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容
內容摘要: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表現(xiàn),沒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就不能充分反應一個人的認識和想法。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倡導合作、探究式學習。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想”說;二、利用生動的聲音形象,讓學生“想”讀;三、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想”參與;四、巧設問題,進行口語交際;五、開拓形象思維,讓學生“會”說 ;六、教師用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熏陶學生。
關鍵詞:口頭 培養(yǎng) 思維
當前,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呢?本文認為可通過以下的一些方式來進行。
一、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想說
學生想說,有強烈主動的表達欲望,是新課標提出能力培養(yǎng)的難點。而這種難點與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心理特征息息相關。就低幼階段的孩子而言,大多能暢所欲言,但常常不分場合,口若懸河,可謂是出口成章。而當進入小學階段,大部分孩子不知不覺中有了羞澀感,怕自己說得不夠好,于是在課堂上就變得沉默。在這個時候,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變得異常復雜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經過課內外經常的、多種形式的反復訓練。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都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而做相應的轉變。教師要更注重自身的引導者和鼓勵者的角色,多用正面肯定式和趣味式的教學,激發(fā)學生從“不想”說——“想”說的轉變。比如,對發(fā)言積極的學生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肯定,對保持沉默的學生要用簡短有效的話來鼓勵、關照,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信任,從而放松自己緊張的神經:想說話。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因材施教,盡量和每個學生多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想,真正建立起師生間互相信任的關系,讓每個學生大膽說話,體驗到順暢表達自己的快樂。
二、利用生動的聲音形象,讓學生想讀
自古以來,教學與朗讀密不可分。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吟唱即是教學的主要方式,現(xiàn)代語文教學應該繼承這一方法。根據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記憶力和形象思維的活躍期,這時候,聲音的形象教學,不僅有助于孩子的即時記憶,而且可以激發(fā)孩子大腦的形象思維能力,即想象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中,這種聲音的形象教學,可以通過教師的示范朗讀與聽錄音來實現(xiàn),從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藝術。新課文中,尤其是一些詩歌、散文類的美文,教師首先可以在課堂上作范讀,講解,同時以現(xiàn)身說法講解有關朗讀的技巧。如教學《美麗的小路》這篇課文時,由于文章本身富有童話色彩,應緊緊抓住學生容易接受直觀表演這一特性,在范讀的同時配合適當的肢體動作表演,惟妙惟肖地模仿小動物們不同的語氣,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表演中。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平時不愛讀的同學也深深地投入到情境中。
另外,我們知道,朗讀是訓練說話的較好方法之一,可提升口語表達的流暢度。在形式上,可采用個別朗讀、集體朗讀、引讀、分小組朗讀、分角色朗讀等等。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潛移默化地把一些優(yōu)美語匯句式,變?yōu)樽约嚎谡Z語庫中的知識儲備,豐富自己的口語表現(xiàn)力。在上作文講評課的時候,也可以選出幾名作文優(yōu)秀或平時口頭表達較好的同學,讓他們朗讀作文,這樣既幫助了其他同學寫作文又鍛煉了這些同學的膽量和口頭表達能力,能取到雙重效果。
三、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想參與
第二課堂活動是教學的重要輔助方式,并日漸得到現(xiàn)代教學界的重視。如何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開發(fā)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鞏固和拓展課內教學,成為教師設計教學方案的重要考量角度。一個優(yōu)秀的第二課堂活動設計,我認為,應該圍繞第一課堂的主題,但必須有所拓展,補充相應的知識點,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予以實現(xiàn)。如果在第一課堂中,教師以講授、范讀課文為主,那么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就可以讓學生以表演、朗誦比賽等極具競爭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或看一段和課文相關的動畫片,讓學生學會講故事等形式表現(xiàn)課文。也就是說,第二課堂活動可以更靈活多變,借鑒更多的教學媒體??傊嘁蚤_放式的教學,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加強學生的參與度。因此所設計的第二課堂應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在難度設計和實行的方式上,都應以趣味性為主。
為此,我所設計的第二課堂活動以學生自主為中心,不限內容和形式,這樣取得很好的效果。每堂語文課前我都會利用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輪流上臺講故事,說笑話、誦讀詩詞等。內容可選自各種報刊雜志、課外閱讀材料等等。這樣的活動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不但使學生得到鍛煉口才的機會,而且增強他們在公共場所發(fā)言、表現(xiàn)自己的信心,同時還能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擴大知識面,可謂一舉多得。
四、巧設問題,進行口語交際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里的“對話”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交流,簡單來說,是一種特殊的有目的的語言交際。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文本內容,挖掘多姿多彩的口語交際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把學生提出的“青蛙沒有說假話,它看到的天只是井口那么大,為什么不對”提升為一個極富爭辯性的問題:“青蛙說的話究竟是對還是錯?對在哪里,錯在哪里?”問題的暗示性在于青蛙說的話是錯的,是否也有對的一部分?學生由此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有的說:“青蛙說的話肯定是錯的,天無邊無際,哪里只有井口那么大?!庇械恼f:“我覺得青蛙說的沒錯,它從沒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確實只有井口那么大。就像我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就知道我們的中國最大,所以它說的是真話。”有的說:“應該說青蛙的話有對也有錯。它看到的天確實只有井口那么大,這是對的,但實際上天是無邊無際的,青蛙的話說錯了。”就這樣,學生們的觀點和想法互相激蕩,彼此啟發(fā),以至下課之后,學生們的思考還意猶未盡。顯而易見,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拓展思想深度和廣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領略思考和表達的樂趣。
總之,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其方法是很多很多的。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能做個有心人,不斷探索,是一定能夠讓學生擁有令人羨慕的口才!
五、開拓形象思維,讓學生會說
說話是綜合性很強的一種口語能力。在前面我們討論的激發(fā)學生“想”說、“想”讀、“想”參與的欲望,并巧設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之后,現(xiàn)在我們應該從思維層次上,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行深度拓展。教師只有讓學生由易到難的順序,通過多層次的反復訓練,學生才能學會用多種方式“說話”。而這個訓練的過程,極為重要的一步是對學生形象思維的訓練。正如烏申斯基指出的:“誰要想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要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p>
具體來說,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對選定的主題,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對對象進行描述。比如按時間或空間順序說、按照學生的某個具體觀察點說、站在老師的立場模仿老師的口吻說、補充課文中省略部分說、按板書設計說和圖文對照說等,引導學生展開自由的想象,從而開拓學生的形象思維。如我教完《黃山奇石》一課后,讓學生跟隨課文的描繪,充分調動各自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想象“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峰怪石的形態(tài)。對學生的想象力而言,這樣有據可依,可以舉一反三的例子,可以再旁及更多的對象,甚至可以借助繪畫的視覺形式,將想象用色彩、線條與空間這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飄渺的想象躍然于更具體可感的直觀形象上。這樣循序漸進地,學生對事物或場景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會得到極好的鍛煉,自然而然地,學生越來越“會”說話了。
六、教師用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熏陶學生
如果說前面的著眼點都在于學生,那么對在教學中起導向作用的主體——教師,應有什么樣的要求呢?眾所周知,老師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眼里,享有至高無上的威望,老師的一言一行,具有必定無疑的正確性。也因此,教師應隨時警覺自己肩負的責任,時刻注意自己可能給學生帶來的正面影響。在教學中,如高山飛瀑,讓人遙感其美,近感其爽的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正是學生成長歲月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課堂上所能給予的最美妙的滋養(yǎng)手段之一。而流暢,優(yōu)美的前提是豐富。因此語文教師要做“雜家”,要博采各方面的知識。著名散文家秦牧說過:“一滴水是透明的,然而深厚的海洋卻變成藍色的了。一顆麥子是不可能發(fā)熱的,然而倉庫里的麥堆,熱度卻可以升得很高。概括和集中了的事物,總是要產生一點特點的。”誠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瓶中本無水,倒掛不能滴!豐富的詞匯,生動的口語,適當的偶句,色彩鮮明的描繪,精彩的疊句,古詩詞名句、格言警句的引用,都可以使語言生動流暢,秀美,妙趣橫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意無意的得到熏陶,豐富詞匯,增強口頭表達的能力。
綜上所述,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做好引導、示范的作用,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培養(yǎng)健全積極的人盡最大的努力。
(作者單位:福建仙游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