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山
西昌的秋天,秋意漸濃,秋風送爽,秋日高照,瀘山在日夜更替中顯出一份穩(wěn)重與成熟,漫山遍野的樹木依然挺拔偉岸,蒼松翠柏依然四季長青。漫步徜徉在秋日的瀘山上,盡收眼底的是參天的大樹和遍地的野花野草,那優(yōu)美漂亮的景色雖沒有未被開發(fā)的原始森林那般古樸和厚重,但那份來自大自然的寧靜和安祥,卻能夠使眾多的登山者嘆為觀止了。其實,在古今歷史幾千年的演變中,在滄海桑田的巨變中,瀘山聲名在外,不是因為自身的雄偉和壯觀而出名,而是因為從山腳至接近山頂?shù)拇笮∷聫R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吸引了男男女女不計其數(shù)的朝拜者而名揚四面八方,聲傳五湖四海。尤其是三教(儒、釋、道)并存,共融一山的獨特宗教奇觀,在四川省乃至全國都是十分罕見的。
瀘山,素有“川南勝境”之稱,從古至今,不少文人騷客在此留下過自己的筆墨和足跡。其中,明代大學者楊慎(又名楊升庵)被朝廷貶謫,途經(jīng)西昌,在一個夜晚,面對邛海的波光瀲滟和瀘山的清幽秀麗,在滿天星光燦爛的映襯下,詩興大發(fā),揮毫寫下一首七言詩篇:“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guān);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不屑綴言,大凡登山朝拜者都觀賞過這首由西昌當代書法家書寫鐫刻在瀘山光福寺大門前照壁上的著名詩篇。如今有人考證,大學者楊慎寫這首詩的時候,恰逢涼山彝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火把節(jié)(每年農(nóng)歷6月24日),滿天星斗是意喻熊熊燃燒當空照的火把,雖然這種說法有點差強人意,但也勉強能夠接受,發(fā)揚光大,古為今用嘛。
千百年來,不管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瀘山始終靜靜地聳立在西昌的城南處,形成一個天然的地理屏障,松柏環(huán)繞的大小寺廟里香蠟火焰飄飄裊裊,綿綿悠長,打坐者誦經(jīng)聲時大小時,晨鐘夕鼓經(jīng)年不衰。光福寺里一株著名的九龍漢柏昂著高傲的頭顱任人觀賞贊嘆,奇妙的癢癢樹被人伸手一摸就會枝椏顫抖,花圃里菊花怒放,月季芬芳,使人感受到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的禪意。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僅瀘山而言,雖沒有名揚海內(nèi)外,如日中天的高僧大侶,但現(xiàn)今的佛教主持釋照洲也不是一個等閑之輩,他多年來廣交信友,廣結(jié)善緣,主持公道正派。這些年的辭舊迎新,在光福寺里舉行的第一聲鐘聲響起和第一柱高香燃起,其佛教文化的傳播和經(jīng)濟價值的攀升早已是今非昔比的了。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和峨眉山青城山相比,瀘山似乎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弟娃,顯得較為遜色,但瀘山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景觀卻令人回味無窮,留念忘返。瀘山背面的五龜塘和前面南坡半山腰處的駟馬梁子是西昌市民和外地游客們爬山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登山者三個一伙,五個一群,沿著山中曲折蜿蜒的小徑而上,邊走邊看,路邊那些或多或少,五顏六色綻放的野花在秋風中盡情撒歡和搖擺,參著不齊的雜木和灌木隨處可見,密林里間或有一聲聲鳥鳴傳來,其聲清脆悅耳,不絕于縷。而駟馬梁子則有一處地下涌泉,此泉霧氣氤氳,冰涼清澈,甘甜潤喉,消署解渴,不滿不溢,且終年不會枯竭,使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五龜塘對于爬山鍛煉身體的人們來說也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好地方,因在瀘山的背面,羊腸小道好走,那沿途行走的感覺就象是剛下了動車又上了火車一般,由快而慢,去玩耍的人們往往都是中老年人??傊?,彌漫在瀘山山野里的清新空氣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不愧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
瀘山還有二個值得去看看的好地方,一是位于瀘山南坡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在館內(nèi)你就會知道涼山百萬彝族兒女是怎樣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跨躍和發(fā)展進步的。二是位于瀘山北坡的臥云山莊了,那里的確是一個曼妙而又幽靜的好去處。據(jù)說在清朝時期,某位皇帝(一說康熙,一說乾隆,語焉不詳)在臥云山莊的一口千年古井的石碑上題寫了“第一泉”三個字,一時間臥云山莊聲名鵲起,游者如云。當然這只是一個民間的歷史傳說而已,帶有相當戲說的成份在里面,寫者姑妄言之,讀者姑亡聽之罷了。第一泉里的井水自然也是清涼無比,潤喉沁肺的。如今修繕一新的臥云山莊不僅交通便利,而且成了遠近聞名觀月賞日和避暑納涼的旅游勝地,文人騷客吟詩作畫贊盛世;商賈大亨勾兌洽談促發(fā)展,聚會不斷,休閑不息。
最后再說一個有趣的小插曲:瀘山在一年四季的輪回中,特別是夏秋兩季,只要瀘山山頂四周被大片的烏云纏繞籠罩,那么西昌城內(nèi)多半就會下一場雨,當?shù)厝藨蜓裕骸盀o山戴帽(指云層),天要下雨”,傳說十有八九靈驗得很,儼然成了西昌的晴雨表。
瀘山是一座歷史悠久而又充滿勃勃生機的山,風光無限,景色秀美,面朝邛海,春暖花開。瀘山成為國家級的4A級景區(qū),的確是實至名歸。
仁者樂山,登者愉悅!
邛海
邛海,真的是上蒼賜予西昌兒女的一顆光彩奪目,燦爛無比的天然明珠。座落在瀘山腳下的邛海,從古至今,關(guān)于海的形成有各種版本的美麗而又神奇的傳說,青龍和靈蛇的傳說人人皆知,而其中較為盛行且流傳坊間的說法是地震說。在遠古,邛海水域本是原西昌老城,一次強烈的大地震之后,西昌老城整體塌陷,眨眼之間一切不復存在,地面形成一個巨坑,又恰遇大量的地下水涌出,于是便成了一個碩大的湖泊,形成了邛海。這種可怕而又驚悚的傳說可信嗎?這當然是缺乏科學依據(jù)的,西昌處于地震帶,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大地震,這是事實,但老城塌陷,新城突起,的確是毫無根據(jù)的。比較正確和科學的說法應該是地球在漫長的地殼運動中逐步發(fā)生變化自然而然形成的,地球上有天空就有大地,有江河就有湖泊,有高山就有平原,有丘陵就有盆地,有植物就有生物,有沙漠就有綠洲……這便是這個世界的原生狀態(tài)和自然環(huán)境。邛海,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還是較為封閉落后的風貌,網(wǎng)箱養(yǎng)魚,雜草叢生,填海造地,私捕魚類……多種亂象并呈,水域面積逐漸縮水,水質(zhì)不斷惡化。在這個世紀之初,西昌兒女上下一致,齊心協(xié)力,市委市政府經(jīng)過多方論證,多方醞釀,多方協(xié)調(diào),多方構(gòu)想,多方行動,終于先后拆巨資將整個邛海沿岸打造成了景色秀美和氣勢恢宏的全國最大城市濕地。隨著各個景區(qū)的相繼開放,旅游熱的持續(xù)升溫火爆直至井噴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觀鳥島濕地公園、煙雨鷺洲、夢回田園、西波鶴影、夢尋花海、夢里水鄉(xiāng)等景點一下子游人如織,川流不息,舒適的觀景步道環(huán)海而行,單座和多座的自行車在步道上你往我來,騎行者歡聲笑語不斷。記憶中不堪回首的老邛海在腦海里永遠消失了,一個嶄新而又靚麗的新邛海呈現(xiàn)在世人的視野和心靈中。周所周知,濕地是大地之腎,腎的健康運行是能夠全面展示一個人的精氣神的。西昌因為有了邛海的天然調(diào)節(jié)而四季如春,真是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
今年中秋和國慶長假期間,全國南來北往的大量游客爭先恐后,紛紛涌入邛海濕地,或觀景,或賞花,或戲水,或捉小蝦,或拍照留影??礉嵃椎您t鳥成群結(jié)隊在寬闊無垠的海面上起起落落,看各種小魚兒在岸邊的淺水里游弋嬉戲,看岸邊荷塘里的荷花爭奇斗艷,看蘆葦叢隨風起舞飄蕩,看劃漿小舟在平靜的海面穿梭航行,那份愜意和悠閑是無法用語言來準確表達和形象描繪的。
那么邛海本身就只是一個高原內(nèi)陸湖泊,其名稱為什么要叫邛海而不稱其為邛湖呢?這其中的奧妙應該是有點歷史淵原在里面的。古時,邛海一度被稱為邛池之類的名稱,現(xiàn)今,按字意理解,海一般都比湖大,邛湖就沒有邛海好聽。邛海本身就是四川省內(nèi)的第二大淡水湖,近四十平方公里的水域叫湖顯得太小氣,叫海自然就顯得大氣非凡了,雖然有點小腳穿大鞋子的感覺,但是也沒有必要那么較真了。有一則流行笑話說:一個成都朋友問西昌朋友:“你們龜兒子西昌那里屁大個水塘塘就敢叫邛海,是不是太夸張了哦?”西昌朋友毫不示弱地回答道:“你說水塘塘小你就親自來看看嘛,我們邛海是沒有蓋蓋的,淹死你個龜兒子活該,沒得哪個人來為你負責!”成都朋友頓時啞口無言。的確,邛海平均水深達三十米左右,而青龍寺附近的海域,最深入更是達到了四十多米左右,跑一艘機動大船絕對是易如反掌,小菜一碟的事情。
青龍寺的由來(從某種意義上說亦是邛海的由來),雖說坊間也是眾說紛紜,爭議不斷,但海里虛擬的青龍是亦龍亦人的化身,它不會輕易動怒發(fā)威,一旦發(fā)作,將翻江倒海,使整個邛海海面掀起一陣陣白鵝羽毛狀的浪濤,那驚濤拍岸的壯觀景象令人既心潮澎湃,又令人心驚膽顫怯。民間傳說中的青龍其實就是邛海的魂魄,也就是古人云的:“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幾年前,奧運會水上運動帆板劃水比賽的冠軍獲得者殷劍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西昌人,是如母親船的邛海鑄就了她運動生涯和運動事業(yè)的燦爛與輝煌。她的父親就是邛海邊上世代以捕魚為生的漁民。從小她就跟隨父親在大風大浪的邛海里闖蕩磨練過,最終練就了一副鋼鐵般堅強的身軀和超凡脫俗的膽魄與氣質(zhì),常年在邛海里博擊風浪,吃苦耐勞,最終想不成功都是不可能了。四川省邛海水上運動學校因她而榮光,因她而驕傲。由此可見邛海的知名度不同凡響,不容人們小覷。最近又有一個好消息傳出:邛海成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目前是四川省內(nèi)的第一家獲此殊榮的度假區(qū),實在是可喜可賀。
西昌,正是有了瀘山和邛海的山水相依,一脈相承而顯得格外嬌嬈,格外美麗,真是好山好水好風光。依山傍水的西昌,真正實現(xiàn)了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環(huán)保宜居休閑度假的即定目標和方向,幾十萬西昌兒女從此有福了。大自然饋贈給人們的禮物,人們應該好好珍惜,好好呵護,好好回報,好好享受!
智者樂水,游者愉悅!