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明芳
【關鍵詞】 數學教學;觀察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6—0102—01
數學教學中的觀察,就是有意識地對事物的數和形的特點進行的感知活動,即對符號、字母、數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數學關系式、命題、幾何圖形的結構特點進行察看。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其理由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的需要。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需要。再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需要。那么,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呢?
一、 激發(fā)濃厚的觀察興趣
1. 以美引趣。學生對美具有一種近乎天然的向往。數學具有自身的魅力,數學美集中在數學的簡單、統(tǒng)一、對稱、奇異等四個方面。數學圖形所展現的外在形式美、數學的抽象概括性所體現的簡單統(tǒng)一的內在美、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所呈現的對稱美、數學思想所表現的奇異美,無一不吸引著學生。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并發(fā)掘數學中的美,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
2. 以用促趣。引導學生觀察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真正認識觀察在解答數學問題中的重要作用,更能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觀察興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與系數”的教學中,提出如下觀察材料:已知x1、x2是方程x2+(K+2)x-1=0的兩個根,且x13-11x1=x2,求K的值。對于這個問題,教師通過啟發(fā)學生得出:x1+x2=-K-2①,x1x2=-1②,x13-11x1=x2③,由此,根據與系數運用時含有的特性——對稱性,要求學生進行如下觀察:1.③式中的x1與x2的指數是否相等;2.能否用x1的倒數表示x2;3.通過②③兩式形變等式,能否表示成兩根的和與兩根的積。在觀察中發(fā)現簡潔、明了的變形,實施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案。
3. 以成導趣。成功的體驗,能使學生獲得愉悅的體會,使其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的對象是圖形、數量關系、邏輯過程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鼓勵學生主動觀察,為學生創(chuàng)設獲得成功的機會和條件。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數學家通過觀察發(fā)現數學定理、解決數學難題的事例。并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總結概括出數學概念,發(fā)現公式、定理的證明,掌握那些特殊題型的解題技巧,體會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主動觀察的積極性。
二、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品質
1. 培養(yǎng)觀察的目的性。初中學生對觀察材料缺乏全面感知的能力,總是有選擇地以少數事物作為知覺的對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觀察對象敘述的語言要準確,提出觀察任務時目標要明確,分析時要緊緊圍繞確定的觀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對要求觀察的材料: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2x+1=2,③x2-2x-1=0可提出如下觀察要求:1.①式左、右兩邊的代數式有何特征?2.②式的左邊能否轉化為完全平方式?3.③式能否轉化為完全平方式?通過提問,讓學生有目的、分層次地觀察,積極主動地感知觀察對象,實現觀察目的。
2. 培養(yǎng)觀察的全面性。觀察的全面性,要求通過觀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組成部分和相互聯(lián)系;在較為復雜結構的圖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種屬性;指出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感知對象所能發(fā)生的各種可能性。在觀察中,由于學生缺乏對事物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全面理解,導致感知的對象不能反映各種可能的現象經常發(fā)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屬性,在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分析觀察對象內在的規(guī)律性,鼓勵學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觀察。同時,教師要及時對觀察的結果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學生相互討論,對學生觀察中出現的遺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補救,使觀察結論全面、完整。
3.培養(yǎng)觀察的深刻性。觀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觀察必須始終與思維訓練緊密結合,尤其要重視對觀察對象隱含條件的發(fā)掘,通過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逐步使學生的數學思考意識抽象概括化、思考對象形式化、思考過程邏輯化、思考結果應用化。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