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劉雪梅,教師,現(xiàn)居山東鄒城。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表征,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一撇一捺伸展著鏗鏘的意志,一橫一豎訴說著雅正的品格。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字所無法比擬的,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可見,一手漂亮的字體對于一個人來說多么重要。低年級課標對寫字教學的要求是:1、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2、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guī)范、端正、整潔,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緊扣課標精神,我通過以下幾步來落實寫字教學的目標,提高寫字教學的質(zhì)量。
漢字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我們的文化符號,傳承著我們的民族精神,是每個人的精神家園。一定要在孩子學寫字的初期就用巧妙的方法讓孩子了解漢字的起源,激發(fā)起他們認識、書寫及探秘漢字的興趣。
如我在一年級學完拼音學寫字前,就用課件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奇妙的漢字。我告訴學生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語言就是漢語,書寫的就是漢字。關于漢字還有這樣一個奇妙的故事呢。然后講述“倉頡造字”的故事。孩子們都聽得入了神: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漢字的形與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讓人展開無窮無盡的遐思。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cè)影畫的;一個人累了,倚在樹上就是“休”息呢;一個人跟在另一個人的后面就是跟“從”;很多人在一起就是大“眾”……接著我就在黑板上寫著這些字的甲骨文,又接著出示這些字是怎樣隨著歷史的變遷一步步演變的。孩子們也在這樣的介紹中不斷地發(fā)出“哇”“原來是這樣”的感嘆,
這樣的“第一課”會給孩子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讓他們覺得漢字是那么神奇,那么神秘。
魯迅先生曾經(jīng)明確指出,漢字具有“形美以感目”的美學特征。他曾經(jīng)說過:漢字有三美并且蘊含著智慧。意美可以感染我們的心靈,音美可以愉悅我們的耳朵,形美可以閃亮我們的眼睛,而漢字的智慧是可以育人。
漢字的形體結構變化多端,既有甲骨文的瘦峭俊秀,篆書的內(nèi)斂含蓄,楷書的端莊磅礴。書寫或鋼或柔或動或靜,變化多端,使字體的骨架布局具有藝術性和審美性。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欣賞那有墜石之勢的點、肩挑昆侖的橫、如劍出鞘的撇、一柱擎天的豎等漢字筆畫的神韻。漢字在這里是一種鮮活的生命,通過她的橫平豎直、字里行間和筆墨紙硯等基本元素,我們可以看到民族精神的躍動。
漢字的表意性質(zhì)賦予了書法藝術靈動的形象美。因此,可以說漢字具有外在的形體之美。漢字還具有內(nèi)在的意境美。
無論是漢字的外形之美還是意境之美,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都較為抽象,只能在一點一滴的細節(jié)中慢慢滲透,慢慢引導,學生就會漸漸建立起自己的漢字審美觀,慢慢去破譯漢字的密碼。
當我?guī)ьI孩子們書寫時,我很注重放慢節(jié)奏。先從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這些基本筆畫學起,而且不是簡單的書寫,而是從一下筆就讓孩子找到練字的感覺:如何起筆運筆行筆收筆,經(jīng)過一兩天的訓練,他們已經(jīng)能夠書寫出像模像樣的簡單筆畫了,橫兩邊稍有頓筆,豎下略有懸針,撇伸展舒暢,捺帶上小小的腳丫。這時,教師的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非常重要,一定要多表揚,久之學生就會從這樣的書寫中體會到書寫漢字的成就感,感受到書寫的和成功的快樂。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和引導者,其指導的作用在寫字教學中可以說更加凸顯。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這一個字在田字格里占格的位置。然后教師范寫,寫完后,讓學生對照課后田字格里的字給老師看寫得行不行,給老師提意見,然后老師再修改自己的范寫。最后才是學生的練寫與多次的評價展示環(huán)節(jié)。這樣的一個扎實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辨別能力,讓他們敢于向老師提出不同意見,這樣自己在書寫中會更用心,因為他們知道別人也會給自己提意見呢。
這一次修訂后的課標,從第一學段到第四學段,無一例外的都提到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這一要求。這樣一個要求重要而必要,反應出當前在寫字教學中這一要求落實不好這一現(xiàn)實,坐姿不正,身體受累,握筆姿勢不正,是影響寫字的美觀的。所以低年級的寫字姿勢養(yǎng)成教育就尤為重要。要做好示范,嚴格要求,寧慢不亂,對于有著錯誤姿勢的學生,一定要多次提醒,和家長、其他任課教師做好溝通,共同幫其改正。而不能把學生養(yǎng)成的錯誤姿勢的原因一概推到家長疏于監(jiān)督或幼兒園老師的身上,放任自流。因為已經(jīng)養(yǎng)成的錯誤姿勢很難糾正,所以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作,課標才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都提出了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