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雁
【摘要】很多鄉(xiāng)鎮(zhèn)高中學生不重視語文,對語文學科缺乏學習動力,學習動機不強。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深入鉆研備課,充分預設課堂評價;用心觀察傾聽,準確把握評價時機;堅持以激勵為主原則,但要持之有度;堅持因材施教原則,評價語靈活多變等課堂即時評價策略,能較好地激發(fā)鄉(xiāng)鎮(zhèn)高中學生較強的語文學習動機。
【關鍵詞】課堂即時評價;鄉(xiāng)鎮(zhèn)高中生;語文;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它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要打好基礎,不管學文學理,都要學好語文。因為語文天生重要。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行之不遠,存之不久。”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卻發(fā)現學生到了高中,往往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不濃,出現了種種消極的心理。據問卷調查,很多高中生對語文學習態(tài)度冷漠,原因之一是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不學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學生上語文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全憑當時的心情。學生的“功利心”造成了短視,學習語文的動機在減退。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之所以會出現某一行為,其直接的推動力來自于動機。因此,動機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行為活動的內部動力。對于學生來講,所謂的學習動機,就是指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學生缺少了這種內部動力,語文學習成績與效果自然難以理想。這種現象在生源較差的鄉(xiāng)鎮(zhèn)高中學校更為常見。筆者正處于一所這樣的學校。在當今的時勢下,學生的“功利心”我們一時難以改變。但是,作為語文教師能否通過有效的課堂即時評價策略,讓學生喜歡上語文、愛上語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呢?
課堂即時評價是指教師運用語言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效果等方面進行即興點評的過程,它主要起著反饋、激勵、調控和導問的作用,幫助學生后繼學習。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這樣幾種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評價方式:如一味贊揚、簡單復述、搶先回答、粗暴打斷等。這樣的即時評價很難對學生起到激勵和引導的作用。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能激發(fā)鄉(xiāng)鎮(zhèn)高中生語文學習動機的即時課堂評價策略,教師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深入鉆研備課,充分預設課堂評價
即時課堂評價雖然很大程度是隨著課堂生成即興性的,但是并不是說課堂即時評價不需要預設的。其實,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和備好學生是保證課堂評價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首要條件。每節(jié)課前,教師都要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高中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教師備課絕不能在網上或其他參考書上“借來”直接使用,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好預設。不僅要預估學生可能出現的知識理解誤區(qū),更應當設計針對學生的表現教師應如何評價,并預估這種評價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正如重慶市特級教師翟玉成所言:“教師在設計課時,哪一個地方用到評價、用到什么樣的評價,都應當心中有數;甚至可以把你預先的評價語寫下來,這樣才能做到評價到位,激勵有效?!盵1]翟老師的意思就是課堂即時評價其實是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預設的,這一點可能是很多教師所忽略的。
二、用心觀察傾聽,準確把握評價時機
課堂即時評價應課堂生成而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與隨機性。課堂上,教師要把握好評價時機,這對形成高效的課堂即時評價是極其關鍵的一步。這如攝影師想要抓拍精彩畫面,就要時刻留心觀察抓住精彩的一瞬。有效的課堂評價主要表現為教師能抓準三種時機:一是學生精彩作答時:此時具有激勵功能的課堂評價能催人奮進,起到樹立榜樣和示范的作用;二是學生欲答而不能時:及時點撥的課堂評價能啟發(fā)學生,使之豁然開朗;三是學生回答有誤時:巧妙的課堂評價能指點迷津、明確方向。[2]鄉(xiāng)鎮(zhèn)高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相對于其他重點高中學生“精彩”得讓人拍手稱贊課堂表現不多,但是只要教師用心觀察、認真傾聽,總會發(fā)現其實鄉(xiāng)鎮(zhèn)高中學生也有他們的“精彩”。所以,如果教師能準確把握評價時機,適時有效地評價,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堅持以激勵為主原則,但要持之有度
新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地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價,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3]激勵性評價可以激活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要堅持以激勵為主的原則,要盡可能多地去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次發(fā)言,其實都是學生的勞動成果,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公正、熱情的評價。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高中的學生,語文學習基礎薄弱,發(fā)言表述很多時候可能會不盡完善。如一位中等生在朗讀《再別康橋》時,聲音算響亮但沒有注意好音節(jié)停頓沒有感情。這時,如果老師只抓住學生的缺點和不足來評價:“不要這么讀,要注意朗讀的感情,剛才不是強調過了嗎?”這樣,就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如果老師能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以激勵,學生的內心感受就會完全不一樣。如教師可以這樣評價:“讀得響亮流利,很好!如果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頓,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對待學困生要有耐心和愛心,要善于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表揚,不能冷漠甚至放棄!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師:“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盵4]
但堅持以激勵為主的原則,并不是一味無原則地進行激勵性評價。不加分析地盲目激勵,會使學生無法看清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前進的方向;不求實際的廉價表揚,非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反而會把他們引向思維的歧途、步入誤區(qū)。因此,當學生的發(fā)言出現問題時,善意的否定性評價也必不可少。也就是說,在運用激勵性評價策略時,教師評價介質的發(fā)放要持之有度,要逐步提高對學生的要求,讓他們感受到只有努力思考、不斷鉆研才能得到老師更多的賞識。
四、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評價語要靈活多變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fā)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前面說到課堂評價要堅持以激勵為主的原則,只要學生表現有閃光點就應給予表揚激勵。但是,如果只是淺層次評價語言的頻繁使用,如每個學生的回答都是“很好!”“你真棒!”“很不錯!”等,學生也會因聽膩而日漸麻木。這種所謂的激勵評價也就起不了激勵的作用。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個性的差異和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作出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評價。對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他們的評價要以競爭性評價為主;對學習中等的學生可適當放寬要求,但在激勵肯定他們的同時要表示出對他們有所期待,激發(fā)他們向前邁進的學習動機;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則要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以此為激勵點,維持他們原有的學習動機,并設法調動他們更強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傊?,要盡量做到使“優(yōu)等生”有所追求,“中等生”有所提升,“學困生”有所轉化。另外,因為教學是動態(tài)的,所以教學評語運用也要應運而生、靈活多變。葉圣陶說過,“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有效課堂評價能讓學生品嘗到學習成功的同時,又可以生發(fā)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五、結束語
高效優(yōu)質的課堂即時評價能激發(fā)鄉(xiāng)鎮(zhèn)高中學生的較強語文學習動機,同樣也能激發(fā)其他生源的高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而教師課堂即時評價是一門藝術,它植根于語文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和正確的教學理念。深厚的功底、良好的素養(yǎng)和正確的理念都需要教師通過多讀書和多實踐等途徑來習得。所以,語文教師要不斷自覺地提升自己,不斷努力地探索能激發(fā)學生較強學習動機的課堂即時評價新策略。
參考文獻
[1] 邵軍.課堂評價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民族教育,2010(4).
[2] 邵軍.基于學生成長的語文課堂評價[J].教育科學論壇,2014(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蘇]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附注:本文系廣東省增城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課題“鄉(xiāng)鎮(zhèn)高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與維持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ZC2014L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