這一路,就沒陪元二的了嗎?有,是“情”——再讀全詩 (板:情)4.情感朗讀,升華主題:配古箏曲《陽關三疊》讀本詩,讀出不一樣的味道。
1.簡述送別詩的由來。(屏顯:略)2.學法遷移,合作學習:自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或《 贈汪倫》,同桌按四讀法品、議:誰送?送誰?何時何方式送?3.小組匯報,師生互動。(1)匯報:誰何時何方式送誰?(2)鏈接:詩中為何只見“孤帆”無“友情”字眼?
(1)回顧所學,自主填表。(如下)(2)師生合作,完善表格。(屏顯:九首送別詩,讓學生找規(guī)律)送別詩是古詩中的一類,從大量送別詩中發(fā)現(xiàn)(以詩句為例):
送 別送、別、贈等字眼 季節(jié) 時間 地點 景物(意象)楊柳、酒、水、月、雁等春季或秋季清晨或傍晚路口、岸邊、碼頭、驛站、長亭等
1.分組朗讀詩句。(屏顯:送別詩名句)是呀,人生自古傷離別。古人可折柳相送,以歌相送,用目相送,借酒相送,但唯有真情相送(指板書),才會有這送別名句(生讀)。
2.送別名句今用:你即將小學畢業(yè)與好友離別,會用哪句詩互勸?
同學們,離別是詩是歌,離別總是情!請在《陽關三疊》的樂聲中傳唱《送元二使安西》,悟離別濃情,銘記這千古佳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