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銳 萬昊宜
中國古代星空系列之一 四季星象蘊乾坤(上)
□ 齊銳 萬昊宜
中國古代天文在世界各古老文明中獨樹一幟,其獨特的星官體系和“三垣二十八宿”的嚴謹布局,無處不體現(xiàn)“天人合一”的東方傳統(tǒng)哲學思想。
從本期開始,我們從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偶墨I和歷史典故出發(fā),以科學與文化相結(jié)合的角度,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星空所蘊含的深刻內(nèi)涵,向讀者展現(xiàn)中國古代天文的無窮魅力。
《易經(jīng)》也稱《周易》,相傳是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被紂王囚禁時所作。《易經(jīng)》歷經(jīng)數(shù)千年傳承,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活水。
《易經(jīng)》講究陰陽互應、剛?cè)嵯酀?,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幾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能逢難而不傾,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fā)展壯大,根源一脈傳承至今,與我們民族對“易”精神的領悟息息相關(guān)。
《四庫全書?總目》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shù)?!?《易經(jīng)》作為“群經(jīng)之首”,內(nèi)容涉及幾乎所有的學問,以它為代表的古代思想智慧已經(jīng)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以科學為主導的當代社會,《易經(jīng)》的人文、科學內(nèi)涵正獲得人們辨證的認識和廣泛的尊重。
中國古代天文獨樹一幟,迥異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它的發(fā)端也與《易經(jīng)》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易經(jīng)》主要記載的是周文王通過體察天道人倫、陰陽變化的道理,以上古流傳下來的八卦為基礎,推演出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以六十四個符號,闡述世間萬物相“易”的思想和哲理。
圖1 乾卦及其各爻辭
圖2 坤卦及其各爻辭
《易經(jīng)》中每一卦的符號由從下向上的六爻(讀音同堯)組成,六爻自下向上數(shù),分別稱為初(即第一)、二、三、四、五、上(即第六),象征事物從發(fā)端到極致的一個完整的過程。爻又分為陽爻和陰爻,其中一條長的橫線“—”表示陽爻,稱為“九”,而以兩條斷開的短橫線“--”表示陰爻,稱為“六”。乾卦的六爻都由陽爻組成,這六爻從下到上分別稱作“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坤卦的六爻則都由陰爻組成,從下到上分別叫“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和“上六”。乾卦和坤卦分別見圖1和圖2。
《易經(jīng)》除了每一卦有卦辭來總體說明該卦的含義外,每一卦的每一爻也均有各自的爻辭,用來說明和描述該爻的含義?!兑捉?jīng)》六十四卦以代表天的“乾卦”和代表地的“坤卦”開始。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地合,萬物生。從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視角來看,《易經(jīng)》這兩個最重要的卦,與中國傳統(tǒng)星象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細細解讀。
圖3 二十四節(jié)氣示意圖
圖4 東方七宿組成了一條龍的形象
我們知道,在中國傳統(tǒng)星官中,東方七宿正是一條蒼龍的星象。在星空中自西向東,東方七宿分別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共同刻畫出了一條蒼龍從龍角到龍尾栩栩如生的形象。
乾卦六爻均為陽爻,代表天,而龍乃天子。乾卦六爻自下而上,正是表現(xiàn)了一條蒼龍隨著一年時間的推移,自初春季節(jié)從地平線下逐步騰飛于天穹的整個過程,也象征了事物從萌芽到發(fā)展,最終成熟結(jié)果的生命周期。在孔子為《易經(jīng)》乾卦所做的《象》中,把它的含義描述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表達了對天道運行、生生不息的敬畏,以及君子須頑強奮斗的人生哲學。
由于歲差的緣故,今天的星空與古時已有所不同,就讓我們重回周文王的時代(約為公元前1000年左右),站在那時的星空下,和先人一同仰望群星,找尋乾卦蘊含的星空密碼。
第一爻,“初九:潛龍勿用”
圖5 潛龍勿用
乾卦代表天和陽,“大哉乾元”寓意著萬物生發(fā)之始。一年之計在于春,想要觀看乾卦第一爻所對應星空的時間,應該是在農(nóng)歷正月初的黃昏后不久,如果用二十四節(jié)氣來標示,則是大寒到立春的這一時段。
夕陽西沉,暮色蒼茫,天幕上群星閃爍。向東方看去,東方七宿第一宿“角宿”還沒有升出地平線,這一條東方蒼龍還潛在地下。這正好與該季節(jié)的物候特征相合:陽氣尚未升騰出地面,各種越冬作物仍深藏地下,許多動物們也正在冬眠,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第二爻,“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圖6 見龍在田
斗轉(zhuǎn)星移,轉(zhuǎn)眼來到雨水至驚蟄的節(jié)氣。黃昏后的東方星空中,蒼龍之角——“角宿”二星已升出地平。
組成角宿的是一南一北兩顆星,其中北面的那顆星在上古時代稱為天田星,后來,干脆把角宿二星北面不遠處的兩顆小星稱作“天田”。在這個播種的季節(jié),天田星隨著龍角升上天空,這番景象呈現(xiàn)在廣闊田野上的星空中,正是“見龍在田”。
這一時節(jié)正值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春耕節(jié)”,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保藭r大地解凍,春耕將始。傳說,自上古的伏羲氏開始,這一天國家君主都要帶領文武百官“御駕親耕”,遂留下春耕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
第三爻,“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圖7 終日乾乾
東方七宿的“房宿”由四顆星排成一列,它的西邊不遠處有個星官名為“日”星。在春分至清明這個時節(jié),“日”星和太陽這個真正的“日”在天空中幾乎夾180度角。黃昏太陽剛落山時,蒼龍“房宿”的“日”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慢慢升起來了,“日”星和太陽——這兩個“日”正好一升一落。而到黎明時分,當“日”星西沉時,又正是一輪紅日初升的時候。如此這番景象正反映了“終日乾乾”的道理(“乾乾”就是自強不息、持續(xù)發(fā)展之意)。
第四爻,“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圖8 龍躍在淵
時光荏苒,進入谷雨和立夏時節(jié)。此時從南方到中原地區(qū),雨水多了起來,大河小河漸漸漲滿,“雨水生百谷”,以農(nóng)業(yè)立國的中華民族,先人們在這個季節(jié)期盼著雨水的光顧,期待著好運的到來。
不信你看,黃昏時東方地平線處,隨著蒼龍“尾宿”之后冉冉升起的正是銀河,古代人們把這里看作銀河最深之處,稱為“天淵”,在東方蒼龍的龍尾處則正有“天淵”星官。此時蒼龍七宿恰好完全升出地平,身后就是漫漫的銀河和“天淵”,這正是“龍躍在淵”的景象。
第五爻,“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圖9 飛龍在天
這條蒼龍繼續(xù)向上騰飛,到小滿和芒種之時的黃昏,它正好飛到了南方天空的最高處,“飛龍在天”,栩栩如生。
第六爻,“上九:亢龍有悔”
圖10 亢龍有悔
隨著時光流逝,星空慢慢向西轉(zhuǎn)動,東邊的星空逐漸升上夜空。夏至時節(jié),太陽到達最北端,黃昏后,蒼龍七宿的“角宿”已經(jīng)偏西,而其后代表龍頸的“亢宿”升到了南天最高處。一眼望去,西飛的蒼龍已經(jīng)低下了高昂的龍頭。此之謂“亢龍有悔”。
在這個時節(jié),太陽已經(jīng)到達北回歸線,每天開始向南移動,陽氣開始下降,而陰氣開始生發(fā),北方從此進入秋季。這一爻告誡人們物極必反的道理,做事做人須平和謙卑,不能太過囂張。
圖11 漫步中國星空(封面)
通過上面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乾卦六爻和春夏兩季的東方蒼龍星象十分完美地對應起來。六爻的變化過程,正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眼前的星空所發(fā)生的變化。
《易經(jīng)》的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和坤卦在六爻的爻辭之后,還多了一個“用九”的卦辭。乾卦的“用九”卦辭是“見群龍無首”。仔細想想,這不正是夏秋之交黃昏后,“角宿”慢慢沉入西方地平線,看不到蒼龍七宿的龍首時的景象嗎?
閱讀到此,你是否已經(jīng)能將星空與古老的東方蒼龍聯(lián)系起來了呢?現(xiàn)在正值春季,當你走出戶外,仰望星空,從繁星中找到蒼龍星象,腦海中一定會浮現(xiàn)出歷史上許多“自強不息”的仁人志士吧,你是否會被先人們寫在蒼穹上的這部偉大的“天書”所折服呢?
有心的讀者會問,從秋季到冬季的星空,又該怎樣解讀?和《易經(jīng)》又有什么關(guān)系?《易經(jīng)》中在乾卦之后,就是坤卦。在傳統(tǒng)文化中,“坤”代表大地,寓意與“陽”相對的“陰”,也正對應萬物收斂閉藏的秋冬時節(jié)。下期我們將會接著為你講述《易經(jīng)》坤卦所蘊含的星空奧秘。而欲了解更多的中國星空知識,讀者也可以從我們的科普圖書《漫步中國星空》中獲得。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 張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